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古代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一旦發生火災,則往往連片受災,難以控制,因而除了百姓自救外,往往也要集合官兵參與救火。宋代都城就曾多次發生火災,但是因為滅火併沒有現在高效的滅火器滅火車,損失仍然十分慘重。按《宋會要輯稿》中的記載,宋太祖建隆二年就發生了規模不小的火災。原本木構建築就十分易燃,糟朽的老屋更是如此,然而建隆二年發生火災的是內酒坊,裡面的酒又成了助燃劑,可以說是火上澆油,想滅都難。最後工匠死了三十餘名,房屋燒燬百八十間,沒死的酒坊正副使和一些工匠也被處斬。

    按說古人既然深受其害火,為什麼不防範呢?事實上是有防範措施的。宋代宮中有火禁,無論官員還是百姓,引火的罪魁禍首都嚴加處置,惡意縱火者甚至會被凌遲處死,然而在古代,火災確實有防不勝防的感覺。

    比如,宋太宗時有宮殿被雷擊中著火,由於火在屋頂蔓延,發現時已經頗具規模,不得不一邊救火,一邊調集宿衛百名趕緊拆毀迴廊連屋阻斷蔓延。宋真宗時榮王元儼宮因為灰燼沒有盡滅起火,又碰到大風助燃,旁邊的崇文院、秘閣等建築也遭了殃。再如宋仁宗時期,禁中大火,崇德、長春、滋福、會慶、延慶、崇徽、天和、承明八殿皆遭火焚,皇帝和皇后、皇太后也不得不匆忙出逃避災。到了南宋時期,臨安也多次發生火災。

    鑑於此前火災帶來的經驗教訓,頗有一些臣子進言痛陳救火方法中的弊端,並提出了改進之法。比如宋高宗時期,有臣子指出,以前京城的滅火方式都是小的以水撲滅,大火則觀察煙和火的方向,提前拆屋子阻斷火勢蔓延。而且,救火時有的官兵不僅不盡力,還會趁火打劫,也造成了火勢的蔓延。另外,救火的器具也不夠多,大小也不合用,建議改進。

    宋寧宗時期則亂象更多。嘉泰元年,臨安府大火。臨安本有專門的救火之兵,但是人數太少,而且都歸步軍司差遣。然而,火災之初,步軍司的統帥夏侯恪醉的人事不知,不能指揮,“是以軍人亦拱手相視,莫肯向前”。雖手持火具,然而一點沒用。拿桶取水的以空桶往來,拆屋斷火路的則索要賄賂。燒到酒庫,先不救火,而是搶酒痛飲,全無紀律,以至於火災損失慘重。

    當然,宋代救火的官兵中也有身先士卒的上官,率先上屋滅火,故而士卒也爭先恐後滅火從宋代的火災記載可以看出,古代救火主要是設立專門的滅火官兵,以水桶等火具滅火,並且拆除房屋等可燃物,類似於現代的隔離法,災後則各有獎懲。但是由於科技水平和房屋材料等原因,古代撲滅火災的效率確實不高。(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胸透和胸片誰的輻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