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諾愛分享
-
2 # 渡人渡心
原生家庭的構成,這個是不需要教育和引導的,如果原生父母出現離異,家庭重組,家庭矛盾等,這些對孩子的都是刻骨銘心的。
為什麼這些會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我們試著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孩子天生下來,唯一的依靠就是父母,他們十分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然而父母離異,家庭暴力,會對他們造成一個極不穩定的要素,心理方面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我教的一個學生,家庭關係比較複雜,學生是她父親外遇而生的,7歲的時候才由他父親帶回家庭,現在和他父親與不是親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孩子心理方面一直都處於壓抑的環境之下。在讀書期間會出現各種自殘的行為,例如拿刀片割自己的手臂,失眠,甚至是自殺的行為。
所以,個人覺得,對孩子對打的打擊,其實就是在於家庭的壓迫,語言暴力,父母的虐待,對孩子來說都是致命的陰影!
-
3 # 牧野流星5197
我對兒子刻骨銘心的有一件事,與各位朋友分享。
兒子小名毛豆,從小就比較獨立,自己能走之後,出門在外,不怎麼依賴父母,一般也不要求父母抱吧背啊,很是能走。有一次帶著5歲的他去南濱路海洋館玩,有一段長長的下坡比較陡峭,我就背上他走這段路,沒走多遠,小毛就對我說:“爸爸,我長大了,你背不動了,我還是下來自己走吧。”瞬間把我感動得眼淚汪汪的。
附圖是小毛豆跟著我爬山
-
4 # 薇薇的成長日記
孩子在不經意間就長大了,你以為他還小,可能他小小的內心早已有了擔當,父母對孩子的愛,可能會是老人、愛人、子女、工作……種種之中的一份,而孩子對父母的愛卻給予了他的全部,因為你有很多愛,而他:只有一個爸爸媽媽!
最後祝願全天下的小朋友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5 # 圓融育兒札記
寶寶從出生之後,第一次翻身,第一顆小牙齒長出來,第一次牙牙學語,第一次蹣跚學步,第一次~~~那些寶寶點滴的成長都值得我們回憶!
-
6 # 鹿說育兒
刻骨銘心這個詞感覺更適合用在大人身上。對小孩而言,感到高興或興高采烈可能是更常見的狀態。
能高興的事很多,可能也很瑣碎。媽媽不讓吃冰淇淋,但是偷偷吃了,媽媽不知道,高興!
作業提早寫完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高興!
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小朋友一起追追打打,蹦蹦跳跳,高興!
……
小孩子的高興真簡單,也真真誠!
-
7 # 小兔子媽媽
童年的記憶純真的,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歲月,值得我們每個人珍藏。所謂的刻骨銘心,就是對你觸動很大,是感情的投入才讓自己記憶猶新的。他或許是一件事情,一個人,一隻小動物,一個物件。我童年刻骨銘心的一件事兒是在農村住時養的一條大黑狗,跟我一起生活了14年,每天都圍繞著我轉,每天放學時他都會提前在家門口的道邊等我,有一年快過年時有人凌晨到我家偷豬肉,大黑狗急得比平常叫的那個響啊,硬是把我媽給叫醒了,到去世的時候眼裡噙著淚水,滿眼的不捨
回覆列表
很多人都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足以可以看出童年經歷真的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我們自己,現在可能也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格上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有的時候,也總是在思考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這三類事情,足以在孩子心中成為刻骨銘心的記憶,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
孩子脆弱的時候,你的陪伴很重要
關於童年的記憶裡,媽媽總是溫暖的代名詞。生病的時候,受到委屈的時候,如果能在媽媽的懷抱裡待上一小會兒,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溫暖了。即使是長大了,這份記憶,一直儲存在腦海裡,也能在某些時候充當前進的動力。
我對於媽媽的記憶,總是跟一件軍大衣脫不開關係。小的時候,每次發燒總是在半夜,媽媽就用一個軍大衣把我緊緊地包住,然後去敲醫生家的門。每次想起來,就很溫馨。
在孩子最脆弱的時候,最希望最親密的人在身邊,好像這樣真的能減輕痛苦一樣。
夫妻關係,對孩子影響很大
小孩總是被教導不要管大人的事情,但是父母如果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生的陰影。連最親密的人都有可能變得面目可憎,恐怕孩子最基本的信任感就會受到很大的挑戰。等到孩子長大,在面對異性的時候,那種不信任感會讓他的幸福指數降低很多。嚴重一些的,可能連跟異性交往的勇氣都沒有。
年幼時的我,看到太多次父母之間的吵吵鬧鬧,那時候簡直就是童年時期的噩夢。就連睡覺的時候,好多次做夢夢到母親推著自行車要走,而我拉著她苦苦哀求,等到醒來枕頭溼了一片。等我長大的時候,既渴望美好的婚姻,但又擔心不好的婚姻透漏出來的醜陋,那份糾結一直存在很久。
所以,我們大人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就把大人之間的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把那份夫妻之間的美好展示給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犯錯時,你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而在孩子犯錯之後父母怎麼做,也對孩子影響很大。那些童年不幸福的孩子,在提起父母的時候,大都提到父母的打罵,好像唯有這種方式才能解決問題似的。有的時候,孩子就不知道究竟錯在哪裡。這樣的童年記憶,可能就變成噩夢,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而孩子犯錯時,不是想著懲罰,而是想著瞭解事情原因,然後讓孩子怎麼補救,這樣的行為才更能得到孩子的感激。
我們做父母的,不經意間的行為,可能就足以影響孩子一生。想讓孩子以後感激你,還是憎恨你,其實決定權在於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