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耳釘

    漢武帝劉徹17歲登基為帝時,西漢已經建立60多年,經過文景二帝的休養生息政策,天下安定,但是由於分封制的存在,地方藩王日益強大,當時的中央政權卻日益衰弱。漢景帝也曾經嘗試削藩,可是在手段上並不高明,以至於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雖然最終周亞夫率軍平息了叛亂,漢景帝也趁機收回部份諸侯王的權利並裁撤了大量諸侯王的官吏,可是諸侯王在封地的統治已經根深蒂固,並沒有徹底消除隱患。漢武帝削藩充分吸取了漢景帝的教訓,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推恩令在當時是一個很厲害的政策,為什麼呢?因為漢初各諸侯王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即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王位,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家族的強大和穩定以及家族的延續性。而漢武帝的推恩令卻規定,諸侯王的兒子們都有土地和財產的繼承權,這意味著諸侯王有幾個兒子就得把土地和財產分成幾份,每個兒子都拿走一份,諸侯王的封地就被兒子們分成好幾個更小的封地,而等到諸侯王的兒子的後代們長大,又可以從父親手中再分出幾份,隨著後代的增加,封地越來越小,最後就會和老百姓沒有區別了。諸侯王們雖然能看出推恩令的陰險,極力反對不贊成,可是諸侯王的兒女們卻贊成和支援,因為每個人都想得到遺產。諸侯王們也無能為力。總不能把其他兒子全部殺了,或者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吧。

    推恩令引起諸侯王們的不滿,尤其是淮南王劉安和衡山王劉賜,要密謀造反,幸好被漢武帝得知,最終將二人處死。漢武帝從中得到了教訓,認為諸侯王還是會對中央政權造成太大的威脅。於是在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祭祀宗廟,命令諸侯們上交金子以幫助祭祀。當那些王侯將金子交上來後,漢武帝又以“分量不足”、“成色不好”等藉口,一口氣廢掉了106名列侯。從此以後,漢朝諸侯王再不具備與中央對抗的能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酹金奪爵”。

    漢武帝之所以在削藩這件事情上取得成功,主要吸取了前人的教訓,沒有實行過激魯莽的政策,而採取了循序漸進,溫水煮青蛙的策略,分化減弱諸侯王們的力量,並在適當的時機能夠當機立斷,主動出擊徹底消除諸侯王隱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鴨苗時為什麼要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