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傷兵當然要管,這個問題不解決,誰還跟著你打仗?但是,在困難情況下,尤其是突圍情況下,傷員的處理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有時候,這個問題也是很殘酷的。

    還有的時候,我軍指揮員會讓出自己的馬匹運送傷員。很多當年的指戰員都有這樣的回憶。有的傷員就是靠騎首長的馬,甚至是拽著馬尾巴走出草地的。

    如果是在沒有黨組織的地區,留下來的傷員的命運就不好說了。一般是找當地老百姓託為照顧,留下錢財作為養傷的費用。這些傷員有的被好心的老百姓掩護救治,也有很多被反動派抓走的。

    而且,還有一些重傷員為了不拖累部隊,主動要求留下來的。比如當年的紅軍高階將領徐彥剛和熊厚發,都是重傷後主動留下來,後來犧牲在敵人手中的。

    相比之下,我們對於敵人丟下的傷員,都盡力進行救治,這讓敵人十分感動。有大批的敵方人員,就是由於我們的人道主義精神,棄暗投明參加了我軍。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無數的先烈犧牲換來的。相信有他們的精神指引,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到來的。

  • 2 # 帝國烽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突圍的時候,如何處理傷病,需要從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所謂時也、勢也。

    紅軍時期,蔣介石發動一百萬軍隊對中央紅軍進行圍剿,在蔣介石的“鐵桶陣”即將合圍前夕,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戰役,由於當時中央尚未確定到什麼地方,前途危險萬分,所以對一些傷兵進行了處理。

    紅軍當時將一大部分紅軍安置在農戶家裡面,請農戶進行照顧,在長征路程中,也出現這類的情況。當時很多紅軍將領都將自己的孩子交給農戶撫養,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等人,而有很多人與孩子,一經離別,卻是永遠。紅軍當時出於這種安培也實屬無奈,因為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行動稍有緩慢,就可能全軍覆沒。

    紅軍轉移前很多高階指戰員就就由於傷病被留下了,陳毅元帥就是典型。紅軍戰略前夕,陳老總因為胯骨被子彈打碎,無法行走,當時陳老總苦苦請求跟隨主力部隊長征,但是沒有被博古同意,就這樣陳毅元帥成為了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沒有參加長征的元帥。

    當時第一軍團第二師四團長耿飈,在戰略轉移前夕突然發高燒,醫生診斷是牤疾,師長陳光根據當時在指令,一開始決心讓他留下養病,但是耿飈不願意,他找來醫生,要求重新診斷。後來在長征的最後一刻,陳光和政委劉亞樓冒著風險將他帶上了。

    從紅軍當時的情況看,在突圍的時候,也是因為不得已,將一些受傷的將士安置在農戶家中,這也是形勢所逼。

    牽制兵力就是皮定均所率領的“皮旅”,皮定均帶領這支部隊,是最後一支撤出大別山的部隊,在他以一個旅阻擊國民黨軍約22萬兵力,掩護主力突圍。皮定均採用疑兵之計,連續3天頑強阻擊,掩護中原軍區主力順利越過平漢鐵路向西突圍 。

    之後皮定均率部孤軍轉戰24晝夜,橫跨鄂豫皖三省,歷經23次大小戰鬥,克服崇山峻嶺、暴雨洪水等艱難險阻,冒著酷暑,忍飢挨餓,行程1000餘公里,以3個團的完整建制,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

    皮定均在此次突圍中,嚴格規定不得拋棄一人。後來民間傳出:“皮定均帶領5000人突圍,到達蘇皖解放區的時候有5001人,因為中途一個孕婦生下了一個小孩。”這當然是對皮定均將軍靈活作戰的肯定,但實際上皮旅以7000人突圍,到達蘇皖解放區的時候只有5000人,中途還是傷亡了約2000人,但是“皮旅”本來打掩護的部隊,卻成為了唯一一支成建制突圍成功的部隊。

    後來評定軍銜的時候,毛主席特意評語“皮有功,少晉中。

    總體而言,突圍的時候,對傷兵的處理需要結合當時的情況進行,將傷兵留下,他們九死一生,將傷兵帶走他們是一生九死,還要看對大部隊 的影響,所以說具體處理要看時也、勢也。

  • 3 # 廣東軍少

    在戰爭年代呢?首先是四野為例子,當時在三下江南戰役,就組建了8支野戰手術部隊,為第一線傷員,在前沿就可以進行手術。還為傷員發傷票,在縱隊,師和團都建立傷員後送制度。

    在各個野戰兵站,都有醫療收容所,救治傷病員都是就地利用民房,,根據房屋情況開設急救室、手術室、換藥室、藥房、廚房等。同時,動員群眾“村村辦醫院,戶戶設病房,人人當看護”的辦法,醫院分派醫療小組,走村串戶分散治療。

    而且,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實際上,就可以不斷消滅敵人,也讓敵人不敢過分追擊和靠近,對於後送和保護傷員,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動不動就把對方部隊全部殲滅,一會吃個團,一會吃個師,連逃跑的機會都不給,這也太嚇人了。可以極大地動搖對方的軍心。

    最後導致,對手根本不敢過分追擊和靠近。還可以極大降低對方戰鬥力,一旦被殲滅,部隊番號沒了,有經驗的老兵一個不剩了,要想重建就極其困難。如果僅僅是被擊潰,剩下的人員反而成了有經驗的老兵,戰力加成;再抓幾個壯丁、上邊撥付一批軍火,隊伍就又恢復了。

    殲滅一支部隊,新兵老兵軍官一鍋端,再重建這支部隊的番號容易,想要再達到同等戰鬥力就難了,軍隊是個講榮譽講傳統的地方,被連根拔後這支部隊的精氣神就不在了,對友鄰部隊士氣的打擊也是巨大的...

    到了半島戰爭時期,各個醫療隊隊員們在前方極為艱苦的環境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接近火線的戰地裡,隊員們自己動手搬運石塊、砍伐樹木、蒐集彈片和敵機殘骸,修建手術室、升降手術檯、洗浴室、治療室、輸液架以及其他醫療用具和裝置。

    部隊向前進,醫療隊就向前進,傷員轉送機構就向前進。當時,進攻戰役連營救護,防禦戰連營救護,搶救和後運時機,軍師團各級衛勤組織,後送工作,輕傷員就地治療,救護所展開和組織,衛生防疫,藥材供應,都是有著嚴格規定的。而且,各個兵站分佈,醫院建設,醫療範圍也有嚴格的規定。

    到後來79年對越反擊戰,其中又以頭頸部、胸背部和多處傷為主,傷情比較複雜,救治任務相當繁重。衛生勤務力量以火線搶救、早期治療和及時安全後送三個環節為工作重點。截至1979年12月底,醫院收治的傷病員已有94.01%治癒出院。

  • 4 # obayang159

    你以為軍隊是你家樓下收保護費的小混混嗎?聽到警車響,大家一起跑路????

    軍隊是個集體,是個非常強調組織性的地方,誰先誰後是有計劃和安排的。

    一般,傷員都會及時後送到戰地醫院,及時在被包圍的情況下,戰地醫院也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再說,突圍行動也是有優先順序的,後勤、遠端火力、指揮機關、醫療單位、作戰部隊、各有安排和撤退順序。

    總之,突圍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軍事行動,傷員一般都是有保障的。

    真正可能出現問題的,是斷後的後衛部隊,如果後衛部隊不能及時撤出戰鬥,或者不能及時後撤到接應部隊的預設地區時,那才可能出現被俘或者投降等情況。

    但那個時候,已經是整個部隊處於崩潰情況下了,傷員也不能算被丟棄,只能說大家一起被俘了。

    一般士兵,是不會放棄自己的戰友的,犧牲幾個人去搶一具屍體,或者搶救一個傷員,在全世界的正規軍隊中,不罕見。

  • 5 # 優己

    正常的時候,突圍是會帶上傷兵的!打仗如水網撈魚,即便敵軍佔了絕對優勢,他們也很難鎖死所有的通道讓人無法進出(被完全包圍的除外)。

    在戰爭情況下,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士兵數在2~40人,也就是說,在長寬各一公里的地方上只有一個班或者一個排的兵力,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去檢查每一寸土地,只要掌握好時機,突圍並不難。往往在戰局即將失敗以前,軍事主官就會讓還能動的傷兵提前撤離,讓那些非必要的戰鬥人員架著不能動的傷員提前撤離。所以呢,在陷入包圍需要突圍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會有太多傷員的,如果有,那肯定是留著殿後的那些人又受傷了。

    不過呢,有一件值得大家尊敬的偉大事!在突圍的時候,大部分的傷兵會選擇留下來牽制敵人火力,掩護那些能跑能跳的士兵逃走突圍,因為他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每多一個傷員就會牽制好幾個戰鬥力,在不得已為之的情況下只能以這種自殺性的襲擊為戰友掩護。

  • 6 # 觀上靈雲

    抗美援朝的時候,志願軍困住美軍,美軍在突圍前跟志願軍談判,要求在他們突圍前收留美軍的傷員併成為俘虜(俘虜有待遇),在向志願軍移交完傷員後,他們才開始突圍。

    特種兵突圍前會把自己的不能跟上部隊突圍的人打死。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不要想當然。

  • 7 # 沒錢就是原罪

    答幾句

    這事好理解,聽我說啊,有點慢,很囉嗦。

    我去當狙擊手,能打傷絕不打死。釣魚還要有魚食不是。打傷他不是為了網上說的什麼打傷一個兩個抬。我想找對方後勤,醫院這玩意對後勤要求高啊,交通便利,運輸方便。找到對方醫院就能找到對方後勤運輸主動脈了。明白不?不論順藤摸瓜還是就地襲擾,那麼長的運輸線,每天叫灰機炸幾下都痛徹心扉。

    所以呢,傷兵要擺正心態,炮灰步兵你還是期待敵人有人道主義,高技術兵種不要怕,哪怕贖你回去當教官,只要你不死對國家來說就是賺了

    明白沒?電影是假的

  • 8 # 跪射俑

    紅軍、八路軍是將無法帶走的傷兵留給老百姓照顧,給百姓留一下錢財。

    一些傷兵會慘遭敵人(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日軍、地主組織的民團)殺害。

    這些傷兵康復後,一些人去追趕部隊歸隊,一些人留下來組織游擊隊,一些人就在當地安家了。

  • 9 # 這個歷史很正

    你想想如果士兵因為受傷後,就會被拋棄,那完全可以想象,幾乎沒有那個士兵會豁出性命去打仗的,到時候就都是先儲存自己再說。

    雖然有少數幾個國家的不遵守條約,但是當時主要的參戰國都有顧及這一條,一般在圍剿的戰爭時,參與突圍的士兵和傷兵時分開的,傷兵一般可以留下來等待投降,而對方也會很默契的配合接受俘虜。

  • 10 # 金虎歷史

    古代的戰場是非常的殘酷的。

    一些傷員的死活是不在指揮官的考慮範圍之內的,

    現在的戰爭中相對的人道。

    特別是帶有紅十字標記的醫護人員都會受到雙方的優待,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在前線受傷的士兵都會被專門的士兵抬到救護場所進行搶救。

    相對於古代來說,已經人道很多了。

    而美國的軍事實力更為強大,在海灣戰爭時期,部隊一旦被包圍,既可以呼叫空中支援,又可以讓飛機投放空中補給品,甚至還可以讓直升機運走傷員,在這種情況下,傷員能夠生還的機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在古代戰爭也好,現代戰爭也好,能成功突出重重包圍,到達安全地點的機率能有多高呢?

    在戰場上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士兵掩護將領,輕傷員掩護精兵突圍。重傷員要麼到時候當俘虜,要麼等待敵人到來的時候想方設法同歸於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能去以色列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