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風雲激盪的三國時代,確實是出類拔萃的,但他最終也沒能統一天下,這和他的規格、胸懷有著直接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不能放手與人,事事親歷親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利弊兩面。在前期事必親為,每戰親征對把握戰場局勢,和鼓舞士氣是十分必要;但到了後期己家大業大,人才濟濟之時則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對調動手下諸將的積極性和抓住戰機是十分有害的。戰場上自古都是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合肥之戰,張遼當時大敗孫權,因手裡兵源不足卻不能擴大戰果,等到曹操從漢中撤軍,親率大軍趕到時,東吳已調整了佈署,戰機貽誤。
唐太宗李世民被毛澤東譽為古代皇帝帶兵打仗的冠軍,原話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李世民是這樣評價曹操:"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意思是曹操只是一個大將之才,做帝王是不合格的。我覺得是既是規格胸懷也是性格的使然。如他剛起兵時,一方面召募兵士進行訓練,一方面加緊進行兵器的製造工作。曹操不但親自制定訓練大綱,訓練場上講解示範,親歷親為;在兵器製做方面也和工匠們一起研究設計。史料記載曹操親自研製過一種鋒利的戰刀。在當時等級分明的社會,曾被一些人嘲笑,曹操則用:"連兵器都不會自己打造的人,怎麼會有資格去爭奪天下“來回復。
綜觀曹操的一生,東征西討從未閒時,確實更象一位將軍。我們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識人用人馭人方面比曹操要高出很多。特別是秦始皇在滅六國的過程中,發動過如此多的戰爭,但從來沒有御駕親征過。漢武帝時代雖有"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壯語,但領兵作戰一直都是李陵,衛青,霍去病等人。
但歷史上一個不懂帝王之術,率性而為的曹操,也並沒有比各領風騷的帝王們遜色。
曹操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風雲激盪的三國時代,確實是出類拔萃的,但他最終也沒能統一天下,這和他的規格、胸懷有著直接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不能放手與人,事事親歷親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利弊兩面。在前期事必親為,每戰親征對把握戰場局勢,和鼓舞士氣是十分必要;但到了後期己家大業大,人才濟濟之時則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對調動手下諸將的積極性和抓住戰機是十分有害的。戰場上自古都是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合肥之戰,張遼當時大敗孫權,因手裡兵源不足卻不能擴大戰果,等到曹操從漢中撤軍,親率大軍趕到時,東吳已調整了佈署,戰機貽誤。
唐太宗李世民被毛澤東譽為古代皇帝帶兵打仗的冠軍,原話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李世民是這樣評價曹操:"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意思是曹操只是一個大將之才,做帝王是不合格的。我覺得是既是規格胸懷也是性格的使然。如他剛起兵時,一方面召募兵士進行訓練,一方面加緊進行兵器的製造工作。曹操不但親自制定訓練大綱,訓練場上講解示範,親歷親為;在兵器製做方面也和工匠們一起研究設計。史料記載曹操親自研製過一種鋒利的戰刀。在當時等級分明的社會,曾被一些人嘲笑,曹操則用:"連兵器都不會自己打造的人,怎麼會有資格去爭奪天下“來回復。
綜觀曹操的一生,東征西討從未閒時,確實更象一位將軍。我們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識人用人馭人方面比曹操要高出很多。特別是秦始皇在滅六國的過程中,發動過如此多的戰爭,但從來沒有御駕親征過。漢武帝時代雖有"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壯語,但領兵作戰一直都是李陵,衛青,霍去病等人。
但歷史上一個不懂帝王之術,率性而為的曹操,也並沒有比各領風騷的帝王們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