在澳洲時,我去過那裡的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多是私立或半私立的。入住的老人如果自己有財產或經濟收入就要自費或半自費。如果沒有財產和收入的由國家支付費用。有一套財產評估方法。
養老院的條件高低不等。但都是有資質並要定期透過稽核的。
養老院的老人最怕的是孤獨。澳政府鼓勵志願者定期去養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一般是定點的。我當年也報名做了一名志願者。我第一次去附近的一個養老院簡直嚇了一跳。十幾個老人在休息室裡坐著,一個個面無表情,一動不動。有個老太太簡直就像個木頭橫坐在椅子上,面目慘白。我的聊天物件是個比較活躍點的,我跟她聊天她還會看著我偶爾問句問題。現在想來,她可能奇怪,一個外華人的面孔的人怎麼跑來跟我聊天?
這個養老院是一動別墅改造的,有無障礙通道,床就是像醫院病床一樣一個個用布簾隔開的,有專門的廚房做飯,端到每個人的床上,床上有個小架桌。每個人基本是自己吃,吃不吃,吃多少好像沒有人管,到時都端走。那裡的老人沒有胖的。
老人大便由護工處理。拉在褲子裡或床上也會有人處理,但臥室裡總有一股味道。那種味道在賣二手服裝的慈善店裡也有。
國外還有一種養老方式是在家養老。自己在家生活。夠條件的老人國家安排護工每天定時來走訪幾次。給打打針喂喂藥,檢查有沒有吃飯,有沒有什麼問題。
我一個英國朋友的外公過去在倫敦當警察,90多歲,退休後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平房裡,護工每天來三次,每天給打一次胰島素,喂三次藥。他走路不好,門鑰匙都放在院子的花盆下面,護工來了後自己開門。他的女兒女婿每週六開車過來幫他買食物,都是罐頭什麼之類的。後來老人摔了一跤,在醫院死於 超級病菌感染,享年95歲。
英國的養老機制類似。我一個同事過去就在這種護理公司當經理,每天安排上百名護工到各家各戶走訪和護理老人。我另一位同事和母親住得不遠,他母親得糖尿病後,護工每天上門給打針。
在澳洲時,我去過那裡的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多是私立或半私立的。入住的老人如果自己有財產或經濟收入就要自費或半自費。如果沒有財產和收入的由國家支付費用。有一套財產評估方法。
養老院的條件高低不等。但都是有資質並要定期透過稽核的。
養老院的老人最怕的是孤獨。澳政府鼓勵志願者定期去養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一般是定點的。我當年也報名做了一名志願者。我第一次去附近的一個養老院簡直嚇了一跳。十幾個老人在休息室裡坐著,一個個面無表情,一動不動。有個老太太簡直就像個木頭橫坐在椅子上,面目慘白。我的聊天物件是個比較活躍點的,我跟她聊天她還會看著我偶爾問句問題。現在想來,她可能奇怪,一個外華人的面孔的人怎麼跑來跟我聊天?
這個養老院是一動別墅改造的,有無障礙通道,床就是像醫院病床一樣一個個用布簾隔開的,有專門的廚房做飯,端到每個人的床上,床上有個小架桌。每個人基本是自己吃,吃不吃,吃多少好像沒有人管,到時都端走。那裡的老人沒有胖的。
老人大便由護工處理。拉在褲子裡或床上也會有人處理,但臥室裡總有一股味道。那種味道在賣二手服裝的慈善店裡也有。
國外還有一種養老方式是在家養老。自己在家生活。夠條件的老人國家安排護工每天定時來走訪幾次。給打打針喂喂藥,檢查有沒有吃飯,有沒有什麼問題。
我一個英國朋友的外公過去在倫敦當警察,90多歲,退休後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平房裡,護工每天來三次,每天給打一次胰島素,喂三次藥。他走路不好,門鑰匙都放在院子的花盆下面,護工來了後自己開門。他的女兒女婿每週六開車過來幫他買食物,都是罐頭什麼之類的。後來老人摔了一跤,在醫院死於 超級病菌感染,享年95歲。
英國的養老機制類似。我一個同事過去就在這種護理公司當經理,每天安排上百名護工到各家各戶走訪和護理老人。我另一位同事和母親住得不遠,他母親得糖尿病後,護工每天上門給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