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姐聊歷史

    謀士們在生命成長過程中,通過拜師學藝、遊歷交友、任職、社會背景關係等方面,都可以瞭解到天下形勢。

    我們以三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蜀國謀士的諸葛亮為例:

    一、諸葛亮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和親身經歷,使他了解到民間的真實情況。

    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父親諸葛珪擔任泰山郡郡丞。諸葛亮的父母在他很小時便去世了,他們姐弟五人依靠叔叔諸葛玄生活。諸葛玄與當時的大族袁術,荊州的名士劉表交情很好。

    諸葛亮的四歲的時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的童年是在戰亂中渡過的,他耳濡目染並親生經歷了,黃巾軍起義、董卓之亂,和後來的曹操興兵攻打徐州。當時徐州兵荒馬亂,諸葛玄便帶著諸葛亮姐弟四人離開家鄉,暫避戰亂。叔父先是帶著他們投奔擔任揚州豫章郡太守的袁術,上任豫章郡太守一職。後又隨叔父輾轉到荊州的襄陽城,投靠荊州刺史劉表。

    諸葛亮跟著叔父諸葛玄從徐州南下到豫章,再到荊州,一路千里迢迢,他真切的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土地荒廢,百姓貧寒交加,流離失所,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紛紛起義。

    諸葛亮的童年是在戰亂中渡過的,他耳濡目染和親身的經歷,對他人生方向的確立有重要的影響,他深刻的認識到,天下的百姓迫切的需要明主和賢臣來拯救。

    荊州劉表對時勢保持政治立場中立,未受戰亂影響,偏安一隅。諸葛亮一家到了荊州後,在劉表的關照中,生活總算是安定下來。叔父通過劉表的關係把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身份顯貴的荊州蒯氏家族,房陵郡太守蒯祺;二姐嫁給了荊州名門大族龐德的公子龐山民,龐山民是荊州名士,後來在魏國官至黃門吏部郎。

    二、青年時期,求學遊歷,讓諸葛亮知曉天下事。

    葛亮17歲那年,叔叔因病去世。這期間,諸葛亮博覽群書,遊學交友,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拜師求藝,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為之後出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諸葛亮不願再依靠劉表生活,帶著弟弟移居到隆中草廬,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

    諸葛亮有兩位恩師一位是二姐的公爹龐德公,也是龐統的叔叔。另一位是司馬徽,龐德公的好友,潁川郡人,從北方遷居到荊州,人稱“水鏡先生”是當時著名的名士。這兩位閱歷豐富,知識淵博的老師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

    諸葛亮政治婚姻背後的強大政治關係網,諸葛亮不但可以瞭解天下,還有機會治理天下。

    荊州另一位大族黃承彥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妻子是荊州名門大族蔡諷的長女。蔡氏家族在荊州的勢力非常的大。黃承彥主動將醜女兒嫁與諸葛亮,除了看重諸葛亮的人更看重諸葛亮家族的強大政治背景。諸葛亮與黃承彥女兒的親事,促成了荊州四大族,和劉表家族、諸葛家族,共同期望的親戚關係,從而結成了強大的政治關係網。

    結束語

    諸葛亮縱有曠世才學,也需要有強大的政治背景作支撐,不然在浩若星海的人群中,誰會發現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布衣書生呢?怕是劉備連他的名字都不會知道。

    諸葛的婚姻無疑是一場政治婚姻。為了登上歷史政治舞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婚姻,諸葛亮一定很無奈!

  • 2 # 李是觀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來剖析一二,觀之。

    歷史上,資訊不暢、交通不發達,謀士是如何準確預知天下形式?

    首先對關鍵人物“謀士”進行了解

    “謀士”作何解?解為以自己的智謀為主家服務。服務的主家不同,謀士的能力要求也就不一樣了。其分為五個境界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境界的理解就是:謀己為自己出謀;謀人為小主家出謀;謀兵為一方霸主出謀;謀國為一方諸侯國出謀;謀天下為天下蒼生出謀。切題為“預知天下形式”,所以暫定切題謀士須達到謀國以上境界。

    因此切題的“謀士”應有一國或天下的通訊資源可以使用。

    再對歷史上的資訊傳遞進行了解

    有關天下形式的資訊量較大,不考慮烽火、大鼓等單一傳遞資訊的方式。還有文獻記載舊事、飛鴿傳書、驛站傳書。

    飛鴿傳書使用鴿子,鴿子的速度可以多快呢?

    1965年5月8日,英國東英聯合會在東阿格利亞舉行一次信鴿競賽,司放1428羽,最先到達的是維金父子飼養的鴿子,每分鐘飛了2950米,等於每小時飛行177公里。這項比賽一般分速在1000米左右,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飛得最快的信鴿。

    信鴿按照飛行的距離分為中短程鴿、中程鴿、、短程鴿、遠端鴿、超遠端鴿,具體如下:  中短程鴿:擅長於中、短程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300公里左右為短程;500~700公里之間為中程。中短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爆發力強,飛行快速,但缺乏耐久力,在長程和超長程比賽中相形見絀。  中程鴿:見“中短程鴿”。  短程鴿:見“中短程鴿”。  遠端鴿:擅長於長程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1000公里左右。長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但因爆發力欠佳,在中短程比賽中相形見絀。  超遠端鴿:擅長於超長距離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1500公里左右以上。超長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以及在野外覓食、宿夜的自生能力特強,但因爆發力欠佳,不宜參加中、短程比

    因是使用國家資源,因此暫定一天飛鴿傳書的速度是1000公里。

    驛站傳書使用,速度多快?

    規定日行300裡,假如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日行400裡、500裡,甚至600裡不等,最高速達800裡,往往到站時人仰馬翻,俗稱“六百里加急”及“八百里加急”等

    也就是驛站傳書可以每天做到150至400公里。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即18000多公里。

    因此可以大概看出飛鴿傳書資訊傳遞最遠需18天左右;驛站傳遞最遠需45到120天。因為大部分朝代首都在中原腹地,因此加急使用飛鴿傳書的資訊傳遞大概需10天左右,驛站需20天左右。

    最後對謀士“準確”預知天下形式的難度進行剖析一二

    從資訊傳遞的速度,及需求資源來看,謀天下的謀士如果沒有主家資源的話,得到的是大眾傳播的資訊的話,可能會與半年左右的延遲;有國家級資源的會延遲10天左右的資訊。

    從資訊的傳遞速度來看,謀士需對延遲10天左右的資訊進行推理演算,預知天下形式。

    個人推斷:因為資訊的傳遞較慢,因此古代對謀士的要求較高,謀天下之士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可以對事情的發展有一個準確的預測。

    總結:謀士是通過自己的學識結合收集的資訊進行預知天下形式的,準確與否只能看個人能力。

  • 3 # 貓哥讀歷史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它包含了歷史規律,士的演變過程,政治形勢等幾個方面!

    首先,士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最低階的貴族,他們擁有貴族出身,由於沒有封地,因此無法完全獨立。但是他們擁有良好的教育水平與智力資源,因此可以遊走在各個諸侯國之間獲取功名利祿。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中國進入了封建大一統時期,作為統治天下的輔助,封建君主必須依靠士大夫階層完成具體統治,不論是兩漢的察舉制還是魏晉的九品中正制還是隋朝之後的科舉制,雖然人才選拔與考核方式有變化,但是士大夫階層作為聯絡封建君主與底層百姓的中間紐帶作用沒有改變。因此,從階層出身與智力資源看,士大夫階層都是最瞭解天下大勢的階層,比封建君主瞭解的更廣,比普通百姓瞭解的更深!

    最後,封建社會的天下大勢主要涉及新舊政治勢力的對比,領袖人物的出現,社會各階層的反應,帝國各地區的情形等,這就要求謀士不僅可以瞭解各地各階層的實際情況,更可以在歷史規律把握,政治形勢分析,地緣政治分析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因此,作為士大夫階層的一員,一個優秀的謀士不僅可以通過本階層渠道及四處雲遊瞭解實際情況,更可以在本身的智力水平與政治眼光基礎上,通過對客觀規律的把握,分析出天下大勢!

  • 4 # 七色花666

    先說什麼是謀士,一般是指設謀獻計的人。

    古時的謀士:相當一部分“學而優”卻不能“仕”的讀書人,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

    謀士絕不是混吃等死的屌絲,他們大都飽讀詩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化,政治,兵法,風土,人情,民俗,飲食,五花八門,包羅永珍,無所不知,就是一個小百科全書。

    謀士知道的越多,對一些事情分析判斷的正確率越高。一場戰役,硬體是將與兵的壁壘對抗,無形的軟體也能決定勝負。

    古代四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鉅鹿之戰,無形的軟體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一場戰爭有了一個智慧的謀士,軍中就像有了一顆定心丸。

    在資訊不暢,交通不發達的兩千年前,諸葛亮初登上政治舞臺,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

    這一千古名篇,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對》具有典範價值。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的這一正確的戰略方針,對以後劉備集團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以後形勢的發展變化,證明了諸葛亮對局勢的分析,是非常符合客觀現實的。

    諸葛亮的能掐會算,足智多謀,來自他的目聞,目睹,勤思。

    諸葛亮準確的預知天下,才能讓劉備奪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張良,張儀,徐茂公,劉伯溫,李斯,伍子胥,管仲,伊尹,裴矩,賈詡,姜子牙,張良,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像天氣預報一樣,也有失算的時候,古代謀士這碗飯也不好吃。

  • 5 # 8910使用者

    術業靠專攻。資訊不暢、交通不發達,謀士也有一套了解天下形式的辦法,出去遊歷天下,通過各種手段從一些人那裡搞到一些有價值資訊。能預知後果,才會有利可圖,一干一個準。能夠準確預知未來,主要還是邏輯推理。《三國演義》呂布刺殺董卓之前,董卓去長安路上,見一道士扛一杆寫有呂字的旗幟。這一道士應該是是個高人,也可以稱為謀士,這個人應該是間接告訴董卓,呂布會圖謀不軌。董、呂二人,中了司徒王允的連環計,謀士李儒曾勸董卓將貂蟬賞給呂布,董卓不允。李儒曾嘆道:“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 6 # 輪迴是假的

    民間會有傳聞的吧,一傳十,十傳百呢,而謀士本就是聰明絕頂的那部分人,有什麼風吹草動都可以分析出一些大致的局勢的吧。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能力吧,算不上啥高階操作。

  • 7 # 梅子雨summer

    在中國古代其實不像現在一樣,教育普及,也許從你面前走過去的人就是某老總、某教授的。

    在古代,教育集中在世家大族之中,所以人才也大都是大家子弟。

    那些謀士本身出自士族,誰家有個後生很優秀,誰家有個子弟非常聰慧,大家都門清。

    再結合這些人才背後的家族勢力,其實天下早期的形式已經明晰。

    之後,有哪有草莽出身的人打下了多大的勢力,結合地形、兵力、才能,綜合判斷,得出天下局勢可能的幾中變化。

    等到局勢進一步發展,確定了一種形式,自然也就準確預判了天下形勢了。

  • 8 # 江少晨

    古代謀士一般是熟讀典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合理運用易經學說,修身養性,審時度勢,果斷出擊,當然也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 9 # 嵇康大大

    沒有謀士能完全預知天下大勢,只能推測個大概。蒙對了一舉成名,夢錯了就選擇性忘記。

    因此,成名的謀士給人印象是對天下大勢把握都很準。

  • 10 # 農民更瘋狂

    中國歷史上確實出了很多著名的謀臣,為他們的boss們的爭權奪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張儀、蘇秦、 張良 、郭嘉 、諸葛亮......,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他們的戰略戰術和經典戰例讓我們腦洞大開。

    一是破萬卷書,基礎紮實,深入研究,融會貫通。就如哲學,萬物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有跡可循的。謀士就可以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推算出事物(天下形勢)的現實情況。

    但那時候書很少,一般人只能通過拜師學藝,或者下一條途徑獲取知識。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理論聯絡實際,帶著從書上或老師那裡學到的知識去實地瞭解,加強理解和記憶。

    三,利用政治資源獲取情報,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

    在這三個方法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得出兩個結論:

    一,瞭解地形地貌(在當時條件下,極少發生改變),可以方便排兵佈陣。

    二,瞭解對手,洞悉人性,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11 # 和田爾

    謝謝邀請!俗語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這裡,秀才不是狹義的科舉生員專稱,而是廣義的讀書人。古代能夠讀書的人非常少,而且他們讀書的方法和目的與今天不同,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謀士作為讀書人的一份子,往往懷有匡濟天下的野心和抱負。這些因素決定他們雖然身處科技資訊落後的時代,依然必須熟知天下形勢,預知未來走向,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他們是通過哪些途徑做到的?

    第一:《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無成。”

    這句話非常玄妙,意思是不出門戶,就能推知天下事理,不望向窗外,就能認識日月星辰執行規律。雖然我們今天覺得莫名其妙,但不可否認正是這一思想影響著古人,讓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強調遵從自然規律,認為掌握了“天道”,即掌握了所有事情的執行規律。那麼身為讀書人,懂得這一道理後,就能輕鬆應對各種複雜變化的事情。這一理論無疑也是謀士們謀劃天下、制訂政策,以及各種發展大計的思想根源。典型代表: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以《隆中對》作答,分析當時天下局勢,提出三國鼎立的主張,劉備深以為然,奠定了蜀漢日後發展大勢。諸葛亮一直隱居隆中,何以知曉天下事?這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和之道,明曉陰陽之術,都是密不可分的。

    諸葛亮讀書最大的特色是“觀其大略”,從不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概,擷其精華,掌握實質。“每晨夕從容,常抱膝大嘯”。以管仲、樂毅自比。

    第三:優秀的謀士善於吸收資訊,歸納資訊,並善於將他們轉化為有用的資訊。

    《孔子家語》中記載一個故事,齊國飛來一隻怪鳥,大家都不認識,於是派人去魯國請教孔子。 孔子說:這種鳥叫商羊。他怎麼知道的呢?因為他聽過一首童謠:天將大雨,商羊鼓舞。孩子們一邊唱,一邊學著鳥的樣子一條腿跳來跳去。這與齊國來使描述的怪鳥一模一樣。

    可見,孔子在接受資訊方面十分敏感,而且善於總結儲備。謀士們多數都是儒生士子,秉承的也是儒家學說的治學之術,一定也擅長此道。

    聯想諸葛亮,何以舌戰群儒?因為他對吳國的各位名士們做了深入全面的瞭解,就連偷橘子的細節都不放過,可謂資訊詳實有趣。

    總之,何謂謀士?就是那些出謀劃策的人,俗稱“門客”、“幕僚”、“ 軍師”等,他們必須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而且善於分析策劃,大都“學而優”卻不能“仕”,不能當官,只好輔佐他人,幫助他人創立基業、建立功勳。三國時期曹操幕下的郭嘉,史書上稱其“才策謀略,世之奇才。”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八歲早早去世,曹操赤壁大敗後,曾感慨“郭奉先在,不使孤至此。”可見其能力之強大。

  • 12 # 星輝650

    街頭巷尾大路的訊息都是公開的,觀鍵是對這些公開訊息的綜合處理與分柝,很多謀士本就是官員,依附於地方領主,諸侯

  • 13 # 天香引

    古代和現代一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謀士們也有自己的圈子。比如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司馬微他們就經常一起談論天下事,並且他們也都有熟人或者親戚在政府任職,想了解資訊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政府有人專門收集情報。隨後口口相傳,並且加以討論,天下事就盡在掌握之中,況且在戰亂年代,人員流動頻繁,如果有心想打聽事情或者收集情報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 14 # 逐浪一郎

    學習。

    學習使人進步。

    各種兵法,經緯推論,天文地理。

    再結合歷史上的經驗。

    比如草船借箭,借東風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描美麗的枝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