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求生活永不止步
-
2 # 環球小新666
我們不要從傳統的思維去論證這個問題,我們用利益去猜想當時的統治者的想法。
首先,來說說新疆的利益,也就是西域,在漢唐時期,新疆就是個交通要道,連線東亞的絲綢之路。控制了新疆,不僅僅可以聯通西亞中亞,也可以往南,到南亞次大陸。控制了西域,也就控制了貿易的路線。所以漢唐時期佔領西域是有利益價值的。
時代背景換到了明朝,眾所周知,明朝是推翻元朝的,而元朝又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帝國當時四大汗國統治著東亞西歐洲盤大的領土。
當明朝推翻元朝時,自然也就跟統治者中亞的蒙古汗國交惡了。更別說朱元璋建國初,殺盡了境內所有12歲以上男性色目人,也就是阿拉伯人。12歲以下男童閹割(鄭和也是色目人,被閹割後送給朱棣的)所有女子變成軍妓,這就導致了明朝建國初的國際環境極其惡劣。不僅僅與中亞的蒙古高層交惡,同時也引起了中亞普通阿拉伯人的反感。
很多人說,為什麼宋朝跟元朝時候,中國的海貿已經開始成型了,為什麼到了明朝就海貿萎縮了。
其實這個也是一個原因,在13世紀的世界,航海貿易的大多數是阿拉伯人。歐洲還在中世紀時期。明帝國剛剛推翻了蒙元及色目人的統治,對於色目人沒有好感。同時色目人對在東亞屠殺自己同胞的明帝國也同樣沒有好感。這就導致了貿易量不能於宋元比肩了。同在海上的阿拉伯人都如此對待明帝國。更別說在西域,阿拉伯影響力更大的地區了。
所以明帝國並非不想佔領西域,只是沒有意義。沒有貿易的西域,除了無盡的民族糾紛跟群狼環繞的地緣政治。幾乎不產生利益。
話題說回到清朝了,為什麼康熙寧願跟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割讓西伯利亞的主權,確不能容忍準格爾部落獨立於新疆地區。
這個也得看一下時代的背景。明末時候,東亞的幾個蒙古部落於清朝聯合一起,搶劫明王朝。接下來大家也都知道了。清軍入關,替代了明王朝的統治。但是入關後的滿族,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北京,南京,杭州,西安,廣州等大城市相繼建立了滿城,也就是隻能滿族人可居住的城中城。在國家層面上確立起滿族人的地位,享盡榮華富貴。
但是當初的老戰友蒙古呢?除了蒙古八旗的士兵,其他的蒙古百姓及部分貴族被勒令回蒙古草原。回到那個貧瘠的地區生活,這肯定會導致一部分原來於清朝合作的蒙古人不滿,畢竟當初投靠滿人,是為了搶明國撈好處的。
現在明國沒了,變成清國了,搶又不能繼續搶,看到滿人富裕的生活,當然會心生不滿。更重要的是,滿人當時全族人口還不到50萬人,而蒙古族人口可超過200萬人呢,這對清朝的滿族貴族來說,可是個巨大的威脅。
當時在新疆,還有個不肯屈服於清朝的蒙古部落,也就是準格爾部落。有他的存在,必定會給其他蒙古部落多一個指路的選擇,除了在清朝在老老實實的做奴才,還有另一個選擇,可以投靠準格爾部落於清國為敵。回到像之前投靠滿人搶劫明帝國的局勢一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時的世界沒有什麼愛國的情懷呢。
清朝統治者必定意識到這一點,當滿人勢強時,還能壓制得住這股思想,但是如果滿人勢弱呢?到時候還有誰能壓制得住外有準格爾部落,內離心離德的蒙古諸多部落。
所以康雍乾三朝,歷經近百年的征討準格爾部落,也可以做是打掉自己勢力下的諸多蒙古部落的小心思。當沒有可以讓他們團結在一起的領頭人,蒙古像散沙一般的諸多小部落,也不會對清朝滿人統治有多大的威脅。
事實也證明了,清朝對蒙古族的防範,絲毫不弱於對漢人的防範。看看從清初蒙古族人口200多萬人,到清末蒙古族人口還不超過300萬人。就可以看的出貓膩。整整270年,蒙古族人口絲毫不見增長,而滿族人口卻從原來的50多萬人,增長到240多萬人。
-
3 # 當代曹植
因為明朝推翻元朝,屠殺蒙古人與色目人,而北方草原及中亞西亞和東歐,仍然在蒙古人的控制下,陸上絲綢之路,因此受阻,明朝被迫發展海上絲綢之路。
西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擁有西域,西可前往西亞北非與歐洲,南可前往印度通商。
即然陸絲已斷,明朝要西域何用?出兵西域,徒耗錢糧,佔領西域後,兩面受敵,而且民族矛盾重重,故明朝棄之!
清朝初期,蒙古人在亞歐大陸的統治,被摧毀殆盡,陸上絲綢之路又重新興盛起來,商業的利潤遠大於農業,清朝不可能熟視無睹。
準葛爾蒙古佔據西域,妄圖統一蒙古,進而取代清朝,入主中原,重現蒙元,因此與清朝矛盾不可調和,大清只有滅掉準葛爾蒙古,方能維持統治。
回覆列表
唐朝時期,中國就失去了西域地區,往後的上千年裡,各朝各代都沒有想過要將西域地區收復,而到了清朝,清政府卻決定要收復西域,時隔數千年,清政府為什麼會有此種舉動呢?而明朝為什麼沒有收復那,首先明朝是繼漢唐之後漢族最後一個黃金時期,可是強大的明朝,卻從來沒有染指西域。這是因為,終明一代,北方的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就算強盛時期,也在絞盡腦汁地應對北邊的威脅,更別提衰落之後。可以說對整個西域而言,明朝是力不從心。
統治者的準噶爾汗國不僅有意侵略清政府,還威脅到了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要知道,清政府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蒙古各部的,對於清朝來說,蒙古部落就是他們的友軍,如果沒有蒙古強大的軍力、財力上的支援,清政府很難做到統治中原。
野心勃勃的準噶爾汗國還屢次侵犯西藏地區,一度想要從清政府手裡奪取西藏,西藏一旦丟失,很不利於清朝的宗教統治,清政府地位就會受到威脅,而如果準噶爾汗國進一步控制了大漠南北部地區各部落的話,就會形成一個大一統的草原強國,要知道,元朝就是從一個草原強國發展而來的,清朝為了穩固統治,必須要把準噶爾汗國連根除掉。再者,乾隆二十年的時候,清政府成功打敗了準噶爾汗國,乾隆皇帝本不打算一統西域,原計劃是讓西域各部落相互牽制。然而事實是,厄魯特蒙古部落的阿睦爾撒納帶領著各部叛變了,這一叛變,讓清朝統治者清楚的認識到,只有收復西域,國家才可能得到安寧,清朝的統治地位才會穩固,於是便派重兵平定了叛亂,並將西域歸到了清朝的統治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