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場河
江蘇省東部濱海平原人工河道。系東部濱海平原農產品南運航道。位於裡下河低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之間,北起阜寧縣沿范公堤南下,經鹽城市、東臺縣到海安縣與通揚運河相會,長130公里(還有一說為:南自海安徐家壩,北至阜寧廟灣,全長200餘公里)。
始建於唐大曆元年(766),南宋鹹淳五年(1269)、明隆慶年間(1567~1572)重加疏浚、改建而成。以其貫通淮南諸鹽場而得名。1958年後曾沿串場河東側新挖(南)通(贛)榆運河與之平行,兼作輸水和航運之用。
三倉河
原名安豐河,50年代初改稱現名,歷史上為安豐鹽場的運鹽河,亦稱安豐場灶河,從安豐場境內的串場河向東至南沈家灶,長15公里。
清康熙五年(1666年》,從南沈家灶向東延伸。康熙四十七年,乾隆五年(1740年)、二十年、嘉慶三年(1798年)先後多次疏浚該河。
1東臺河,
又名灶河,位於江蘇鹽城境內。清乾隆五年(1740年)疏浚。
西起東臺城,經廟子口、六灶、蹲門口入海,全長59公里。1955年整治。整治後的河道,從東臺城東通榆河至蹲門口入海,全長55公里,流域面積479平方公里。歷史上最大流量為396立方米/秒。
2何垛河
為何垛鹽場的運鹽河,亦稱何垛場灶河。
西起臺城東側通榆運河,東至川東閘入海,全程跨東臺、大豐,東臺境內流經臺東(辦事處)、海豐、頭灶兩鎮,長26。6公里。
老梁垛河
歷史上為梁垛鹽場的運鹽河,亦稱梁垛海河、梁垛場灶河。今梁垛河是70年代初在老梁垛河的基礎上,在河以南開挖的東西向新河。
串場河
江蘇省東部濱海平原人工河道。系東部濱海平原農產品南運航道。位於裡下河低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之間,北起阜寧縣沿范公堤南下,經鹽城市、東臺縣到海安縣與通揚運河相會,長130公里(還有一說為:南自海安徐家壩,北至阜寧廟灣,全長200餘公里)。
始建於唐大曆元年(766),南宋鹹淳五年(1269)、明隆慶年間(1567~1572)重加疏浚、改建而成。以其貫通淮南諸鹽場而得名。1958年後曾沿串場河東側新挖(南)通(贛)榆運河與之平行,兼作輸水和航運之用。
三倉河
原名安豐河,50年代初改稱現名,歷史上為安豐鹽場的運鹽河,亦稱安豐場灶河,從安豐場境內的串場河向東至南沈家灶,長15公里。
清康熙五年(1666年》,從南沈家灶向東延伸。康熙四十七年,乾隆五年(1740年)、二十年、嘉慶三年(1798年)先後多次疏浚該河。
1東臺河,
又名灶河,位於江蘇鹽城境內。清乾隆五年(1740年)疏浚。
西起東臺城,經廟子口、六灶、蹲門口入海,全長59公里。1955年整治。整治後的河道,從東臺城東通榆河至蹲門口入海,全長55公里,流域面積479平方公里。歷史上最大流量為396立方米/秒。
2何垛河
為何垛鹽場的運鹽河,亦稱何垛場灶河。
西起臺城東側通榆運河,東至川東閘入海,全程跨東臺、大豐,東臺境內流經臺東(辦事處)、海豐、頭灶兩鎮,長26。6公里。
老梁垛河
歷史上為梁垛鹽場的運鹽河,亦稱梁垛海河、梁垛場灶河。今梁垛河是70年代初在老梁垛河的基礎上,在河以南開挖的東西向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