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山158297716
-
2 # 使用者96938200199
悲觀主義的積極主義,從字面上面瞭解是一種生活觀和價值觀,悲觀是本質,積極是應對的方式。可以理解成周圍的事物其本質是悲觀的,或者是與之前自己所形成的價值觀形成了巨大的衝突,所以對大多是的事物狀態呈現出悲觀的態度,這只是一個成長的階段和經歷。積極注意是看到這些悲觀的現象和本質原因至之後所呈現出來的積極的態度。我覺得是可取的,這種思維的通常就發生在日常的價值觀由於新的學習或者是事實現象的衝擊,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是完全可取和正確的。
-
3 # 百年球迷會
辦一件事情,有50%的機率辦成。
悲觀主義的人認為這件事情有著50%的失敗機率。為了能夠爭取更大的成功機率,悲觀主義者只能加班加點,不斷找方法找渠道,最後成功機率達到了60%,但是對於這個數字他們依然十分悲觀,畢竟還有著40%的機率會失敗。
樂觀主義的人認為這件事情有著50%的成功機率,他們覺得在這個行業算是成功率很高了,他們很開心,按部就班,充滿愉悅,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你猜他們最後結果怎麼樣?
也許這就是悲觀主義的積極意義。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且相互滲透、相互轉換,世上沒有絕對的東西,‘樂極生悲’、‘物極必反’意之謂也。
悲觀主義亦是如此。悲觀的極至是樂觀,一個是面子上的,一個是裡子內的。內心湧動、此起彼伏。表象悲觀之人,內心必是抱著極大的希望與信仰的。無論其個人的宇宙有多大有多小,無論其關乎的是人類、社會、精神還是個體、動物、物質等。這些都需要結合具體的時空環境和具體的個體處境而論,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悲’?為什麼‘樂’?為什麼‘外悲而內樂’、‘外樂而內悲’?為什麼你看到的是‘悲’,我看到的是‘樂’?等等。譬如說魯迅先生、叔本華、尼采等。
悲觀主義往往是持有以靜處動、以退為進、以柔待強的人生哲學。遇事先往壞處著想,亊亊預謀妥帖後行動,以期達樂觀結果。這其實也是謀略之一種而巳,與盲目樂觀相比並無壞處。
拋開主義,極至的悲觀是精神病理之一種:情緒。情緒的好壞極大地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悲觀的心理情緒對於個體的身體是沒有好處的。遇事想開點就是治療的好方法。過尤不及,無論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