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雛菊西瓜Peterpan
-
2 # 鐵匠工坊
這還真不一定,空投的“胖子”和“小男孩”叫核彈,
美國玩的M28核裝藥火炮也叫核彈,
同樣是玩傘降空投,爆炸衝擊波能覆蓋半個地球的“大伊萬”氫彈也是核彈,
世界三大真理“東風”、“民兵”、“白楊”也是核彈,
你總不能說現代密集陣+防空導彈系統攔截不了空投核彈吧,這個倒是完全沒問題(最多就是攔截後的放射性汙染問題)。即便是搭載核彈頭的遠端巡航導彈,只要能用衛星和雷達發現發射導彈的轟炸機和型戰鬥機就有可能攔截(布拉莫斯那種難了點),難攔截的永遠是世界三大真理這種的洲際彈道導彈。
其實說白了原理很簡單,就是“速度”,洲際導彈本質上就是可以操控的火箭,在發射之後速度會根據發射時間和後續的推力大小逐漸疊加的,也就是說他能飛出大氣層本身就相當於能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公里(也就是23.5馬赫以上),再加上返回大氣層的時候本身地球引力還會給彈頭一個新的重力加速度,所以絕大多數洲際導彈的再入速度和彈道末端速度都能達到25馬赫以上,例如民兵3導彈的再入速度能達到27馬赫以上。在這個速度上基本上現代防空導彈系統是無能為力的,他既反應不過來,又攔截不住。
更何況本身單一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已經基本落伍,現在動輒核彈頭都會選擇分導多核彈頭來實現,以民兵3現在用到的MK21多彈頭載具為例,這玩意最多能搭載10枚W87熱核彈頭,每枚當量47.5萬噸。按照現在反導系統攔截的雙導彈原則,基本上也就需要20枚以上的,比這些核彈頭速度更快的導彈去攔截。起碼俄羅斯那邊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在用上核彈頭之後依舊做不到,其他的就更別想了。
再說中程彈道導彈和近程彈道導彈裡面現在最頭疼的一點,按理說這兩款導彈的速度都沒到洲際導彈那種變態的速度,但是攔截上依舊難度不小,其實就是末端變軌技術+滑翔技術的問題。他的軌道在進入彈道末端之後會進行復雜的變軌技術,相當於彈道不可預測,也就是說你即便發射了地空攔截彈你也不能計算出彈道並根據彈道預定位置進行攔截。
-
3 # 琅琊利劍
核武器應該是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了,為了避免世界陷入危險當中,所以國際上明令禁止除五大國之外,其他國家之間允許有核武器,當然像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少數國家因為某種原因而擁核,這個就不說了。
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原子彈,還是在二戰時期,為了避免盟軍的損失,早日迫使頑固的日本投降,所以選擇在廣島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這一招很有效果,不久之後,日本天皇其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那個時候的原子彈和現在相比,威力國際要小得多,足可以看出核武器的危險程度。
自從核武器出現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毀天滅地般的存在,所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研究如何對核武器進行攔截,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和俄羅斯,在軍工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的當下,任何國家都不能100%的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攔截核武器,讓人頭疼的事,核武器的發展依然在不斷的進步著,不認識,其精確性還是其威力都在一直攀升,如此一來,想要對核武器進行攔截,顯然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不論是在目前的實驗中,還是在以往的實驗中,在測試能否攔截核武器時,通常都會根據預定的航線對導彈進行攔截,但即是如此,很多情況下依然會以失敗告終,更何況在沒有得到確切的訊息時。
那麼,如果哪個國家發射了核武器,是不是被打擊的目標國就只能等待被核武器爆呢?
一般情況下,核彈發射的方式有四種,一是其景發射,二是機動車發射30潛艇發射,第四是空投發射。
各國在這個問題上也進行了研究,畢竟核武器一旦打到自己本土上,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事實上,核武器本身就像是一把刀,想要傷人就得有人拿著使用他,所以核武器還需要有一個載體,也就是讓他飛到目的地的動力。
一般用來攔截導彈就是用一個導彈去撞另一個搗蛋,使得來襲的導彈在空中炸燬,失去打擊目標的能力,但是這樣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另外一種就是通過一種吸附或者捕捉飛行器進行攔截,這樣他定定住後讓其減速,同時使用電子為不干擾等是他溼氣爆炸功能,然後將它帶入無人區拆解。
一般短程和中程導彈是不帶核反應爆炸部的, 只有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才會攜帶核彈頭,一般情況下,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射程在3000公里以內的程序導彈才能夠攔截,反導系統雖然可以攔截導彈,但是攔截率並不是很高,美國從1997年開始進行了50多次反導攔截實驗,但是成功率只有10%左右。
比如有反導實戰經驗的愛國者導彈,英文縮寫為MIM-104PAC-2,在海灣戰爭中,他成功的攔截了伊拉克發射的載有核彈頭的飛毛腿II型導彈,之所以愛國者可以攔截他,是因為這款導彈的飛行速度比較低,最大飛行速度大概在五馬赫左右,對於普通的巡航導彈,射程在2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和反艦導彈等基本上會採用末端攔截的方式成功率會比較高,但是對於射程比較遠的洲際導彈來說,末端攔截已經很難起到作用,因為它的末端速度可以輕鬆達到20馬赫以上,從高空到擊中目標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防空導彈根本無法反應,而且洲際導彈還會釋放多枚分導核彈頭,這進一步增加了反導系統攔截的難度。
飛毛腿II號是蘇聯時期研製的程序導彈,出口量很大,最大射程在300公里,在最大射程的時候,其彈道高度也只有86000千米,連大氣層都沒有飛出去,而且他的核彈頭並不在導彈的頭部,而是在它的中部,像這種速度較低的導彈很容易被攔截,但是速度一高,根本沒辦法攔截,來不及,反應不過來。
-
4 # 戰情解碼
雖然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攔截核彈,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攔截難度將會很大,所以除了軍事和技術實力極強的國家外,很少有國家能夠做到核彈攔截。基於這一點,許多國家對攔截核彈的興趣並不高,與其費盡心機搞攔截技術還不如“主動出擊”,提高自身導彈的技術水平,增強反制能力,這樣才更實際。
(核武器爆炸瞬間)
相對而言,由轟炸機及艦艇搭載的核導彈一般比較容易攔截,因為它們的載具速度普遍不是很快,只要將其擊毀,核導彈便無法發射,這樣也就完成了攔截核彈的任務。目前,最難攔截的則是由洲際導彈搭載的核彈,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都視洲際導彈為核武器最有效(也是生存機率最高)運載平臺的原因。那麼從這一角度來考慮,攔截核彈就變成了對洲際核導彈的攔截。
(俄羅斯圖160轟炸機)
(洲際導彈發射升空)
首先,要想攔截洲際導彈,必須先知道對方的導彈在哪裡?什麼時候發射?有多長時間的攔截機會?要弄清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偵查、搜尋、預警及跟蹤系統。攔截方必須具備強大的偵查和探測體系,而且還得可以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的監控和預警,才有資格考慮下一步的攔截問題,然而很多國家卻連這套體系都玩不轉。
(美國“鋪路爪”戰略預警雷)
(美國DSP紅外預警衛星)
解決了探測問題,接下來就要考慮“什麼時候進行攔截,用什麼方式攔截”的問題。洲際導彈通常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三個飛行階段,其中導彈在上升段最容易攔截,因為此時導彈剛起飛,速度比較慢,這樣從理論上講攔截難度會變得比較低。然而即便如此也存在著困難,導彈發射升空的過程一般很短,攔截武器或許還未發射,敵人的導彈就已經上天了,所以這個階段的攔截也不會有想象中的那樣容易。在導彈飛行的中段,導彈執行狀態趨於穩定,軌道基本固定,速度也不會很快,所以這個階段是導彈攔截的最好機會。美國的中段反導系統就可以在這一階段擊毀敵方導彈,它通過雷達和預警網路發現敵方導彈升空後,立刻計算導彈的運動軌跡和相關引數,進而發射攔截彈進行攔截,整個過程與攻擊衛星有些類似。當導彈進入飛行末段後,其速度可以到達十幾甚至二十幾馬赫,擁有的動能極大,而且目前的洲際導彈又多采用分導式彈頭,且具備機動變軌能力,這樣導彈的攔截機率幾乎變為零。俄羅斯雖然開發出了以核彈進行攔截的方法,但這種粗糙的攔截方式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攔截成功,而且還要應對核汙染問題,所以時至今日末端攔截都是一大難題。
(美國陸基中段反導系統)
對於核武器發射方來說,如果發射一百枚核彈,只要有一枚擊中了對手就是成功,而對於攔截方來說,就算攔截了對方一百枚核彈中的九十九枚,只要有一枚攔截失敗,那就算是徹底的失敗,因此對於攔截方來說,攔截的成功率必須達到百分之百。然而就目前的技術來講,實現百分百的成功率還是相當困難的。美國在中段攔截技術方面數一數二,但是即便在完全預知目標導彈來襲時間和引數的情況下,中段攔截的成功率也只有50%,而且整個攔截過程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導彈攔截失敗,所以才會有了核彈不能攔截的說法。
(美國陸基中段攔截彈(右)使用的動能攔截器(左)模組)
(導彈攔截系統)
-
5 # 天下布武
核武器作為人類研製出的物理破壞你能最強的武器,它的存在使得全世界都為之忌憚,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有不少國家都開始在攔截核彈方面做準備,以圖能抵消敵方國家的核威懾!
洲際導彈的彈道較高
洲際導彈速度太快
分導核彈頭攻擊
綜合來說,目前能攔截空投核彈、戰術核彈的國家或許有不少,但想要攔射程3000-6000公里彈道導彈的國家也就只有3個,但想要攔截射程超過8000公里速度極快、彈道高度極高,還是分導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的國家可能一個也沒有!
-
6 # 軍武視界
不是有人說核彈一旦發射不能攔截,而是真的不能攔截。至於為什麼,這裡我給大家說說主要原因。為避免“有人說”不舉例子就是耍流氓,這裡我給大家舉例說明一下,大家就會明白我為何要在前面說這樣的話。
首先,無需我個人多說,相信作為一名軍迷,在看這篇稿子的你應該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從核武器出現以來,這種武器一直就被人們看做是毀天滅地的存在,所以在那個時候,第一個研發出核武器的國家,就生怕其他國家也研發出核武,從而對自己採取核武攻擊,因此可以說從核武出現,並且當人們知道其威力之後,就一直想著看怎麼才能做到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對核武進行攔截。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當然,到後期在中俄等國逐漸研發出核武器之後,同樣想著如何才能攔截核武。因此,這三個國家的目標從此不謀而合。
然而,讓人比較尷尬的是,不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和俄羅斯。無一例外,在軍工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發展的當下,卻並沒有國家能夠百分百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攔截核武器。並且,更讓人頭疼的是,核武器的發展依然在不斷的進步著,不論是其精確性還是其威力,都在一直攀升。如此一來,想要對核武器進行攔截,顯然不是短期能夠做到的。
並且,不論是在目前的實驗中還是在以往的實驗中,通常各國在測能否攔截核武器時,通常都會根據預定的航線對導彈進行攔截。但即便如此,大多數情況下依然會以失敗告終。更何況,在沒有得到確切的訊息時,各國該如何攔截核彈呢?顯然是無法做到的。這次,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有矛無盾。所以說,核彈發射不能攔截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而是以目前的水平來說,我們還真的做不到這點。
-
7 # 軍武資料庫
這個問題挺簡單的。
但是並不是絕對不能攔截。
目前對反導彈技術,可以攔截射程3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式導彈。
但是如果是更遠射程的彈道導彈還是無法攔截的。
原因——彈道導彈的射程越遠,末段速度越快!
導彈防禦系統自從很久很久之前的星球大戰計劃開始就在不斷的研究。到目前其實還是在交白卷的尺度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確信自己可以攔截洲際導彈。
前幾天大家被以色列的鐵穹系統刷屏了吧?
看著漫天來襲的火箭彈被鐵穹一個個打掉似乎會覺得打彈道導彈也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吧?
這就錯了!鐵穹系統最大隻能攔截飛行速度在2馬赫左右的火箭彈。對於彈道導彈來說,2馬赫的速度連零頭都到不了。
基本上一枚東風-5的彈頭再入速度是可以達到23馬赫的。各種攔截系統根本是毫無反應能力。
一枚彈道導彈發射出去後,會按照導航計算機的控制形成一個自洽的彈道。而除了導航計算機外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枚導彈下一秒究竟會怎麼飛。
在導彈整個飛行的過程中其實就在不斷的變軌突防並加速到最高速度。
至於美國的標準或者薩德這類的防禦系統則根本不可能有應對導彈的反應時間。
甚至說對於美國也好、中國也好、俄羅斯也好能做到的中段反導試驗的確是有導彈可以被攔截到。但是,這些都還是驗證自己的武器可以打到中段的高度而已。
大多數這種試驗都是確定了攻擊事件和飛行路徑的,並不能真正的實戰警戒使用。
對於機動突防的導彈來說,並不能直接攔截。
同時類似於俄羅斯的伊核彈打核彈的方式(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即便已經將彈頭不斷擴大威力最後不得不使用當量為1萬噸的AA-84核彈。這種核彈在太空中爆炸的火球就可以達到800米直徑,依然夠不上打中再入彈頭的範圍。
與導彈防禦系統不同,目前導彈的發展可是佔盡了優勢,各種變軌裝置、滑翔裝置層出不窮。使得導彈防禦系統不僅僅沒有取得實質上的進步而且還離這攔截導彈這一理想越來越遠。
所以:
在核彈來襲的時候,和身邊的人互相說句我愛你,或許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
8 # 軍器戰位
那麼為何核導彈一旦發射就不能攔截呢?
終其原因就是,一般情況下核導彈就是指搭載了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而各國目前裝備的各型號的反導系統僅僅只能有效的攔截常規的巡航導彈、或火箭彈等。因為常規導彈的飛行速度大約在3馬赫左右,這也是反導系統攔截的最大極限。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回覆列表
核彈只是一個爆炸裝置,它本身是不具備動力的,使用時是需要載具投送到目標上方的,所以與其說攔截核彈不如說攔截核武器載具。當今世界上主流的投送核武器的方式無外乎飛機和導彈,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就轉化為如何攔截攜帶核武器的飛機和導彈。從理論上講,無論是飛機還是導彈都可以進行攔截,但難點在於否能做到100%的攔截,特別是針對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難度實在他打大了,只要對方1枚核彈成功落地那麼我們就輸了。
再說下導彈,現代用於核突襲的導彈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這個東西攔截難度相對較小,主流的包括美國BGM-109、美國AGM-86、俄羅斯Kh-55/101、中國長劍系列、歐洲“風暴陰影”等等。這些巡航導彈大都是亞音速巡航導彈,最大飛行速度在0.9馬赫左右,一般採用低空突防的方式。這種彈在完備防空系統面前顯得並不是太有利,甚至日間飛行都有可能由肉眼或光學儀器發現由近防系統直接攔截,美國之所以喜歡在夜間發動戰爭突襲就是因為夜間增大了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下圖為美國BGM-109“戰斧”巡航導彈以及它搭載的W80型核彈頭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大量使用AGM-86和BGM-109巡航導彈對南聯盟實施空襲,美軍發射超過1000枚“戰斧”,防空能力並不強的南聯盟依舊成功攔截超過320枚。當然個別的巡航導彈帶有一定隱身能力,在突防成功率上大大增強,但是依舊不是有100%的成功率。
洲際彈道導彈的突襲法寶就是速度,他不像巡航導彈那樣以穩定的速度在大氣層內飛行,他們發射後都有進入外層空間的階段,要知道繞地球軌道飛行的速度為7.9公里每秒,換算成海平面音速相當於23倍音速,即便再入大氣減速後也可以達到3公里每秒以上的速度,相當於10倍以上音速。這種速度超過世界上現役任何防空導彈的速度,而且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到落地飛完1萬公里的距離可能只有不到1小時,對受打擊的過來說要在1小時內完成預警、監控、測算軌跡、防空系統響應、攔截彈發射……這個時間太短了。現代洲際彈道導彈還具備一個很致命的技術:多目標重返大氣技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導”技術。這個技術支援1枚彈道導彈攜帶2枚以上的彈頭,個別的可以達到8枚以上同時攻擊8個目標,也就是所攔截彈必須精準將這8個以10倍音速以上速度飛行的彈頭全部予以攔截,但是這個不現實。基於洲際導彈的技術和攔截技術,普遍認為具備分導能力洲際彈道導彈是無法被末端攔截的。
所以不同的核武器投放手段攔截效率是不同的,單說攔截從理論上都可攔截,但是像多目標重返大氣技術的彈道導彈再加上攜帶的誘餌假彈頭干擾幾乎不可能做到100%攔截。而且像大型轟炸機、戰術轟炸機、巡航導彈一旦實施飽和性打擊,那麼也是由很大概率在某一方向上突破對方防空網實現核突襲的,凡事沒有那麼多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