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薑紅糖水plus

    華為的崛起,和數學有什麼關係?

    IT技術最終拼的是數學實力。從追趕到5G的引領,任正非將之歸功於“數學的力量”。任正非表示, “在過去的20多年,凡是我們在數學和演算法上投資比較大的,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產品在全球都逐漸走向了領先;凡是不重視在數學和演算法上投資的,這些產品目前來看都是落後的。”

    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說:“這30年,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裝置是以數學為中心。”從4G到5G的突破引領,華為的成長離不開“數學”。“我們不光要有頂尖的數學家,還要有大量的一流的工程技術專家,而這些人必然需要有堅實的數學基礎。”

    19年7月23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簽發了一份Quattroporte辦電子郵件,宣佈對8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這8名員工,最高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40.5萬-156.5萬元;還有四名員工的年薪為89.6萬-100.8萬元。

    事實上,從1995年起,華為就一直在招聘數學相關的博士和專家。華為每年都從各大院校招聘一批運籌學控制論、數理統計與概率論、計算數學的博士,從事分散式計算、密碼學、網路安全、資料庫、通訊協議演算法、通訊網路優化等方向的高精尖工作。

    任正非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發展,國家若要強盛,數學是基礎”。數學的實力往往影響著國家實力,幾乎所有的重大發現都與數學的發展與進步相關。

    只有長期重視基礎研究,才有工業的強大,只有長期重視基礎教育,才有科技和產業振興的人才土壤。

    數學家、物理學家對宇宙和未知領域的探索,為人類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和方法。

    牛頓在力學、光學、以及和萊布尼茨共同在微積分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打開了近代自然科學研究的大門。無數科學家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與突破,推動了兩百多年來的工業化程序。

    現代產業的根本在基礎研究

    力學和熱學基礎理論進步,推動了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蒸汽機的靈感,來源於高壓鍋。經過100多年的改良,蒸汽機從原型到規模應用,開啟了工業革命。又經過上百年的探索,內燃機為現代交通工具裝上了強勁的心臟。

    電磁學為電力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使電力走向實用,電燈的出現,點亮了一個全新的產業。而交流電系統的誕生,使電力的遠距離傳輸與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

    數學與物理的接力突破,奠定了無線通訊的理論基礎。麥克斯韋用四個方程組,推測了電磁波的存在並且以光速傳播。赫茲用實驗擊發和探測到電磁波,證實了麥克斯維的猜想。馬可尼從赫茲實驗發現商機,拉開了無線通訊產業的大幕。

    電力機車比內燃機車誕生更早,跑得更快,1903年的試驗中就跑出了200公里的時速。工業強國紛紛投入高鐵工程技術研究,日本第一個實現了高鐵商用。中國高鐵通過引進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創新,創造了軌道交通史上的世界奇蹟。

    現代計算機無比強大的功能,起源於最基礎、最簡單的數學規則。二進位制定義了最基本的計算語言,布林代數實現了數理邏輯運算,而馮·諾依曼提出的儲存程式原理,為現代計算機的結構奠定了基礎。以計算機、資訊通訊、空間技術、原子能等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式開啟。

    空氣動力學的演進,是航空航天產業起飛的關鍵。“伯努利原理”使人們認識到不同速度的流體所蘊含的力學特性。茹科夫斯基提出“升力定理”,為飛機裝上了理論的翅膀。吳仲華的“三元流動理論”,為現代航空渦輪發動機的設計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

    科學的發展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進步。愛因斯坦用質能方程揭開了質量與能量的關係,邁特納用實驗證明了愛因斯坦的預言。化學家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物理學家建設可控核反應堆,共同推開了原子能產業的大門。

    沒有資訊理論的建立,人類就無法進入數字世界。“夏農定理”為資訊通訊產業奠定了理論基礎。積體電路的發明,讓IT產業進入“摩爾定律”時代。而通用作業系統是計算機的共同語言,軟體產業開始蓬勃發展。

    人類對光的探索從未止步。丁達爾發現了光的全反射原理,電話的發明者貝爾,利用太Sunny作為光源,打通了第一個光電話。

    高錕提出在電話網路中用光代替電流、玻璃纖維代替導線的構思,直接推動了光通訊產業的誕生。今天,光通訊已成為網路基礎設施,支撐起資訊社會的海量資料傳輸。

    科學家用數學模型模擬人腦神經活動。圖靈為人工智慧科學提供了開創性的構想。深度學習理論的進步,使人工智慧領域迎來了新的發展浪潮。

    機器人能不能思考?這個嚴肅的哲學命題還沒有準確的答案,但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智慧社會正在到來。

    科學的進步,往往是對經典理論的批判。相對論突破了牛頓力學的侷限,量子理論又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人們認識到微觀粒子獨特的運動規律。而量子計算的構想,正在為人類帶來超強的計算能力。

    孟德爾從豌豆雜交實驗中,推測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1900年,“孟德爾定律”被三位科學家同時證實。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標誌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漫長的基因解碼之路,只是人類生命之謎破解的開始。華大基因汪建說,自己要活到120歲。基因科學的持續進步,讓我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更多的期待。

    基礎研究的歷史,是成千上萬優秀人才的協奏曲。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等無數科學家的研究,改變了人類的思維與觀念,也奠定了現代產業的理論基礎。

    基礎研究的突破,往往需要上百年,數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天才的靈感閃現,更需要大量科學家、能工巧匠的持續創新。

    基礎研究的根本在於教育,要形成英雄“倍”出的人才黑土地。

    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今天的教育,將決定科技、產業、國家的未來。

    科學家往往也是教育家,他們傳承科學知識,更傳承科研精神。袁隆平、李小文、屠呦呦等科學家們數十年如一日,踏踏實實搞科研,板凳甘坐十年冷,這種精神,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教科書。

    大學不僅培養人才,也培育創新的土壤。在廣袤的農場中建校的斯坦福大學,僅收取象徵性的租金把土地租給校友創業,這些年輕的創新英雄,在前沿科技領域夜以繼日地奮鬥,把一片果園變成了“不眠的矽谷”。

    英雄不問出處,大學不僅培養博士、碩士、學士,也包容多樣化的人才。瓦特是格拉斯哥大學的儀器修理工,他從學校一臺紐科門蒸汽機的修理起步,開始改變世界。

    在抗戰如此艱難的歲月,西南聯大、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師生們時刻準備著報效祖國。

    職業教育為產業發展培養了源源不斷的“現代工匠”。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是高質量德國製造的“祕密武器”。完成初中教育後,瑞士70%的學生選擇職業教育,他們造就了著名的“瑞士製造”。

    基礎教育的關鍵在教師

    基礎教育是人才成長的起點,中小學是一個人品格、思維、習慣形成的決定時期,青少年基礎素質培養的根本在於教師。

    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

    少年強,則國強。1870年普法戰爭勝利後,老毛奇元帥說:“普魯士的小學教師贏得了薩德瓦戰役。”威靈頓公爵認為,“滑鐵盧的勝利是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決定的。”少年時期體魄、意志、毅力的培養,成年後將昇華為他們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與榮譽感。

    現代產業的根本在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的根本在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的根本在中小學教師。

    讓教師成為最偉大的職業,

    成為優秀青年的嚮往。

    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 2 # 攻城獅雜談

    科學是事物客觀存在的規律,數學是準確描述這種規律的工具。一些新的科學發現,需要新的數學模型去表達。

    而技術,則是對科學規律的運用。如果說科技是一棵大樹,那麼科學則是這棵大樹的根,技術是它的枝和葉。技術突破性的進步,依賴科學的進步。

  • 3 # 萬里山河共銀輝

    華為5G今天能領先全球,執手機行業牛耳。寫華為有一批頂尖數學家,物理學家參與研究分不開。

    據任正非講:華為5G來源於十多年前土耳其的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1958年,埃達爾.阿勒坎出生在土爾其首都安卡拉,在美國度過他的求學生涯,1981年阿勒坎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本科學位。後來去了另一所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於1985年得到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後來回到土耳其畢爾肯大學研究出了開創性的技術,阿勒坎十年年磨一劍,終於在2008年大功告成,發表了主要用於5G通訊編碼的極化碼技術方案。

    當年他發表的論文在2008年的ⅠEEE期刊上,文章一共23頁,這篇文章發表後,就被華為注競爭到了,他們評做了阿勒坎的論文,意識到這篇論文極其重要,其中的技術可以用於5G編碼。之後華為與阿勒坎取得聯絡,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申請了一批專利、並且以阿勒坎的極化碼為基礎封鎖了一批專利。因此在5G領域華為專利領先全球其它企業。

    所以任正非說華為最終拼的是數學家,物理學家一點不為過。祝華為蒸蒸日上,永遠引領全球!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 4 # 經緯科技縱橫

    怎麼看待,任正非說華為最終拼的是數學家、物理學家等?

    就在去年5月,華為在面對美國的層層施壓,處境艱難的時刻,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目前這種形勢,我們確實會受到影響,但也能刺激中國踏踏實實發展電子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晶片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等。但又有多少人還在認真讀書?光靠一個國家恐怕不行,雖然中中國人才濟濟,但還是要全球尋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抱這個世界,依靠全球創新?”

    晶片的摩爾定律已經快到盡頭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摩爾定律指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就是晶片規模在一定時期是以指數方式爆炸增長的,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一直都很準確。

    摩爾定律的終結於量子時代

    摩爾定律的失效,其實是受到了理論的制約。過去用於晶片生產的工藝,都是基於物理光學,工程師門可以通過不斷的縮減光的波長和提高裝置的精度來增加晶片整合度。現在臺積電的5nm工藝已經到了深紫外光區,再往下就是X光了。根據理論預測,2nm工藝是物理光學裝置能夠達到的極限。

    中國芯要有長遠目標

    任正非的眼光是很長遠的,他已經洞察到了下一代技術了,那裡歐美沒有做過,我們沒有辦法模仿,只有這個世界的天才才能帶領我們繼續向前。這些天才少年,雖然沒有辦法馬上做出令人驚訝的成果,但是未來華為的方舟實驗室,會不會像美國朗訊的貝爾實驗室那樣,做出許多影響人類的成果和發明呢?

    我們拭目以待!

  • 5 # 先知kingbobo

    華為的反擊,終於開啟,美國將落後100年!美國對華為的封鎖和打壓一直就沒有停過,而先前華為卻坐觀靜變,也沒拿出個什麼對策公佈於眾,似乎華為像是認慫了一樣,確實有些慘!本著和諧共發展的態度,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咄咄逼人,華為也看不下去了,直接反擊稱:凡涉及5g領域的技術專利的,他國不得生產,如果這樣的話,華為在5g領域擁有的專利技術那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而美國曾經連5g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想要發展5g技術需要花費的時間沒個五年十年是起不來的,而這一禁止生產,美國可能和5g技術徹底無緣,這一技術落後中國50年到200那也是正常的事了!

  • 6 # 小楊哥2166

    科技的基礎就是探索自然物理反應,用精準的科學方式計算出來,得出研發結論,然後試驗,失敗或成功,再做資料分析,調整,再調整試驗,如此千百遍重複,反覆驗證,得出規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二維碼最多能包含多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