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尐啪剪輯
-
2 # 我愛萌電影
《提提卡失序記事》,片長84分鐘,又名《提提卡蠢事》( Titicut Follies ),這個片子用純客觀的攝影機記錄,讓觀眾目睹了美國社會制度下,一家普通精神病院(監獄)中,病人所遭受的非人待遇。1967年上映後,遭到當地政府封禁,但這並不影響該片稱為紀錄片歷史上璀璨的明珠。
提提卡蠢事
如果提問:你心目中最偉大的紀錄片是哪一部?幾位著名紀錄片導演的回答是這樣的:
尼克·布魯姆菲爾德:“也許是弗瑞德·懷斯曼的[提提卡失序記事](Titicut Follies,1967),影片是在一所精神病院拍的,拍得既有趣又恐怖。這不是一部我會時常翻出來溫習的影片,但它確實非常驚人。”
索菲·菲尼斯(Sophie Fiennes,):“《提提卡失序記事》,假如這是一部故事片,恐怕導演和編劇都會被逮捕。影片剛開始被禁,但真相是封鎖不住的。懷斯曼無所畏懼的勇氣叫人欽佩。多虧了他的影片,我們才看到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變得極端冷酷和殘暴。”
該片導演弗雷德·懷斯曼出生于波士頓,做過律師,後來轉行拍紀錄片。他的作品主要在公共電視臺製作完成,其作品一直有一種不變的、與眾不同的基調。
《提提卡蠢事》(1967)是他職業生涯中第一部表現制度下生存體驗的紀錄片,該片將觀眾帶入馬薩諸塞州的一家精神病院中。中學、醫院、訓練營、動物園、芭蕾舞團、法院、住房建築工地和國家立法機構等許多地方都曾是他的拍攝物件。這些紀錄片往往展現各種關係,以突出表現無情刻板的社會制度下的犧牲品和制度的執行者。影片中,觀眾看不到紀錄片製作人,也沒有旁白;他們直接看到制度下的情形。但是懷斯曼仍然通過銳利的剪輯手法和對主題的選擇,鮮明地表達了他對制度和社會的看法:這個制度和這個社會將人當作有待解決的問題來看待。可能就是因為《提提卡蠢事》這種尖刻的、不指名的譴責,馬薩諸塞州當局禁播了這部紀錄片,在其獲獎後仍然繼續禁播;當局申辯,懷斯曼沒有獲得影片中足夠多人的同意,因此在銀幕上再現他們的生活是不合法的。片中的精神病院後來被關閉,也有可能是由於影片的影響。
如果將《提提卡蠢事》的譴責性刻畫和其他精神病院題材的紀錄片作對比,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電影人在運用參與和觀察來解讀制度時,方法可以截然不同。
上段引自牛津通識讀本:紀錄片
回覆列表
《小時代》上映後曾寫過一bai篇文章,du談的就是這種電影看來非得宣告一zhi下,本文根dao本沒有把《小時代》看做影史上必須提的爭議電影,更沒有把它和其他電影相提並論。恰恰相反,我認為它呈現出的爭議性也不值一提,看最後一段吧。這文章只是借當時的話題來說電影中的現象。
《小時代》的上映以及其高票房成績引發了諸多爭論,既有關於電影本身品質的,也有關於電影背後呈現出的所謂“三觀”問題的。很多人對影片表現出的“拜金”、“物慾”、“消費男色”等價值觀感到不滿。《小時代》的製片人安曉芬則在微博上表示“一部電影亡不了國”,她還說“如果在80年代,我承認這樣的影片可能會對價值觀產生一些不良的引導,但是現在絕對不會。”
1971年的影片《深喉》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幾乎一無是處,但因為影片大膽的題材處理正好趕上美國70年代性解放風潮,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一部爭議之作。影片相當於把硬性的色情片拿到了影院中來放映,其結果就是在美國23個州遭禁,5個有關公司和12位演職員被告上了法庭。不過一些支援性解放和主張藝術自由的人士卻選擇了支援本片。法官陳詞說:“這部影片的喉嚨應該被割掉。”當天,放映本片的世界劇場就打出標語:法官割喉,舉世悲哀。
諷刺的是,一名官員查爾斯·吉丁評價本片說:“汙穢物像洪水一樣吞沒了美中國人的大腦、心靈和靈魂!這是前所未有的災難!”結果這位官員後來被控貪汙。另一名官員羅伊·科恩發誓要把男主演雷恩斯送進監獄,但科恩不久後死於艾滋病——原來他一直是個同性戀者。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宣告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