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史上,有著許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從大的方面說, 有兩個時期的情形特別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國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
本地向中國學習,而在近代,則是中國地向日本學習。別的方面且不論,僅就語言文字方面說,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漢語的輸出國。日本“漢語”,衝擊著東亞各國的語言系統,當然也大量進入中國的漢語中,成為華人日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輸入的漢語詞,被稱作日語“外來語”,這裡也借用這種稱謂。在“外來語”上加上引號,是為了與直接來自西方的外來語(如沙發、咖啡、邏輯等)相區別。因為這二者畢竟有些不同。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我們每天用以高談闊論、冥思苦想和說“東”道“西”時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來的, 實際上,離開了日語“外來語”,我們今天幾乎就無法說話。就在我寫這篇談論日語“外來語”的文章時,也必須大量使用日語“外來語”,否則就根本無法成文。這個問題近幾年也不時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頤先生在介紹美國學者任達的《新政革命與日本》一書的《“黃金十年”》一文中,便寫道:
透過大量的翻譯引介,一大批日語詞彙融入到現代漢語之中。有意思的是,這些詞彙甚至迅速取代了“嚴譯”(按:指嚴復的翻譯)的大部分術語。這些幾乎涉及各類學科的新詞彙或是現代日本新創造的,或是使用舊詞而賦以新意,現在又被廣大中國知識分子所借用,這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彙,並且促進了漢語多方面的變化,為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奠定了一塊非常重要的基石。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基本術語、詞彙,大都是此時自日本舶來。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本來我也有在疑問 找了一下 希望公正對待 有一些東西再提就是自卑了 有時自卑與自尊是一回事
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史上,有著許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從大的方面說, 有兩個時期的情形特別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國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
本地向中國學習,而在近代,則是中國地向日本學習。別的方面且不論,僅就語言文字方面說,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漢語的輸出國。日本“漢語”,衝擊著東亞各國的語言系統,當然也大量進入中國的漢語中,成為華人日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輸入的漢語詞,被稱作日語“外來語”,這裡也借用這種稱謂。在“外來語”上加上引號,是為了與直接來自西方的外來語(如沙發、咖啡、邏輯等)相區別。因為這二者畢竟有些不同。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我們每天用以高談闊論、冥思苦想和說“東”道“西”時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來的, 實際上,離開了日語“外來語”,我們今天幾乎就無法說話。就在我寫這篇談論日語“外來語”的文章時,也必須大量使用日語“外來語”,否則就根本無法成文。這個問題近幾年也不時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頤先生在介紹美國學者任達的《新政革命與日本》一書的《“黃金十年”》一文中,便寫道:
透過大量的翻譯引介,一大批日語詞彙融入到現代漢語之中。有意思的是,這些詞彙甚至迅速取代了“嚴譯”(按:指嚴復的翻譯)的大部分術語。這些幾乎涉及各類學科的新詞彙或是現代日本新創造的,或是使用舊詞而賦以新意,現在又被廣大中國知識分子所借用,這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彙,並且促進了漢語多方面的變化,為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奠定了一塊非常重要的基石。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基本術語、詞彙,大都是此時自日本舶來。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本來我也有在疑問 找了一下 希望公正對待 有一些東西再提就是自卑了 有時自卑與自尊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