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微塵石強

    《論語》是用來修身的。5,13: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道,不可得而聞也。”15,3: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從以上兩段文字,可以知道《論語》要教給我們的是“道”。但是道卻是不睹不聞的.《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故君子慎其獨也。《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都在告訴我們道不可言,不可看。那怎麼辦呢?《道德經》:常無慾以觀奇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就是告訴我們得道的方法。無慾就是《中庸》的中,喜怒哀樂未發的心的感覺。有欲能觀其徼就是《中庸》發而皆中節,即是和。如果你還不能懂,就只能看白話翻譯了!

  • 2 # 祖述文

    古注

    《論語集解》·何晏

    《論語義疏》·皇侃

    《論語註疏》·邢昺

    《論語集註》·朱熹

    「宋明結合四書的脈絡」

    《論語正義》·劉寶楠

    「清儒也有很多」

    近人註解

    《論語新解》·錢穆

    《論語疏證》·楊樹達

    《論語譯注》·楊伯峻

    今人解讀

    李澤厚、孫欽善、蔣紹愚等等。

    今取錢穆先生的說法:

    論語有三部可讀:一是魏·何晏集解,一是宋·朱熹集註,一是清·劉寶楠正義。普通讀論語,都讀朱子注。若要深讀精讀,讀了朱注,最好能讀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後再讀劉寶楠編撰的清儒注。不讀何、劉兩家注,不知朱注錯誤處,亦不知朱注之精善處。

    最先應分開讀,先讀朱注,再讀何、劉兩家。其次應合讀,每一章兼讀何、朱、劉三書,分別比較,自然精義顯露。

    至清儒之前的注本,可參考錢先生的觀點,今人做的解釋,版本就更多了,取名家、大家,或者自己熟悉、喜歡的一家讀就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岳父岳母總讓我幹活,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