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抹流雲
-
2 # 津威女孩
昨天,一個人去探店吃東西,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不需要等人不需要顧及什麼,這個照片真的是表達了東西的好吃程度,真的太好吃了
-
3 # 元氣小2萱
在我看來拍的最好的照片是關乎每次拍照時的心情,很多年前手機畫素很低,但是那些不清晰的照片在我的印象裡都是超級好看的照片,無論風景或者人物,都是一副副值得回憶的畫面[送心]
-
4 # 兔兔窩窩1999
這是孩子給我拍的照片,我非常喜歡。小寶貝拍的時候調成了黑白模式,拍完給我看的時候把我驚到了,看慣了彩色照片,小孩的視角拍的黑白照片更有感覺。生活中我的二寶經常帶來驚喜!愛你寶貝!!!
-
5 # 潮花喜拾
孝子王讓
我的家鄉淄博博山人傑地靈。是孝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孝鄉”之譽,歷代孝子層出不窮。我度過少年時光的八陡鎮北河口村,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明朝大臣王讓。明洪武末年,王讓出生於八陡鎮北河口村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受舊禮教影響,從小就親近名師,結交賢友,學習禮節。長大後成為一名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國小學錄。他提倡“施教以孝為先”,得到皇帝提升重用。明宣宗時代,王讓被提升為吏部右侍郎。王讓認為孝順父母是做兒女必須做到的事,他處處事事孝敬父母,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父母死後,王讓守墓三年。有一年夏天,雷雨交加,王讓冒雨趴在母親的墳頭上。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母親生前最怕打雷,故趴在母親墳頭與母親作伴,使九泉下的母親不至於害怕。他的孝行傳遍了孝鄉,感動了上蒼。王讓以忠孝謙廉而成就了偉大的一生。
-
6 # 溫州醩老頭
本人相貌醜陋平時不太拍照,我自己最滿意的照片是在我溫州醫科大學畢業不久,去杭州拍的,當時我的父親在省軍區的療養院休養, 我去看他,在西湖邊岳墳附近拍的一張照片。那時才20幾歲,匆匆幾十年過去,現在已變為一個糟老頭,沒有興趣拍照片了。
-
7 # 一窗杏花
1982年,我在大眾日報社獲獎,除了獲獎證書外,還領到了一本艾豐的《新聞採訪方法論》。當時各種書籍都非常匱乏,新聞方面的就更為罕見,像《新聞採訪方法論》這樣的專著,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當時參加工作不久,對艾豐這個名字還不熟悉,對《新聞採訪方法論》的認識也遠沒有到位。但潛意識告訴我,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縣農行派兩位同志到部裡學習新聞,領導讓我負責帶帶其中的彭偉同志。彭偉不但長得帥氣,性格也非常好,我們除了師生關係,還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返回單位的時候,我把《新聞採訪方法論》送他作為紀念。
-
8 # 佳76599758
老父親的最後歲月:八十歲過世,身後留下了一個大家族,五兒五媳,五孫子五孫女,還有三個內外曾孫。兒孫們和睦相處,孝敬老母親,傳承家風,很懷念父親。
-
9 # 予姍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
喜逢祖國七十華誕,我站在四樓為我的小神獸們拍下這張珍貴的照片。希望若干年後,他們還記得這一天!永遠記住:祖國在我心中!
-
10 # 澳多寶
《西江月-火焰樹》
滿樹火紅如焰,炯炯燃燒幕藍。
縱使春夏兩燦爛,也會落紅一片。
是花誰愛天寒,似火鍾情夏天。
鸚鵡悅曉花容顏,常來與花纏綿。
-
11 # 95767421270
我對這張圖片記憶深刻。
18年的夏天,我從公園的護欄邊走著,一朵清馨的格桑花在護欄裡探出頭來,很潔淨,很高雅!
我把它拍了下來,保留在像冊裡。它很美!
-
12 # 不愛吃肉的小魚
那天是週五 也是放學期間 已經上了大學的我看到形形色色的路人還有放學的小學生們 滿滿的回憶感 走到喜歡的街道 看到了這一幕 拍下來了 好懷念呀 青春過去了 可是幸好有照片 可以讓多年後的我 也記得這一刻
-
13 # Silence0811
當時她問我在幹嘛?我說給你拍照。按理我應該想父母想老婆想兒子,但是我經常喝醉的時候想她,我愛的外婆。
-
14 # 問惑V
這張照片是去年旅遊時拍攝的,朋友相約帶著家人一起去甘南旅遊,從甘肅一直往南進入到阿壩,景區海拔超過四千米,周圍都是俊俏的岩石山峰,在陡峭的山崖圍合之中有一汪湖水,短暫偶爾的水面平靜拍出山之倒影。
-
15 # 手機使用者曦陽洋
這是一張充滿期盼的眼神,這位老大娘拉了一車蘿蔔到集市上去賣,來來往往的人沒有人問津,冬天地上還結著冰,大娘柱著柺杖站在寒冷集市中,內心充滿了期待,她期待有人來問蘿蔔一斤多少錢一斤,期待有人發個善心全部買出去,以便買一些家中日常用品,安心回家過個好年,但滿集市只有向前去的人確沒人回頭看一眼這車蘿蔔,老大娘既期待又焦慮,在這個社會中大多數人基本解決了溫飽,但也有少部分人,需要全社會的關心,關注,有待脫貧致富,以至於再不要讓這樣一位老大娘為一車蘿蔔的賣難問題而發愁…!
-
16 # 南方姑娘cyn
這是我人生中最最最重要的一個人,奶奶[笑],她是我的驕傲,高齡92,眼睛看不到,但心靈比誰都乾淨,把最好的都留給我們,包括愛,出來上班有半年沒有見到奶奶了,非常想念,等我回去一定讓你好好摸摸我的手,我有變胖哦希望奶奶身體健健康康的,開開心心的[比心]我是你的小孫女,愛你
-
17 # 寒雪666
那個傷心的早晨,我永遠記得!剛看到這則訊息,令人難以置信,帶給世人無數傳奇的科比真的離開了?看到各大新聞紛紛披露這一資訊,才知道科比真的離去了。有一句著名的話“無籃球,不青春,無科比,不籃球”,科比是無數籃球人心中的傳奇,我和全世界的科密一樣,至今不敢相信他已離去,那麼優秀的籃球運動員,那麼優秀的靈魂,那麼優秀的父親,那麼優秀的男人,多麼讓人可惜啊,他走了帶走了多少人的青春,帶走多少人的夢想帶走了多少人的精神支柱!他帶不走的是所有愛他的球迷帶不走那留下的一堆一堆不可以打破的NBA記錄和資料!帶不走美如畫的投籃飄逸的扣籃,那震撼的絕殺球!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還在,在球場上的殺神卻不在了!不僅感慨,世事無常,我們要珍惜家人,珍愛生活,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別了,科比!願科比和Gigi這對可愛的籃球父女,在天堂也能一起快樂地打籃球!從此對你的記錄變成了紀念!
-
18 # Mr尛詹
這是一個景點,在漢中城北有這麼一座神祕的建築,卻沒有幾個人能說出他的名字和來歷,車上石馬坡,遠見一座古色古香之寺院,青黑黯淡身影於周圍通衢鬧市中顯出另類。院落肅穆,高牆圍護,三層六角、重閣飛簷之磚木塔樓屹然聳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其圓拱形盔頂。六條簷脊攢尖,寶瓶頂直插雲霄,此乃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石馬路緊臨該寺,日夜喧嚷之車流反襯其幽靜,高聳之圍牆為其罩上一層神祕色彩。多少次,我從那座寺廟旁經過,想一探究竟,卻不知其名,更不得其門而入。後來從磚瓦廠廢墟上穿過,沿荒草沒徑之小路走到盡頭,才發現一座緊閉之山門。敲開山門,自報來歷,拜謁拱北,與守陵僧人接觸過幾次,日漸熟悉後,才約略知道仙隱寺之大致情況。
阿拉伯人華哲·阿布都·董拉希出生於聖城麥加,學成於嘎德林耶發源地巴格達,並在中亞有過較長時間傳教活動。清康熙年間,他來中國傳教,時間長達16年。期間雲遊兩湖、雲貴、川陝和甘寧青等地,在漢中隱居過較長時間。後歿於四川閬中,葬於盤龍山,閬中巴巴寺為其身拱北。為紀念華哲·阿布都·董拉希,仙隱寺於清光緒年間建成。早些年仙隱寺面積雖小但建築典雅,除墓廬多用阿拉伯建築圓拱墓蓋形式外,附設之禮拜殿、坐靜室、誦經堂和居室等建築多為中國庭院式建築。據傳有四合院一座,正殿三間,中有小亭,名曰:“隱士亭”,後有一衣冠墓。禮拜殿左右各有廂房三間,正殿對面有客廳三間。廂房及客廳佈置典雅,四壁懸掛古今名人字畫。院中花卉繁多,盆景尤佳。
拱北不但是教眾紀念先賢拜謁之地,也是傳教、管理教坊、行教及舉行重大宗教活動之中心。拱北教務一般由墓主繼承人或其親屬主持管理,由專人負責接待教民,組織宗教活動,維護陵墓等。華哲·阿布都·董拉希之教眾主要集中在大西北之甘肅、寧夏、青海一帶,尤以甘肅臨夏東鄉族自治縣穆斯林最眾。
“文革”期間,仙隱寺遭到嚴重破壞,原有建築蕩然無存。改革開放後,國家落實宗教政策,中國伊斯蘭教嘎底忍葉門宦第九代道裔,甘肅臨夏人楊世俊老先生斥巨資重建漢中仙隱寺。從1992年開始動工,在臨夏將磚木雕刻等建築構件制好後送往漢中組合。1994年三月25日竣工,投資兩百六十萬元,建三層墓亭和禮拜室。西邊還有後世另一位道祖的拱北,形制較小,只有一層拱頂。東廳南廳構成長方形四合院,古樸典雅,展示了伊斯蘭建築風範——漢中仙隱寺幾乎是臨夏大拱北之原樣複製。
-
19 # 大可先生帶你飛
旅途美景固然重要,但抓拍旅途上那些“遇見”的原始更讓人感動!
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在旅途上,什麼是最好的照片,真不好確切的用一張相片來概括,我個人認為:旅途美景固然重要,但旅途上那些偶然“遇見”的原始拍攝更會讓人感動的!
故事的結尾是:我們在青稞地裡研究了一下藏區當地農用的東方紅拖拉機,然後將車上的零食給了閘口上的小孩子和另外一個老婆婆揹著的小孩!
回覆列表
本人雖然只是業餘攝影愛好者,一部60D+18-135白圈鏡頭使用至今,也拍攝了無數圖片,有不少自認為喜愛的,美麗的,但要挑最好的,卻找不出來。挑一張自認為最精彩的吧:
這張圖片是2011年春季拍的吧,也或者是是2012年春季,記不確切了。當時,我只有尼康L110的傻瓜相機,這張圖片就是用它拍攝的。那天下午,天陰,正好空閒,一個人順湖濱路邊走邊拍。從東坡湖源頭大水車處下行到湖面棧道,一路向西,不時就有一隻白鷺從水面上飛過,或高或低,或遠或近,我舉著相機不時抓拍,但圖片效果很差。我便停在原地觀察白鷺飛翔的軌跡和姿勢變化的規律,然後按預估的方向和點位拍攝,果然是有提高。但是白鷺的飛行和姿勢變化實在太快了,好幾次看著它們空中調頭翻飛或是停頓俯衝抓漁後起身,姿態美極了,就是拍不著,不是快了就是慢了。我沒有恢心,繼續前行,隨時觀察白鷺的動向。又前行十多米,眼見一隻白鷺遠遠飛來,只是靠近湖對岸,心想著不管了,停下腳步把焦距調整到最大,相機放穩在護欄木樁上,雙手扶著相機,右手食指放在快門鍵上,眼睛盯著那隻白鷺。果然,白鷺飛到我正對面時,忽然停頓向下俯衝,我果斷按下快門,當時並不清楚抓拍到什麼樣,趕緊檢視一下,才知道抓個正著。只是距離太遠,相機變焦太小,畫面上的白鷺很小,但仍舊非常興奮。回家後做後期,裁了許多邊,又調整了對比度和光線,才有上圖的模樣,雖不是特別糾結,心裡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要是有件好裝備,那效果就絕了。後來喜歡拍白鷺和海鷗,也緣於此。而體形小的飛鳥蝴蝶蜻蜓什麼的,裝備有限,一般不主動去拍,白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