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洋心餅乾

    前幾天在上海的盧浦大橋上,一名17歲的少年疑似和母親發生爭執,突然衝出汽車跳橋,結束了自己鮮活的生命,留下他的母親跪地痛哭。網友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大概是一下兩種:1、孩子缺乏挫折教育,一點小事就要死要活。2、家長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否則怎麼是你家孩子自殺。但我想說的是,家長怎麼做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這件事怎麼能只怪在“孩子太脆弱”上呢?若是父母教育得當,孩子怎會抗挫能力如此之低;若是父母尊重孩子,怎麼會傷害孩子到這個地步呢?

    所以今天,我不是指責孩子“過度脆弱”,聽不得一點點批評,將生命當做兒戲,不在意父母的養育之恩。

    也不是指責母親“不會教育”,對孩子不夠尊重,給孩子施加太多負面情緒,將孩子逼上了絕路。

    是什麼讓孩子“赴死”?

    1.父母不尊重孩子

    我們不能去妄自揣測這位母親平時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但我們至少能肯定,在孩子受委屈的那一刻,母親沒有站在這邊,反而成為了孩子的對立面。

    尊重孩子這件事,能做到的父母確實不多。

    2.孩子抗挫折能力弱

    即挫折教育的缺失,我們的孩子可能從小受到了父母良好、全方位的保護,只接觸到那些積極、美好的事與物。從而當困難、逆境、挫折襲來,即使是很微小的那些,孩子也難以自我調節,從而選擇放棄生命。

    3.孩子不懂得生命的珍貴

    在這件事裡,孩子顯然不明白死亡究竟是什麼,才會因為一些瑣事放棄生命,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

    我們誰都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好哪些事,來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呢?

    尊重你的孩子

    很多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有一種致命的自以為是——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由此誕生的結果就是,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愛”:打是愛、罵是愛、指責是愛、不公是愛、介入孩子的生活是愛、不顧孩子的隱私是愛;可對孩子來說,打是打、罵是罵、指責是指責、不公是不公,一切都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這一現象在6歲前顯得更加明顯,父母習慣性地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具備什麼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需要自己的想法,一切只需要聽自己的安排就可以了。但事實上,3歲左右神經系統開始發育,孩子就具備了思考的能力。有感情和思考的他們,太應該被尊重了。

    我們的父母必須記住:你的孩子在是你的孩子之前,首先是一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性感的女朋友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