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百草園書友會

    法華人基佐(1787-1874),一位在廟堂和象牙塔裡都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歷史學家。小時候,基佐因為當律師的父親被雅各賓政府處死而不得不與母親流亡國外,長大後才回到巴黎讀書,畢業後任教於巴黎大學。很快,基佐投身政治,參與了1914年的第一次波旁復辟,一直到1848年革命爆發之前,他的仕途還算一帆風順,期間也寫了不少書,例如《英國革命史》、《歐洲文明史》,尤其是第二本的影響力相當大。

    天公不作美,1848年的革命讓基佐再次走上流亡異國的辛酸路。後來,得以歸國的基佐果斷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自此安心學術。上文提到的那本《歐洲文明史》,還是他在巴黎大學教課時(1828年)的講義集稿,共14講,展示了歐洲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當時的基佐,作為一名法國高階知識分子,他對歐洲中心的中心——法華人的地位,是多麼驕傲和自豪。首先,基佐毫不掩飾地承認:法國是歐洲文明的中心和焦點,法華人性格中的敏銳、好交際、同情心,使得這個國家被歷史賦予了特殊的文明使命。

    其次,基佐對文明的定義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他認為文明不僅是外部的發展,還得有人的發展,內在天性的進步。談到17、18世紀的法國時,他覺得當時的法國雖不如荷蘭、英國等歐洲其他國家發展迅速、社會活力增長快;但如果問問一般人的良知,它還是會說:17、18世紀的法國是歐洲最文明的國家;甚至歐洲自己,也會毫不遲疑地用肯定語氣回答這個問題。社會的發展與道德的發展相互聯結、相互產生,有時也分你快我慢、你早我晚,但一個調節良好的外部遲早會徹底導致一個具有同樣優點的內部;反過來,一個更好更公正的人心,也能影響外在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去。

    如此看來,基佐似乎是一個強烈的「法國—歐洲」中心論者,說來說去,比來比去,似乎只是為了證明某些老牌歐洲(也就是法國)文明的領先地位。然而,深挖他的文明論,分析他究竟如何定義文明的「進步」,他的「驕傲」又是源自哪裡?他怎麼看「人」在世上生存的意義?如此,才能對他有一個更客觀更全面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孩子不能離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