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林劇場
-
2 # 一詩
古風讓我覺得,並不是一味追求外表的相似,而是沉迷於曲風、舉止、談吐中,溫潤而雅不急不躁緩而有序。這並不是讓你在人群中高調、彰顯不同,而是因為獨特感化讓人心裡尊敬你
-
3 # 油胖紙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可能是做金融裡面最願意寫詩的一位。而且是古體詩,平平仄仄的研究,從意境到措辭,從場景到嚼字。反覆推敲,努力做到字字珠璣。
也許是他真的喜歡古風,性情也隨和,樂觀。常常和他聊聊天,也會感染到我的精神世界裡。
生活有很多不確定,堅持也需要理由,快樂也需要分享,哪怕是感傷也需要擺渡的地方。
對古風而言,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思想。
有的人被詩詞的魅力所折服,進而喜歡古風,慢慢的整個人的氣質就會發生變化,進而這個人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遞進式的、由外向內的過程。而有的人被古人的淳樸、智慧、重義等等所折服,進而就會樹立重義輕利、以天下為己任、兩袖清風等等的思想,進而他的行為和氣質也就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這兩種變化看似結果相同,但是由思想開始的變化更為徹底一些,前一種變化會產生詩人,後一種變化會產生古人。做詩人容易,做古人難。詩人強調的是內涵,古人強調的是品德,說白了就是一箇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存在並且一直飽受爭議的問題:德才之爭。德與才同時具備,那是上品,是理想狀況,而實際上是很難遇到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名垂青史的人。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生逢亂世,奉行“唯才是舉”的人才政策,不刻意專注品德操守,只要沒有叛亂、不孝這樣的大錯,曹操都會予以任用。而和平年代,鞏固政權、收攏民心,這時的用人政策就偏向於德行,維護社會和政權的穩定。現代社會,單就保持本真來說,抵擋物慾橫流、壓制自己的慾望需要強大的操守,這個需要強大的思想力量才能做到,因此是德重於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