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
把一種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3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4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5比擬
把物當做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做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6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7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10點化
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作方法。
11雙關
某一字、詞,憑藉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
12互文
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1比喻
把一種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3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4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5比擬
把物當做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做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6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7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10點化
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作方法。
11雙關
某一字、詞,憑藉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
12互文
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