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於隱

    小兒營養不良是一種兒科常見的慢性病症,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

    本病主要由於患兒攝入的食物中蛋白質和熱量不足,餵養不當,體內對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障礙所引起,或繼發於各種慢性疾病。臨床主要

    患兒面色蒼白,精神委靡,納呆乏力,形體消瘦,皮下脂肪減少,肌肉鬆弛,頭髮乾枯成束,腹部脹大,青筋顯露,體重不增或減輕。甚者則智慧發育遲緩。可出現凹陷性水腫及各種維生素缺乏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疳疾”範疇,多因乳食不節,積滯傷牌:餵養不當,營養失調;或慢性疾病,氣血雙虧而致。

    灸法

    【選用穴位】

    主穴:內關、神闕、足三里、湧泉、脾俞、

    胃俞。

    配穴:中脘、天樞、章門、氣海、腎俞

    陰交等穴。

    灸治方法

    ①疳積散敷灸法:將桃仁、杏仁、生山梔

    各等份,曬乾後共研為細末,加冰片、樟腦

    少許,貯瓶備用。敷灸時取上藥末15~20克,

    用雞蛋清調如糊膏狀,分別敷於雙側內關穴,

    紗布包紮固定。每次敷灸24小時後去之。

    2~3天敷灸1次。

    ②疳積膏敷灸法:取皮硝10克,杏仁6克,梔子3克,蔥白7根,紅棗7枚(去核),頭道酒槽30克,灰面90克。上藥混合搗融如膏狀,分別攤於兩塊青布中間,敷於神闕、命門穴處,以膠布固定。每3日換藥1次。

    ④疳積草敷灸:取鮮疳積草15克,生薑,蔥白各30克,上藥共搗如膏,加入鴨蛋白1個攪勻,臨睡前敷於足心(湧泉),次日晨取去,每3天敷1次。

    ⑤艾卷溫和灸法:按艾卷溫和灸法操作,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5~10分鐘,每日灸治1次。

    ⑥艾炷隔姜灸法:按艾炷隔姜灸法操作。每次選用2~3個穴位,每穴每次灸2~4壯,艾如黃豆大,每日灸治1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薪層三口之家要如何巧理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