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梨鄉探花

    古時炎熱的夏季,達官貴人與普通百姓的消暑方式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從兩個方面來加以論述。

    A_百姓篇

    ①天氣炎熱搖扇降溫。

    農人漁夫自然用芭蕉葉修邊做成的扇子;秀才文人則搖著畫圖的紙扇、檀香木片鏤花的香扇。

    ②進山避暑。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是對一座山上不同高度氣溫也隨之變化的詮釋。

    現代科技已經證實,高度每增加1000米,氣溫則下降6度。

    登山愛好者們也發現了這一奇異現象,海拔3000米的鳳凰山,從山腳下的芍藥花,漸次切換為秋天的野山菊花,然後呢,映山紅出現在半山腰;不久,針葉松又成了最多的樹種…

    因此,古人選擇入山避暑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知道,封建時代由於缺少大規模的工業製造,所以並不存在什麼"溫室效應",夏季的高溫也不過30度那塊。上山1000米,溫度大概24度左右,典型的深秋氣溫;1500米,溫度只有21度左右,已經是春季模式了;2000米範圍,怕是要穿棉衣了!

    B_貴族篇

    ①在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宮廷使用冰塊降溫的記錄。

    ②唐朝時,長安夏季常設供應皇宮的冰窖。而唐玄宗李隆基,每到暑天就要去冬暖夏涼的溫泉待著。

    還有呢,他的大舅哥,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則在家裡融化巨大的冰塊來降溫,這種奢侈非尋常人敢想像的。

    ④古代皇帝多在冬暖夏涼的地方設有行宮。清朝自康熙帝以後,每到炎熱的夏天則攜貴妃、大臣到承德避暑山莊,呆兩個月再回紫禁城。

    ⑤透過特製木器將冷水輸送到屋頂,再從房簷處流下來,形成人工瀑布,從而起到降溫的作用,既好看又富有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把你裝在心裡,就一定愛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