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多棲息在丘陵、山坡、河床沙地、荒漠等地,因成蟲為植食性,幼蟲為肉食性,棲息場所較獨特,主要分佈在既有成蟲取食的植物又有蝗卵的地方。南方大斑蝥多分佈在海拔500〜600m的丘陵及平壩,而黃黑小斑蝥則分佈在海拔600〜700m的地方。 海拔500m以下,900m以上的地區基本無斑蝥分佈。斑蝥多在5〜6月出現,某些種類可在4月中下旬始見。成蟲的大量出現與當地的許多寄主植物有物候現象,一般種類成蟲的羽化與其適宜的食物生育期吻合。成蟲主要以豆科植物花為食,喜群棲,白天活動,遷飛力弱。 成蟲取食後多群集於禾本科植物及雜草的頂端或葉背面,遇到驚擾時常假死,或口吐綠色黏液,腿節間分泌黃色體液以自衛。該液滴含有斑蝥素,有毒,並對人畜面板有發泡致痛作用。成蟲飛翔能力較弱,飛行速度較慢而且飛行高度低,飛行距離為幾米至幾十米遠。 晚上、早晨及陰雨天棲息在枝條和葉片上,很少活動。斑蝥為復變態昆蟲(即經過卵、幼蟲、假蛹、真蛹、成蟲多次變態),一年僅發生一代。南方大斑蝥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次年7〜8月成蟲羽化;黃黑小斑蝥則以卵在土中越冬,豎年4〜5月陸續孵化成幼蟲,幼蟲期29〜58天。 幼蟲以蝗蟲卵為食料,經過4次蛻皮發育成5齡蟲。初孵幼蟲並不急於取食,有較強的耐飢餓能力。一齡幼蟲行動敏捷、活潑,爬出洞後四散覓食,常在土縫中不停地穿行尋找蝗卵。有假死性。觸動後活動立即停止不動,身體蜷曲作假死狀。蠐螬形幼蟲行動緩慢,一般很少活動,常棲息於蝗蟲卵塊內取食。 幼蟲對食物的要求較為嚴格,單一散亂的蝗卵常不取食,只取食蝗蟲卵塊。一般一個蝗蟲卵塊即可滿足一個幼蟲生長髮育的需要。到五齡時多數潛入土中越冬,有的就在蝗蟲卵塊內越冬。斑蝥幼蟲有相互殘殺現象,尤其是異齡之間的互殺現象更為突出。但是一齡幼蟲之間卻未發現相互殘殺,即使幾十頭幼蟲叢集不給食物,直至餓死也不互相殘殺。
斑蝥多棲息在丘陵、山坡、河床沙地、荒漠等地,因成蟲為植食性,幼蟲為肉食性,棲息場所較獨特,主要分佈在既有成蟲取食的植物又有蝗卵的地方。南方大斑蝥多分佈在海拔500〜600m的丘陵及平壩,而黃黑小斑蝥則分佈在海拔600〜700m的地方。 海拔500m以下,900m以上的地區基本無斑蝥分佈。斑蝥多在5〜6月出現,某些種類可在4月中下旬始見。成蟲的大量出現與當地的許多寄主植物有物候現象,一般種類成蟲的羽化與其適宜的食物生育期吻合。成蟲主要以豆科植物花為食,喜群棲,白天活動,遷飛力弱。 成蟲取食後多群集於禾本科植物及雜草的頂端或葉背面,遇到驚擾時常假死,或口吐綠色黏液,腿節間分泌黃色體液以自衛。該液滴含有斑蝥素,有毒,並對人畜面板有發泡致痛作用。成蟲飛翔能力較弱,飛行速度較慢而且飛行高度低,飛行距離為幾米至幾十米遠。 晚上、早晨及陰雨天棲息在枝條和葉片上,很少活動。斑蝥為復變態昆蟲(即經過卵、幼蟲、假蛹、真蛹、成蟲多次變態),一年僅發生一代。南方大斑蝥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次年7〜8月成蟲羽化;黃黑小斑蝥則以卵在土中越冬,豎年4〜5月陸續孵化成幼蟲,幼蟲期29〜58天。 幼蟲以蝗蟲卵為食料,經過4次蛻皮發育成5齡蟲。初孵幼蟲並不急於取食,有較強的耐飢餓能力。一齡幼蟲行動敏捷、活潑,爬出洞後四散覓食,常在土縫中不停地穿行尋找蝗卵。有假死性。觸動後活動立即停止不動,身體蜷曲作假死狀。蠐螬形幼蟲行動緩慢,一般很少活動,常棲息於蝗蟲卵塊內取食。 幼蟲對食物的要求較為嚴格,單一散亂的蝗卵常不取食,只取食蝗蟲卵塊。一般一個蝗蟲卵塊即可滿足一個幼蟲生長髮育的需要。到五齡時多數潛入土中越冬,有的就在蝗蟲卵塊內越冬。斑蝥幼蟲有相互殘殺現象,尤其是異齡之間的互殺現象更為突出。但是一齡幼蟲之間卻未發現相互殘殺,即使幾十頭幼蟲叢集不給食物,直至餓死也不互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