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山酒
-
2 # 我的原上草
不想看書就去街上走一走看看那些沿街收廢品的,那些擺攤被趕的,那些為了幾毛錢和別人討價還價的,那些在流水線上工作,為了多掙加班費連續一個月都不休息的,你就知道10年後你的生活。
-
3 # 使用者9610265037192
不想看書就不看,隨你。但如果還是孩子就不行了,未來是在不斷學習中才能獲得幸福的,不想看書就學習不了他人的人生經驗,就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人生道路就可能走彎路,所以看書學習是人成長的必然組成部分,還是矯正自己的思想,逐步增加看書學習的興趣,養成看書學習的習慣,這個別人幫不了,只有自己改變思想才能辦到。
-
4 # YL聽雨
不想看書,就閉上眼睛,靜思,想想你不看書,還能去做什麼?!
不想看書,就閉上眼睛,聽聽音樂,然後繼續看書。
不想看書,就出門“撒野”,看看你還有什麼能耐可以不讀書?!
不想讀書,就出去吃一頓好吃的,看看你手裡的鈔票,還能吃什麼“山珍海味”,看看還能吃幾年?!
不想看書,就去勞務市場,看看你是不是將來也會跟他們一樣打零工,不幹活沒有錢,就不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如果你想開了,那就回去,好好的讀書學習知識,為了以後幸福的美好的將來,學習和掌握一門過硬的養家吃飯的技術,自食其力,直到永久!!
-
5 # 17小妖
不想看書,是不是睡眠很好?看書是可以治療催眠的,因為我一看書犯困。現在學習的方式有很多,不想看書可以聽書,一邊聽一邊幹活也挺受益的。
-
6 # 金雨春暉636358121
如果是在校學生,對於不想看書,家長可通過書籍和詩歌朗誦和誘導來使孩子慢慢習慣於看書,用書本給孩子講故事。但在給孩子講解的時候,老師和家長應該先酌重介紹書本上的一部分內容,讓其慢慢去理解,體會!不要孩子玩手機,對其產生依賴性。閒時可到室外進行運動和玩樂!
如果是成年人不願意看書,我們是否可以改變一種方法,通過小說書籍來引導他對歷史的興趣變成愛好,還有根據他對某方面愛好來推廣技術學習,使他感覺到必須要讀書,理解其內容和知識的廣泛性,使之達到對學習技術和全面性技能的發揮。當然這也要有人來指導和實際操作才能起到作用!勸他少玩手機,多看看書籍是有許多好處的!同時也可以多去圖書館看多種型書籍,也可以達到許多知識是很有好處的!
-
7 # 長河日圓1
沉下心來
藏書常翻
自樂自喜
清茶一杯
樂趣無限
書山學海
任我馳騁
-
8 # 使用者samy
人總會有疲憊的時候,當你遇到瓶頸時,可以先讓自己緩一緩,試著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來調節心情。張弛有度很重要。
-
9 # 溫柔十里香
如果真不想看書,可以選擇聽書,帶上耳機,開啟讀書軟體,挑自己喜歡的書聽起來吧,畢竟,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10 # 改名挺難
提這樣問題的朋友大概還是個學生。關於讀書,我的體會有兩條:一是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二是與工作相比,讀書相對簡單、單純。所以,我勸你還是要安心讀書,既是為自己,也是為不辜負父母的期待。萬一真讀不下去,世界上路有千萬條,選一條你喜歡的、有前途的路,不後悔,不放棄。
-
11 # 縹緲間1
不想看書怎麼辦?
回答:書是我的生命,是我獲取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
有一位偉人曾說過,大意是:一日不吃飯,一天不睡覺、都可以的。可是,書你必須每日得讀。
如果你是正在學習進取的學子,怎麼能不去看書呢!
讀書是你上學取得更大進步,更新你的知識和開閼你的視野、成長和成功的唯一保證。
讀書,是你提高思想境界的彼方。
如果,你是青年人,正風華正茂與激情飛揚。
我仍勸你,還是應該看書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就說明了你看書的程度,是不是用心。
書,要用心去看,去讀、去學習。
要想一想那些古代的人物,他們是如何投懸樑錐刺骨的。
如何擺脫不想看書的毛病呢?
1、那就是對自己加壓不夠。沒有壓力的人,整天輕漂漂。就如孤舟一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沒有既定目標,渾渾噩噩、雅趣不是多麼高。
3、可以提升你的情趣,愛好的重要兩點:聽聽音樂,讓自己的心,得予以在廣闊的天空下,黑暗的夜色裡遨遊,放飛!
可以,歇一歇,但腳步不能停。可以看看你前幼稚園留下的東西,追憶美好。
可以,去看你心中的風景,去旅行團旅行,到山川,到大草原、到海角天涯去旅行。
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削弱,改變你身上的毛病。
只有這樣,才會提高彌新你的前程。提高你的讀書興趣與愛好。
才會使你慢慢愛上看書……
如果你已經接近夕陽紅,我勸你多瞭解一些健康保健的知識,多看新聞,瞭解一些新鮮事。
記得,我們前任偉人,在病危時不忘讀書,還留下了一首《訴衷情》的詩句。
-
12 # 律己善
古人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它說明了這樣一個樸素的哲理:我們做任何事情或學習,沒有任何的捷徑可以取巧,只有多看、多練,才能夠胸有成竹,熟能生巧。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讀書曾經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唯一渠道。人若要出人頭地,施展報負,非認真下苦功夫讀書不可。學而憂則仕。也曾是人們通往官場大道的主要途經。因此,讀書人也被賦予更高的社會地位,讀書也被認為是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比較重視讀書人的。凡有功名者(科試中秀才以上)可免除徭伇,租賦和刑責。因此,讀書人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讀書人不僅可以開化愚民,引領世風新尚,國家還可擇其優者為官,為國家服務。
宋真宗趙恆還特意作《勵學篇》,勸人讀書。
詩曰: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時至今日,社會高度發達。人類獲取資訊的方式不再侷限於書籍。但仍然沒有人否認書籍的重要作用。讀書仍然是人們汲取知識,獲得資訊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們獲取知識最重要和最佳的方式。但不再是唯一的方式。
現代社會,讀書可以獲得的知識,通過其它方式也可以獲得。比如廣播,電視,網路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分享知識給你,只要你願意學,也是可以學到足夠的知識的。
現代人通過實踐證明,死讀書和讀死書是無法獲得足夠的知識的,也不是最優的學習方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人們針對學習知識提出的一個新理念。告訴人們不要讀死書和死讀書。而是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理論聯絡實際,活學活用。只有足夠的經歷才能夠產生足夠的經驗,也才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這對我們的的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對我們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這與孔子“學以致用”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事實也證明“活學活用”是行之有效最優方法。
其二,“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孔子說: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並要求學子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敢於“不恥下問。”這些都是通過人與人交流獲取知識途經和原則。學習首要虛心,我們不但要向前輩、師長、大師學習;還應向我們的同道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後輩、不如我們的人學習。因為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與人之間交流,不僅僅是分享知識,還有觀點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智慧的火花,心境的昇華,遠不是從書本上可以學來的。
現代社會,沒有文化知識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鑑於讀書是“剛需”,暫時我們可以考慮其它的資訊渠道。比如電視,網路,廣播,通過音視訊的形式獲取知識,避免落伍。
其次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愛好激起我們的讀書興趣,比如看了一部電影,還可以找出原著繼續閱讀,加深你對藝術的理解。平時不太明白的人和事,有機會仔細查閱一下,尋根問底,弄個明白等等。通過一定的興趣積累就有可能培養我們的閱讀習慣。
其三:我們要根據我們的需求制定閱讀計劃,這對提高我們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量做有意義的事。這樣你的人生才會充實,才會感到有意義。
根據你的興趣和計劃養成了閱讀習慣之後,你就會明白閱讀是一件多麼有意義和快樂的事了。
【網路圖片】
-
13 # 林鈺量
書有兩大類,一是社會科學。而是自然科學。
一個人立身於社會,需要社會科學知識,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也需要自然科學知識。人即不能脫離社會,也不能脫離自然。所以,是人就要讀書學習。讀書學習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
要和自己對話,說服自己要努力讀書學習,為自己也為社會的幸福而奮鬥。
-
14 # 使用者6674537129836
強迫自己,堅持下來。由娛樂書籍向知識類,歷史類,科技類,文史類,硩學類書籍一點點培養讀書興趣。看到好的句子,文章,評論,名言,詩詞等隨手摘下來,閒時翻翻,自己寫東西時有些可為己所用,順手拈來。長期養成習慣,嚐到甜頭自然而然就喜歡上讀書了。喜歡讀書好處太多了,與書相伴,你會有一個華樣人生。
-
15 # 大溪水長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你實在看不下去書的話,可以去社會上實踐,增長社會經驗,提高生存技能,也是可以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嗎。。這是對成年人說的,對於學生來說,還是要努力讀書的,在什麼階段就做什麼事。看不下去也要看,想想古人頭懸梁錐刺股,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
16 # 拂曉雨5213874943
學生不看書絕對不行,年輕人不看書是這個時期的通病,年長點不看書可能受認字的限制。
建議年長的人或老人,還是讀讀書看看報,這樣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
17 # 杜英傑
以我的教學經驗,一是給他講
共產黨的歷史:堅苦的歷程。二是讓他去做一件事,獨立完成,從中認識沒有知識幹不成事。一般就會愛看書學習了,不信試試。
-
18 # 雨瀟湘898
不想看書,就是有對你更有吸引力的事情可做,那就做自己喜歡的是吧!學會計算收穫,看書的目的不過也是提升自己是吧!
也許當你遇到發展瓶頸,需要充電的時候,自然就去看書了!提升與知識的獲取,看書不是唯一的渠道!
一起努力吧!
回覆列表
書中自有金鑲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今生今世不讀書,來生自是一頭豬。他不知道讀書的樂趣,他也不愛思考問題,她蜷縮著自己的身體,生活在一個破舊的小屋裡,他還沒有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