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朋友圈,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眾籌的連結,原因大多是大病,重病意外造成的經濟負擔,一開始,每次看到,總會或多或少的捐助。而最近有兩個案例,明顯是有問題,一個是為自己的媽媽眾籌,而眾籌發起人是我的同學,我也知道這個同學有很多產業,條件算是很好,起碼是年入百萬的那種,而今他媽媽做手術要15萬就出來眾籌,這是什麼心態?另一個也是小學同學,幾乎沒有聯絡的那種,有一天突然接了個群,也是為她爸爸眾籌,眾籌資金是20萬,而這個同學我加了微信才知道,根本不是那種困難戶,一年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在到處旅行,出入的都是高檔消費,而經過其他的知情同學說,她媽媽住的是高階病房,用的是特別的護工,家裡的人都不用去醫院照顧。這又是什麼心態?善良的心就是這樣來消費嗎?
回覆列表
-
1 # 心如蓮花花自開
-
2 # 靼野
有錢人發眾籌是胡亂利用社會資源,自己有足夠能力還要發眾籌是一種自私的表現,眾籌機構和軟體應該加大對申請眾籌人的資料要求,杜絕浪費社會資源。
-
3 # 張玉娟
☞要麼就是內心匱乏。就像很多人明明有滿滿一衣櫃的衣服,滿滿一鞋櫃子的鞋,但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衣服,沒有鞋是一樣的。他們儘管有很多很多錢,但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錢,需要透過眾籌來獲得錢。
☞要麼就是習慣使然。就像他認為所有的錢都應該透過外界來獲取,而不是使用自己內部的錢財來達成目的一樣。只有這樣做他才會有成就感和愉悅感,如果看到大家願意為他眾籌的話,他心裡頭會感到無與倫比的滿足。這種金錢和內心雙重的富足感其實是很難得的。
☞要麼就是純粹的惡趣味。看著一眾凡人為了他而捐錢捐物,甚至大家都不知道他其實非常的有錢,像一群奉獻愛心的傻子,看起來簡直好玩兒極了,從而獲取一種異樣的快感,好似眾人皆傻我聰明。
世界這麼大,什麼人都有。甭管別人有錢沒錢,咱自己捐出去的愛心,永遠都是咱自己的。雖然咱付出了心意金錢,但是咱也收穫了一種來自內心的力量和感動。要堅定地相信所有付出都值得,咱的愛心一定能幫助到所需要的人。
家裡有錢還上眾籌,以此為契機博得大眾同情,獲取利益,這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心理;別人生病上眾籌,我也要,這也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表現,自私的表現,同時這種行為也傷害了大眾的同情心,導致社會化信任度降低。國家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