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讀好一本書

    一、“七尺男兒”是自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的說法,秦漢時期一尺約為23到24釐米,約為現在的161-168釐米。但是在不同朝代“尺”所代表的長度都是不一樣的。

    二、史料記載:

    東漢班固《漢書》中提到“光為人沉靜詳審,長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鬚髯。”意思是說霍光為人沉著冷靜,身高七尺三寸,面板白皙,眉清目秀,留著好看的鬍鬚。

    同時《漢書》還提到“莽為人侈口蹶頷,露眼赤精,大聲而嘶。長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裝衣,反膺高視,瞰臨左右。”意思是說,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帶紅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歡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視周圍。

    清·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意思是說七尺雖然沒有用,臨到深處也正好合適。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意思是說我雖然愚鈍無能,難道是因為七尺身高來換一官職。

    由這裡可以看出,霍光和王莽都高於古代的七尺男兒,身高在漢代比較突出,約為171釐米和176釐米作用。

    三、“七尺”的指代意義

    1、代指二十歲。出自《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皆徵之。”意思是全國上下二十到六十歲的男子,都要被徵用。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出自南朝沉約的《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意思是把自己的一點一滴都用來奉獻給國家,忘記自身來報效君主。

  • 2 # 使用者6961031956614李

    現在的一米三市尺,一市尺也就是過去老尺的七寸吧。你算一過去的七尺得有多高,所以八.九尺的人極少,有極一部分特殊人群,也是褒獎部分英雄好漢而已,所以用七尺較恰當.貼合實際一點吧!(這是我個人認為是這個意思,不同看法.觀點的勿噴)謝謝了!

  • 3 # 俊190277973

    因為古人成年後的標準身高就是七尺,當然不是今天的市尺,而是當時的舊尺,八尺和九尺也有,一般都是用來形容武將身高特異,身材魁梧。

  • 4 # 上弦月A

    “堂堂七尺男兒”,七尺到底是多高?但這話和身高並無多大關係

    七尺丨古代把20歲男子稱為七尺,《周禮》有提。20歲即弱冠之年,加成人禮——非常重要和嚴肅的禮儀。意思是成為成年男子。

    七尺男兒開始成為真正男子漢,享受更多尊重、權利。取字,父母長輩以外不可隨便呼其名; 服裝、髮型、禮儀等都有規矩...同時承擔更多家庭和社會責任,可服兵役,當官參政...

    堂堂七尺男兒丨是說“堂堂男子漢”、“某某凜凜一軀”...表有擔當、有尊嚴的男子漢。它強調的是男人的責任屬性,而並非身高外在形式

    至於若作為古代度量,七尺大概相當現在1.7米,但它和“七尺男兒”無關。八尺、九尺男兒,和七尺含義不同,自然沒有此說法。

  • 5 # 江湖夜雨孤影行

    我認為“七尺男兒”是一種身材高大、偉岸,有責任感的男兒形象,不是指身高七尺的男子。

    第一個意思是在古代指二十歲。

    《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徵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這裡的“七尺”是年齡二十歲的意思,“六尺”是年齡十五歲的意思

    “皆徵之”是說都要服事徭役。

    就是說“七尺”男兒是已經長大成人的男兒,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是“七尺”最原始的意思。理解這一點,能幫我們更好理解“七尺”演化出來的意思。

    我們看下後來有“七尺”出現的一些例子。

    南朝梁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清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這些詩句中“七尺”本意是指身軀,但我認為實際上是指一種正直、偉岸、有責任感的大丈夫形象。

    如漢朝一尺為23.1釐米;唐代一尺為30釐米(小尺)或者36釐米(大尺);而清朝,尺又分為三種:裁衣尺: 1尺 = 35.5CM, 量地尺: 1尺 = 34.5CM, 營造尺: 1尺 = 32CM,

    顯然,七尺男兒不是指具體身高七尺的男人。

    所以,第二種解釋是不準確的

    我認為“七尺”的現在意思是從本意中延伸過來的,又經過後人豐富其意義。

    現在“七尺”是指一種偉岸的大丈夫形象。而與身高關係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道德尚好,卻教學質量差的老師和道德一般,教學好的老師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