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85813386558

    春秋時期,吳王餘祭四年春天,季札奉命出使魯國,接著又訪問鄭國、衛國、晉國。途中,路過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招待。

    徐國國君很喜歡季札的佩劍,看著這口寶劍,他嘴上雖然沒說,可臉上的表情卻顯示著他很想得到這口劍。季札因為還要佩戴寶劍出使中原各國,所以沒將寶劍獻給徐君,但心裡已經決定,回程時一定將寶劍獻給徐君。

    當年秋天出使各國後,季札又路過徐國,可徐君已經去世,埋葬在徐國都城的郊外。季札解下寶劍贈給徐國的嗣君。隨從勸阻道:“此劍乃吳國之寶,不可以贈人。”季札回答說:“當日路過,徐君觀劍,口雖不言,臉上的表情卻顯示著愛劍之意。

    那時,我已決定回來再獻。如今他故去了,我不獻劍,即是欺騙自己,為一口劍而自欺,正直的人不為。”於是季札把劍掛在徐君墓地的樹上,行禮之後,便踏上歸國之路。

    中國有句俗語:“人在人情在,人不在斷往來。”季札的行為,表現了對友情的堅定,一諾千金,生死不逾。何況,這許諾還沒有付諸言語,變成契約呢!

    “掛劍”這件事過了三十年以後,因為看不慣侄子們爭權內訌,季札來到了江蘇常州,古稱延陵,由此,得了“延陵季子”的稱呼,並終身不再回吳國都城。

    徐華人非常讚賞季札的行為,就來歌 唱道:“延陵季子兮 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 帶丘墓。”最讓人追懷的,還是他的掛劍酬友。唐代詩人杜甫在《哭李尚書》一詩中有這樣兩句:“欲留掛徐劍,猶回憶戴船。”由此,可以證明“季子掛劍”的文化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裡有沒有抱孩子胳膊手疼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