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趙佔華
-
2 # 狼行千里aa1970
《楊家將》和《岳飛傳》一樣曾經傳遍祖國大江南北,但是文學作品跟正史區別很大,要分別對待。
元朝是民族文化創作的黃金時代,許多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
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使楊家將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風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徵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許多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以至於到了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
由於《宋史》《遼史》《續資治通鑑長編》等正史對楊家將的記載很是分散,後人考證起來頗費了一番周折,
楊業,二十歲左右時就跟隨北漢開國皇帝劉崇(契丹人的侄皇帝),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名,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號稱“無敵”。
宋太宗北征太原時,楊業隨北漢末代皇帝投降,宋太宗任命楊業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授鄭州刺史,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賜予甚厚。會契丹入雁門,楊業大敗契丹,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兵北征,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楊業為副,以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護其軍。
在與契丹遼國的關鍵戰鬥中,由於潘美的指揮失誤,楊業戰鬥到最後渾身是傷,隨從都已陣亡,戰馬重傷不能前進,遂為契丹人所擒,其子楊延玉亦陣亡,被俘後楊業絕食三日才死。皇帝聞之很痛惜,贈為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處理了有關人員,對大將軍潘美降三官,監軍王侁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
楊業殉國後,朝廷恩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
楊家將的第二代楊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為延昭,楊業每次出征打仗他必定跟從。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中,任補供奉官。後以崇儀副使出知景州,時江、淮凶歉,命為江、淮南都巡檢使。改崇儀使、知定遠軍,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就加如京使。 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冬,以功拜莫州刺史,進本州團練使。澶淵之盟後,命延昭知保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七日卒,年五十七。
第三代是楊文廣,字仲容,楊延昭之子。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的職位。范仲淹宣撫陝西,在麾下效力。曾經跟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宋英宗治平年間(公元1064~公元1067),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知涇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死後被追授同州觀察使。
“楊業,幷州太原人(生年不詳—986年),原名重貴,又名楊繼業,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父楊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於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中國人號為“無敵”。
太宗徵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師還,授鄭州刺史。帝以業老於邊事,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帝密封橐裝,賜予甚厚。會契丹入雁門,業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陘而出,由小陘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副之,以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護其軍。諸軍連拔雲、應、寰、朔四州,師次桑乾河,會曹彬之師不利,諸路班師,美等歸代州。
未幾,詔遷四州之民於內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餘萬,復陷寰州。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侁沮其議曰:“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贊成之。業曰:“不可,此必敗之勢也。”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於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託邏臺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帝聞之,痛惜甚,俄下詔曰:“執干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盡力死敵,立節邁倫,不有追崇,曷彰義烈!故云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雲。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資戰功。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獨以孤軍,陷於沙漠;勁果猋厲,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舉徽典,以旌遺忠。魂而有靈,知我深意。可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大將軍潘美降三官,監軍王侁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
業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氈罽,業但挾纊露坐治軍事,傍不設火,侍者殆僵仆,而業怡然無寒色。為政簡易,御下有恩,故士卒樂為之用。朔州之敗,麾下尚百餘人,業謂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也,可走還,報天子。”眾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貴殺數十人,矢盡遂死,餘亦死,無一生還者。聞者皆流涕。業既沒,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宋史~楊業傳》
延昭、延朗乃是同一人,延朗因避諱,改名延昭。 《宋史》中所載為延玉、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對於楊業的子孫,史書記載都不同,這就必要刨根問底了,我們只需要知道楊業最有出息的兒子是楊延昭就可以了。
楊家女將是大部分是虛構的,那都是民間文藝作品中杜撰的形象,佘太君確有其人,楊家女將正史中僅此一人還是隻言片語,穆桂英應該是楊文廣的妻子慕容氏。
楊六郎是楊繼業的大兒子,“六郎”而是契丹遼國對他的稱呼。遼人迷信,認為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於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楊延昭在邊關鎮守二十多年,遼人對他很是害怕,都怕出病來了。
史書中並沒有楊宗保這個人,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曾跟隨范仲淹、狄青,主要活躍在廣西戰場和西夏。
-
3 # 媒探劇情
在中國的民間有句俗話,虎父無犬子,父親是什麼樣兒子就會繼承父親的精神和信念繼續努力在父親的人生目標影響下,去創造,去奮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程序當中,無論哪朝哪代,幾乎都有父子雙英雄的例子,或者是先人和後人均為所愛的人民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例子。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虎父有犬子的故事,或者說先人勇猛無比,是救國救民的大英雄,而後人卻泯然眾人矣了。
話說在宋朝的時候,你可能不瞭解宋朝起承轉合滅亡的歷史,但是楊家將這三個字,熟悉中國歷史的人不可能沒有聽說過。史書記載楊家將驍勇善戰,可謂是中國幾千年來少有的英雄家族。可是好多人在看過北宋滅亡的歷史時,心中都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國家政權就要改朝換代了,楊家將這時候為何沒有站出來救國救民呢?
很多人翻閱宋朝的歷史,在其中尋找線索和根據,楊家最有名的一員大將,可以說是楊家第二代領頭人楊延昭,當時楊延昭被封為宋朝千軍統領大將軍,從自己父親的手中接過軍刀,北伐契丹,平定大宋邊疆戰事。楊延昭驍勇善戰,殺敵無數,逼得契丹族連敗而逃,最後向大宋示好,簽訂了和平盟約。從這以後,大宋北部戰事幾乎就停歇了,但奇怪的是,在宋代正史中,楊家將的正文至楊廣文之後,就沒有詳細的記載了。但是根據民間和野史傳說,從楊延昭開始,楊家人丁興旺,男子很多,幾乎融入了宋朝軍隊裡的各個階層。但是想來也是十分悲慼,祖先有著大英雄的名聲,但是英雄的後人卻沒有能夠超越或者繼承英雄的偉業。
當然也有人從當時的歷史時期進行分析,宋朝中國的文化興盛發達,起初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太平無憂,所以宋朝對軍人和武術的關注,是十分缺少的。再加上宋朝末年,雖然楊家將人丁興旺,大多在朝中任職任官,但是由於社會大環境與風氣的感染,本身產生了重文輕武的觀念,而此時楊家將大多從政之人,都已經在朝中擔任文官了。能夠在朝中領軍用兵,廝殺戰場的楊家武士已經少之又少了。
所以說國家有難面臨危機,不是英雄不救,而是英雄迷茫忘記了自己的姓名,或者英雄本身被麻木不仁的環境規劃,在無情的勸說中懈怠了。宋朝最後沒落,不是因為楊家將沒有站出來抵禦外敵,匡扶國家,而是當時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侵蝕了楊家將的內心,讓他們迷失了,迷失在重文輕武的大環境裡,迷失在紙上談兵的大風氣下。
-
4 # 烽火武堂
談到歷史時期(北宋)的楊家將,他們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對於這個問題,任何瞭解這段歷史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些為國家英勇戰鬥的人:楊業,楊延昭,楊延玉,楊文廣和其他人。他們都是歷史上真正的英雄,尤其是前兩個,他們早在北宋就出名了。歐陽修曾經稱讚他們的父親和兒子(他們都是著名的將軍,他們的智慧和勇氣被認為是不可戰勝的。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所有的人,至於李蜀,都能做到)。在這裡,我想重點談談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永熙三年(986),楊業率領北伐,楊延昭為先鋒。結果,在與遼軍隊的激烈戰鬥中,楊延昭被亂箭射穿了手臂。然而,他受了輕傷,與敵人的戰鬥更加激烈。後來,楊延昭被推薦擔任巡視員,在河北邊防部隊服役。鹹平第二年(999年),遼突然入侵北宋。楊延昭當時駐紮在綏城(今徐水縣, 河北)。綏城很小,沒有做好防禦準備。得知遼軍隊的進攻後,滿城處於恐慌狀態。面對危險,楊延昭沒有驚慌。他冷靜地組織壯丁與宋軍合作守城,同時開始穩定綏城人民。那時,在隆冬時節,他命令宋軍去取水,並把水倒在牆上。它一夜之間被凍成了固體冰。光滑的牆使得遼軍隊無法出發,不得不撤退。楊延昭生活在北宋和遼的對峙時期,他一生都在為保衛邊疆而戰,深受人民愛戴。到目前為止,他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並被稱為著名的保國,將軍,北宋的捍衛者。
-
5 # 一個歷史過客
楊家將的故事世人皆知,大家都知道,楊家將裡有一群英雄好漢。正是因為大家都喜歡看英雄好漢的故事,所以,楊家將的英勇事蹟,才流傳的如此的廣泛的。當然了歷史上,也是真的有楊家將的。只不過楊家將的事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飽滿,沒有那麼豐富罷了。我們在影視劇裡瞭解到的,關於楊家將的故事,都是經過小說家或者戲曲家編纂的。裡面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是不存在的。
其人首先,楊業(即民間傳說的大刀令公楊繼業)確有其人,也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且不說楊業最後在遼軍重重包圍中絕世三日而死,即便是在北漢時期,他的抗遼業績也是相當卓著的。楊業歸宋後直到戰死,不過八年時間,而耶律斜軫曾“指責”楊業與遼“角勝三十餘年”,可見,在北漢的二十餘年中,楊業與遼國征戰無數,是不共戴天的,也正如他在京劇中所唱的那樣“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到如今只落得兵敗荒郊。恨北國蕭銀宗發來戰表,擅敢奪我主爺錦繡龍朝。賊潘洪在金殿帥印掛了,我父子倒作了馬前的英豪。金沙灘雙龍會一陣敗了,只殺得血成河鬼哭神嚎”
其實人們杜撰出楊家家族龐大,而且滿門忠烈的形象是對一種美好的嚮往。宋朝到了後面的時候,百姓與遼國,金國,蒙古國這幾個國家打的是不可開交,尤其受到傷害的就是中原的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他們渴望一個國家的英雄來保衛國家,來守護人民的幸福安康,於是他們杜撰出了楊家將,以楊業和楊延昭為原型,擴充套件成了整個家族,乃至楊門女將的故事
-
6 # 史海探密
楊家將對北宋的功績,北宋之前的事在此就不提了。
楊業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之役,楊業作為北漢將領,殊死守城,在北漢國主劉繼元已經投降的情況下,他仍死守苦戰。因宋太宗久聞其名,派劉繼元招降,他才面北再拜後降宋。楊業歸守後,太宗讓他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在潘美部下。楊業對北方防禦比較熟悉,他加緊修築了雁門、大石等十餘座關寨,加強了北方的防禦力量。太平興國五年,遼西京節度使蕭多囉與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率軍侵犯雁門關,楊業率數百精騎,與潘美配合,大敗遼軍,殺掉蕭多囉,俘虜李重海。興國七年,楊業再與潘美配合,在雁門關擊敗來犯遼軍,並追入遼境。這之後,遼軍見楊業的旗幟就膽戰心驚。雍熙北伐中,潘美和楊業分別任西路軍的正副統帥,攻克了寰、朔、應、雲四州,《遼史》記載,宋將楊繼業陷山西城邑(楊業原名楊繼業),西路軍的楊業是戰功的主要貢獻者。當形勢對宋軍不利時,監軍王侁反對楊業的避芒退守策略,楊業無奈只得正面迎敵,結果王侁未按計劃接應,結果宋軍戰敗,楊業被俘,後絕食而亡。他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陳家谷之戰中戰死。
至於楊宗保、佘太君、穆桂英都於史無據,無從考證。
綜上,史上楊家將對北宋的主要功績,北守雁門,威振遼軍,打出了北宋的威名。
-
7 # 靜偉看歷史
我是靜偉,我來回答。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楊家將第一人,楊繼夜楊老令公。
楊業,今山西太原人氏,原名楊重貴,又名楊繼業,其生平最高官職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大前提,可能有人注意到了上面提到的楊業的官職:贈太尉。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楊業死後,宋太祖追封的,以楊業在歷史上的功勞,一定要等死後才能拿到一個虛無的太尉頭銜,可見當時社會對武人的壓制情況是十分嚴重的。
及至其於雁門關大敗契丹,才兼任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那麼這個右領軍衛大將軍在朝中是幾品呢?三品,及至其追贈太尉也不過就是正二品而已。
-
8 # 白山青松
忠誠信守不渝,堅強的保家衛國信念,偉大愛國情懷,一心一意為國為為民,世代相傳忠貞不二!為抵抗外敵入侵凝聚軍民愛國忠君信心,發展北宋王朝的永久和平,百姓安居生活推動歷史發展,攻固君王帝位用血的實事撼衛體制,忠誠信耐的支柱力量;楊家將的歷史歷代傳揚,是偉大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光環!
回覆列表
答:提到歷史(北宋)時期的楊家將,他們為國家做了哪些貢獻呢?針對此問題,凡是對那段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會自然地想起為國家馳騁疆場,奮勇殺敵的:楊業,楊延昭,楊延玉,楊文廣等人。他們都是歷史上真實的英雄人物,尤其前二位,早在北宋時期就早以聞名天下!歐陽修曾盛讚他們父子:(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這裡著重說一下楊業之子楊延昭(楊六郎)。雍熙三年(986),楊業率軍北伐,讓楊延昭擔任先鋒,結果楊延昭在與遼軍激戰時被亂箭射穿了手臂,但他輕傷不下火線,更加拼命地與敵人廝殺。後來楊延昭被保舉出任巡檢使,在河北的邊防線任職。鹹平二年(999),遼國突然南下進犯北宋。楊延昭當時正在遂城(今河北徐水縣)駐守。遂城的城池很小,又沒有作好防守的準備,得知遼軍來襲後,滿城人心惶惶,楊延昭臨危不亂,從容地組織壯丁配合宋軍守城,同時著手安定遂城人心。當時正值隆冬,他便命令宋軍擔水澆在城牆上,一夜之間就凍成堅冰,光滑的城牆讓遼軍無從下手,只好撤退。楊延昭所處時期,正是北宋與遼國勢均力敵的對峙時期,他為保衛邊疆奮戰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至今被人們讚不絕口,稱之為北宋衛家保國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