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0

美食

回覆列表
  • 1 # 鏟子愛廚房

    面發的很好,但是包子卻蒸成死麵了,看是不是由以下原因導致的呢?

    一,面揉的不夠。揉麵是很耗費時間的,不能隨便揉一下就好了,需要費時費力去揉,這樣做出來的麵糰才會發的大。

    二,沒有二次醒發。包好的生包子不要直接入鍋蒸,需要進行二次醒發,讓生包子發到原來二倍大才能放入鍋中去蒸,如果沒有這個步驟,包子也容易蒸死麵。

    三,熱水下鍋。正確蒸包子的方法是冷水下鍋,水加熱的過程也讓包子繼續醒發一下,這樣蒸出的包子才鬆軟。

    四,包子皮太薄。如果包子皮擀的太薄,包好以後就沒有二次醒發的空間,一樣是整不出好包子的。

    五,餡料裡面的湯太多。很多菜包子調好餡料以後很容易出湯,如果湯太多把包子皮都泡透了,那就沒法繼續醒發了,蒸出來的包子就是死皮塌餡。

    六,蒸籠裡面沒有籠布。不放籠布蒸的時候底部很容易被水泡,這樣包子就容易發不起來了,正確的方法是蒸之前要在篦子上放入棉的網紗布,或者烤盤用的矽油紙,防止包子被泡在水中。

  • 2 # 郭想林

    面發好了,蒸出來是死麵,在這樣幾個可能

    1.和麵的配方中沒有加泡打粉,一般一斤麵粉5到10克酵母菌,5到10克泡打粉,5到6兩水,10到50克糖,豬油25克或者不給。

    2.面發好,漲大2倍能拉絲就發好了,要再揉一下,排出麵糰裡面的氣體,把麵筋揉出來,增加麵糰的持氣能力,蒸的瞠候不會塌陷死皮。揉了後,靜置5分鐘鬆一下勁就可以下劑包包子做饅頭了。

    3.包子劑子最好不擀,用手按皮。如果擀皮,不要擀得太薄,因為包餡後,餡裡有水分,在醒發過程中,水分滲透到面發上,蒸出來就是死麵。一般包好包子醒發半小時到一小時至漲大一倍,手按能迅速還原,就可以蒸了。

    4.蒸的時候,可冷水蒸(醒發的不是很充分),可沸水蒸(已醒發充分),注意蒸的時候蒸籠滴水也會造成死麵。一般蒸8到20分鐘,根據包子大小,蒸汽大小定。

    5.蒸好後,不要急著開蓋,籠內籠外有個氣壓差,馬上開啟,容易被氣壓壓死皮。同時熱漲冷縮也會讓膨脹的麵皮縮回去。

    注意以上幾點,應該不會再發生死皮現象。

  • 3 # 鄉村阿武

    面發好了,但蒸出來包子還是死麵,為什麼?題主這個疑問,其實也是很多新手朋友容易遇到的問題,原因有以下幾個

    原因有:面沒揉成、沒二次餳發好、出鍋太著急,還有其它小原因,比如面和軟了、包子皮太薄了、麵粉沒選對等,下面我來一一解析

    一、面沒揉成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蒸饅頭還是蒸包子,做法其實一模一樣,首先是和麵,揉至光滑麵糰後,就蓋起來餳發,這是初次餳面,若放在30度左右環境中的話,大約1個小時左右,即可把面醒好,發好的面內部是蜂窩狀,這一步很多人都知道,並且也能做到。

    但很多人卻忽視了接下來的一步,當上面初次餳面好,接下來就是繼續揉麵了,這一步很多人會揉幾分鐘就不揉了,這一步非常的關鍵。正確的做法是,要繼續揉麵至少15分鐘,揉成什麼樣才好呢?

    正常來說,一般要揉15分鐘左右,用刀切開面團,看到切面沒有一點氣孔,說明就揉好了。這一步要經過長時間的揉麵,目的是:排氣,經過長時間的揉,可以把麵糰內部麵筋網路揉的更均勻,並且把裡面空氣擠出,並吸入更多新的空氣,為第二次餳面做準備的。

    二、沒二次餳面

    上面經過15分鐘長時間的揉麵後,要進行二次餳發,上面面揉好後,直接就做出包子胚了,最好直接放籠裡面蓋著餳發,這樣更方便一些,等會兒時間到後,可直接開火蒸了。

    經過上面的二次揉麵,麵糰中麵筋網路很均勻,並且筋性也更強,這時候再餳發15分鐘,讓內部的酵母重新發酵,生成的二氧化碳再次撐開面筋網路,可以達到均勻的氣孔,以便蒸出來的包子,暄軟Q彈,口感更佳。

    三、出鍋太著急

    時間到後,不要急於開鍋,因為鍋內外溫度差大,壓強差也大,所以,突然開鍋,包子突然受到冷空氣氣壓擠壓,自然就會把包子擠塌陷了,就是像題主所說的,像死麵包子一樣的。

    所以,時間到後,可以馬上關火,但不要也上出鍋,一定要再燜5分鐘,這樣內外壓強差變小,到時,再出鍋包子就能承受住這個壓力和溫度差,自然就不會塌陷了,就會白白胖胖的,柔軟有彈性了。

    四:其它原因

    1、麵粉選擇錯了

    麵粉分為低筋、中筋、高筋這三種麵粉,區別在於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可以簡單理解為麵筋的多少,像我們平時蒸包子、蒸饅頭、麵包等一般做出來要求蓬鬆暄軟,所以需要麵粉有較多較強的麵筋網路,當然高筋麵粉是唯一選擇。

    而低筋麵粉可以說內部麵筋網路非常不豐富,非常少,一般用來做糕點、蛋糕等酥脆型別的食品,因為他麵筋含量少,筋性低,與高筋麵粉完全相反。

    2、面和軟了

    不管是蒸包子還是蒸饅頭,一般麵粉與水的比例是2:1,若水放多了,自然和出的面就會很軟,麵糰本來就軟,再經過餳發後中,麵糰就更軟了,做出來的包子自然就不成型,當然就會塌陷,這個大家很容易理解的。

    3、包子皮太薄了

    包子皮太薄,其實和麵和軟了,差不多是一種效果,就是不成型,皮太薄的話,麵糰中沒有足夠的麵筋網路來支撐成型,自然就塌陷,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們做包子的時候,包子皮不要太薄了。

    總結:綜上所說的,把以上幾個原因找到,並一一改正,就完全能做出喧軟好吃的包子,像題主所說的面發好了,其實也只是初次的面發好了,這只是成功的一小步,後面還有更多的細節需注意的,所以,小夥伴們可以結合我上面說的這幾點改進,就完全OK了。

  • 4 # ivytong891015

    蒸包前還得讓包子做二次醒發。和麵時要注意,必須用20度左右溫水(夏天就不需要用溫水了)。先用溫水把酵母、白糖混合溶解,發酵8-10分鐘(有利於酵母充分發酵),然後再加入麵粉揉成光滑的麵糰。將揉好的麵糰醒發,醒發時要蓋上蓋或者封一層保鮮膜(保持溫度、溼度)。 醒發的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如果沒有醒發箱的朋友,可以把水燒至60度左右,放在蒸籠上醒發),這次醒發一定要充分,醒發至原來體積2、3倍大。就是你說的面發得好包子卻發不起來,我一般不愛讓面發起來包包子,因為做出來的包子表皮不光滑,不太美觀,不過優點就是~這麼做出來的包子,做好了特別宣軟就是涼了也很軟,做法:面發好了一定不要在揉麵,直接下紀子就開始包,皮不要太薄,包完就可以蒸(不用在醒發五分鐘克,因為你包包子時間就已經醒發了)還有一種就是面發大了,放小蘇打或者鹼揉麵(一定要把面揉勻)然後下紀子開始包包子,包完醒五分鐘再蒸。

    就是半發麵就是面發一半,然後就下紀子直接開始包包子,醒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蒸了(這種做法比較穩)一般這樣做出的包子醒發比較快,而表皮比全發麵光滑,也是我比較常用的方法,最好有壓面機,和麵以後,直接用壓面機壓面,然後下紀子直接包,包好放醒箱醒發,包子發起來在蒸(就是不發麵,直接包成包子在醒發)這樣做的包子好看,表皮光滑,放冰箱儲存一個星期左右拿出來再蒸也和新做的一樣,缺點就是不好掌握,弄不好直接成死麵包子,而且口感宣軟度不如第一種補充一個和麵發麵的材料:中筋粉500g、泡打粉5g、奶粉12g、糖22g、酵母8克、溫水280克。包餡時包子的大小和數量可根據您的蒸籠大小和個人需要來調整。包好後再次醒發10-15分鐘就可以開始蒸包子了。蒸包子是千萬不要把水燒開後再蒸,一定要用冷水蒸,這樣受熱均勻,有利於再次發酵。一般用中火蒸12-15分鐘即可,蒸好後關火悶5-8分鐘再揭開蓋子(不要一次性揭開)。

    發好的麵糰揉搓乾淨後,分成小劑子包入餡料,可以涼水入蒸鍋,也可以發酵十分鐘後熱水入鍋蒸,蒸的時候大火燒開水然後小火蒸熟,蒸熟後關火不要著急開啟鍋蓋,再虛蒸兩三分鐘開啟鍋蓋就可以了,這樣防止水蒸氣打溼麵皮造成死硬,像不發一樣。可是事實有時候是事與願違的,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為題,比如這位朋友問的面已經發的特別的好了,可是包成包子以後卻不發,本想著整出一鍋漂亮的包子,卻在瞬間被打擊,這裡相信會有很多朋友遇到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會在蒸好的那一瞬間才能看包子的成功與否。

  • 5 # 小秀私廚

    就這麼幾個要點,我下面給你詳細說明一下,你就懂了。

    蒸包子,無論使用什麼發酵方法,最關鍵的是要讓麵糰的麵筋組織中間充滿氣體。讓麵糰膨脹,很多人在發麵,也就是讓麵糰膨脹的這一步很容易失敗。其實這是發麵的第一步,也是最好突破的一步,只要酵母菌放的夠多,溫度合適,基本上都可以發起來。

    但是讓發起來的麵糰經過包包子,蒸饅頭等製作方法最後出鍋還能白白胖胖的,就是看經驗的時候了。

    說一下發面發的沒問題,但是包子還是蒸成死麵的3個問題

    蒸包子用的麵粉用錯了

    蒸包子,如果是想發的大大的那種,最好使用高筋粉或者中筋粉,千萬不要用低筋粉。這裡面的原理很簡單。

    麵糰的發酵過程就是麵糰的麵筋組織中間產生氣體的過程,氣體使麵糰膨脹,但是也需要麵筋組織的支撐,才能讓這種膨脹起來的麵糰保持住膨脹的形態。

    發麵的麵糰和的太軟了(或者是發過火了)

    蒸包子,麵粉和水的比例最好是2:1,水的量不要再多了。

    麵糰在醒發的過程中會產生氣體,同時讓麵糰的手感進一步變軟,如果麵糰和的本身就比較軟,再發起來就會試那種軟塌塌的感覺。

    包好的包子上蒸鍋和出鍋的時機

    這個原理很簡單,包好的包子最好是溫和的升溫,也就是冷水入鍋,燒開蒸熟,然後關火之後不要急於揭蓋子,讓鍋中的溫度冷卻一些再開蓋子。

  • 6 # 啞巴美食家

    包子是我們傳統麵食中最受歡迎的一大類,除了少數灌湯包、生煎包之外,大多數美味的包子都有一層蓬鬆柔軟的外皮,小時候這層口感上佳又有滋味的包子皮就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了。如果包子蒸好之後發現皮是死麵的,那實在是太讓人洩氣了,這次我們就來分析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酵母粉並不是化學物質,它是通過其中的酵母菌在麵糰中增殖,產生氣體來進行發酵的,因為其使用簡單、乾淨衛生、容易儲存、發酵相對可控等優點而倍受歡迎,算是目前家庭常用的選擇。老面發酵同樣是其中的酵母菌起發酵作用,不同點就是老面裡面還會有乳酸菌、片球菌等其他微生物,所以老面發酵會有酸味,需要額外揉鹼面進去中和掉酸味。雖然鹼面會破壞一些營養物質,但是對於吃慣了這個味道的人來說,老面配鹼面才是麵食“該有”的味道,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會用老面發酵來蒸包子了。泡打粉雖然也能讓麵糰膨脹起來,但是它嚴格來講並不能算是發酵。泡發粉自身的酸鹼物質遇水會發生化學變化,通過這個化學變化產生氣體來讓麵糰膨脹。所以從營養的角度來說泡打粉算是三者中比較差的,但是它勝在高效快捷,不像酵母和老面那麼依賴溫度和時間,一般情況下家庭製作是很少使用的,就算用也只是加一點點起到一個輔助作用而已。

    包包子雖然並不困難,但是如果發酵、揉麵、蒸制等等步驟出現失誤,會造成包子死麵的原因還多種多樣的,下面我們進行詳細的分析解答。

    【一】發酵有問題會導致包子死麵

    雖然題目說了“面發的好”,但這是一個主觀判斷,既然包子最後已經蒸成了死麵的,所以這個“面發的好”的判斷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由於發酵是一件受環境影響很大的事情,所以發酵的程度難以用一個規定的時間作為衡量,一般我們推薦用以下方法判斷面團是不是發酵好了:

    目測麵糰膨脹到大約2倍大左右算是一個初步標準;在麵糰上戳個洞,這個洞不回彈,洞的周圍不塌陷,算是精準一些的標準;將麵糰撕開,能看到裡面密集的孔洞結構,麵糰拉扯之間富有彈性,算是進一步的判斷標準。

    基本以上三點就可以簡單的判斷一個麵糰是不是發酵好了,麵糰發酵不足或者發酵過度,都是有可能導致包子蒸出來好像死麵一樣的。如果麵糰發酵過度,已經開始有點塌陷了,那麼可以另取一部分麵粉和成一個新的小麵糰,跟發酵過度麵糰揉合在一起,以此來彌補麵糰損失的筋性。

    【二】揉麵餳面錯誤會導致包子死麵

    蒸包子的麵糰同樣是要經過揉麵餳面的,而且如果要想暄軟有嚼勁,基本都是要揉兩次餳兩次的。

    蒸包子其實冷水上鍋和開水上鍋都可以,但一般還是建議冷水上鍋開始蒸。首先溫度逐漸升高可以讓包子皮相對緩慢的、充分的受熱膨脹,如果水開之後再上鍋,水蒸氣重新凝結會釋放大量的熱,這可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讓包子最外層皮被燙熟,進而束縛、影響包子皮繼續膨脹鬆軟。

    ⑵老面發酵搋鹼太多

    前文我們提到過老面發酵是需要加鹼面來中和酸味的,這個搋鹼的操作一般都是在發麵之後進行的。萬一鹼面加的太多了,包子皮同樣會變成好像死麵一樣的狀態,而且會伴隨著質地堅硬、顏色發黃的情況。

    ⑶包子餡太油了

    鍋中水量過多

    這比較常出現在初次蒸包子的時候,鍋里加水太多會讓水沸騰翻滾的時候噴濺到包子,或者是將屜布濺溼,如此一來包子就變成“燙麵”的了,也就蓬鬆不起來了。

    鍋具漏氣嚴重或者中途開蓋

    這些情況會導致鍋內熱量損失或者是驟冷驟熱的溫差變化,這些溫度上的變化都可能會讓包子變成好像死麵一樣的狀態。

    ⑹蒸好之後立刻開蓋

    這種情況就跟蒸饅頭出現的“鬼捏饃”是差不多的,蒸好之後立刻開蓋同樣可能會導致包子皮的皺縮,不過一般只會發生在秋冬時節室溫比較低的時候。

  • 7 # 小敬生活日常

    其實我以前剛結婚的時候,也是一個廚房小白,印象很深的一次,我那時剛到成都,和老公剛找好住的地方,就想著請老公的兄弟同事來家吃頓飯,準備的是很豐盛,炒了滿滿一桌,蒸的還有包子,飯也蒸了滿鍋,就是想的大家第一次見面,可以讓他們吃好,可那時的我真的對煮飯沒什麼概念,根本不知道油要燒熱,才可以下菜,結果炒出來的菜都是生菜油的味道還有一道涼拌藕片我也不知道藕要煮下,就直接切成片涼拌,結果根本沒法下口,包子就跟別提了,我放進蒸籠多大,出來簡直像石頭疙瘩,很硬,根本嚼不動,最後他們說想吃點,我說好呢,我蒸的很多可以滿足你們吃好,結果一開啟鍋蓋,米都是夾生的,那頓飯真的記憶深刻,一輩子都記得,最後他們根本沒吃了啥,還叫的外賣填了哈肚子,然後結婚後慢慢有小孩了,自己一步步琢磨,平時給兒子做做菜,廚藝不說多好,但真的進步還是算跟大了,每次炒出來的菜都被老公和兒子吃光就足以說明哈

    包子我現在是蒸的最多,雖然蒸的大小不一,但味道,麵皮真的沒話說,兒子老公一口氣可以吃三四個,特別兒子每次隔幾天就炒著要吃媽媽蒸的包子,我想說的幾點是,1.麵粉和酵母粉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麵粉和酵母粉的比例是100:1

    2.點是一定要35度溫水化開酵母粉,溫度太高會燙死酵母粉,導致發不了酵,

    3.點是冬天溫度比較低,可以把麵糰放入溫水發酵,發酵好的麵粉是蜂窩狀的,

    4.點是包子包好一定記得第二次發酵,然後冷水上鍋!

    5.點是一定要從起水蒸氣的時候開始計時,時間根據包子大小,

    6.點是包子蒸好後一定記得關火回溫5分鐘!這樣包子很彈力不塌陷!

  • 8 # 玉米愛家愛美食

    雖然是南方人,但是家裡卻有兩個喜歡麵食的娃,所以經常會做一些包子饅頭之類的。剛開始學做發麵食物,也會遇到面發的很好,可蒸出來卻成了死麵這樣的問題。看著一鍋鍋成死麵的包子,心情是非常不愉快的。為了避免浪費,只好把死麵包子煎一下再吃,口感也還行,雖說沒有發麵好吃,但總不至於浪費食材了。

    經過不斷的失敗,不斷地再次嘗試,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問題是我要避開的!

    第一:酵母失去活性

    我買的是15克一包的酵母,每次做1斤麵粉的包子,用掉5克,剩下的我就常溫放著儲存。有時候懶了,連口都沒紮緊,等下次再用時,酵母能發麵,而且也發的很好,但蒸出來的是死麵。原來是因為酵母已經失去活性,所以不管前期發的多好,一蒸全死了。

    第二:麵糰充分發酵後揉麵排氣時間不夠

    當面團充分發酵後,需要對面團進行排氣,用手掌不斷地按壓麵糰,把麵糰裡的空氣排出即可。排氣的作用,一是讓麵糰內的酵母重新分佈,使麵糰內部組織更均勻,這樣可使麵糰發酵更充分;二是促進麵筋的拓展,使麵糰恢復柔軟,為下一步整形做準備。

    怎麼判斷面團已經排好氣了呢?把麵糰不斷地摺疊按壓揉勻,大概揉了七八分鐘後,用刀切開,觀察橫切面,橫切面沒有大的氣孔,就表示排氣完成了。

    第三、二次醒發時間不夠

    很多人忽略掉了二次醒發的重要性,二次醒發可使麵糰再次吸入新鮮空氣,活性更強,發酵更充分。很多人就是醒發時間太短,以至於蒸出來的包子皮很容易成死麵。判斷二次醒發是否完成,可等包子整形完成醒發一段時間後,用手指輕輕按壓,按壓處能快速回彈,用手掂掂,感覺包子變輕了,二次醒發就完成了。

    第四、包子皮擀太薄

    原本我以為發麵的包子皮像餃子皮一樣越薄越好,擀過幾次很薄的,蒸好之後的面都死了。問了隔壁鄰居河南阿姨才知道,是因為包子皮擀的太薄,沒有給包子皮二次醒發的空間。

    第六:蒸好之後需要虛蒸

    有時候包子剛剛蒸好,孩子吵著要吃,關火之後就馬上開啟鍋蓋了。揭開鍋蓋那一刻,包子皮以肉眼的速度迅速塌掉,變成死麵了,所以蒸好之後先不要揭開鍋蓋,等5分鐘,讓鍋蓋降至室溫再開鍋蓋就可以避免包子塌陷。

    解決辦法:包子蒸好關火後虛蒸5分鐘。

    下面分享一個梅乾菜豬肉包的做法,跟隨玉米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準備原料】五花肉、梅乾菜、生薑、500克麵粉、5克白糖、5克酵母、200克溫水、鹽、生抽、蠔油、十三香

    【製作過程】1、麵粉和白糖混合均勻,再用溫水把酵母融化,倒進麵粉裡,攪拌成絮狀,再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放置溫暖處發酵至兩倍大。

    2、發麵的同時準備餡料,梅乾菜提前浸泡半小時,再清洗幾遍,擠幹水分。

    3、接著把豬肉剁碎,放適量鹽,再分次加入花椒水,攪打上勁。

    接著在肉餡中放入薑末、生抽、蠔油、十三香、一點白糖調味,再放入梅乾菜攪拌均勻,最後再滴一些食用油拌勻即可。

    玉米飯後總結:1、和麵的溫水可根據麵粉的吸水性適當做一些調整。2、南方的冬天室內冷,發麵比較困難,可燒一鍋溫水,把麵糰放上面發酵,二次醒發也可用同樣的方法。3、梅乾菜不要泡太久,否則就會失去大部分香氣,梅乾菜微鹹,餡料調味時鹽適當新增。4、梅乾菜不含水分,肉餡中可多次打入花椒水,這樣可使做出來的餡料不會太乾。5、切記蒸好的包子關火後虛蒸5分鐘再開蓋,避免包子塌陷。6、吃不完的包子蒸好之後放涼,用保鮮袋裝好,放冰箱冷藏,可儲存一個月左右。

    面發的好包子也蒸死麵了,為啥呢?以上就是玉米的回答!

  • 9 # 楚香村

    本期導讀:面發的好包子也蒸死麵了,為啥呢?

    我家昨天晚上蒸了兩種餡料共四鍋包子,第一鍋、第二鍋和第四鍋的包子都很好,白白胖胖沒有一個塌陷的。但是蒸第三鍋包子時,包子塌了,有些變成了死麵的。因為餡料是孩子們喜歡的芝麻糖餡,在蒸的過程中孩子們一直在旁邊催促,一句接一句的問什麼時候能好,經不住他們的催促,關火後水還是滾開的,孩子就把鍋蓋打開了,當時我看著包子迅速塌陷,有些滴到水滴的地方直接變成黃色成了死麵的,還好,包子並沒有完全變成死麵的,最後也沒浪費。

    除了像我上面這個關火後立即開蓋導致的塌陷,還有些其它因素也會導致蒸好的包子皮成死麵。

    面沒發酵到位,面沒發好或者發酵過頭了,再蒸的過程中都容易引起包子饅頭塌陷。

    排氣不乾淨,發酵到位的麵糰裡面充滿氣孔,如果不把這些氣孔全部揉消失,不僅蒸出來的包子饅頭表皮不光滑,也會出現個別塌陷的問題。

    下面再分享一下包子的做法

    食材:麵粉、酵母、白糖、溫水、餡料

    步驟一:把三百克麵粉倒入盆中,再把三克酵母和五克白糖倒入一百六十毫升不燙手的溫水裡,攪拌融化後倒入麵粉中,把麵粉攪拌成絮狀。

    步驟三:麵糰發酵過程中,根據自己喜好來製作餡料。

    步驟四:等麵糰體積增大兩倍大以上,取出麵糰撒些乾麵粉開始揉麵排氣,把麵糰裡面的氣體全部揉消失,然後把麵糰整理成長條狀,切下大小均勻的劑子。

    步驟六:包子體積增大一倍左右,鍋中注入適量的開水,大火蒸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關火後再燜三分鐘左右。

  • 10 # 物莫柔弱於水

    前一陣子也遇到了這個問題,蒸了一鍋饅頭,發麵粉時候看著醒發的的特別好,蒸出來像死麵的一樣,就像圖1這個樣子的。蒸包子和蒸饅頭應該是一個道理。各個環節找了下原因,那天蒸的時候比較著急,沒有做二次醒發,就是揉好了饅頭以後,直接就放鍋裡蒸了,火還開的比較大。結果沒醒發起來,就燙死了,硬呼呼的不軟和。後面每次做的時候都注意這個環節蒸出來的就比較好。

    仔細想了一下,整出暄軟的包子饅頭有幾個環節要注意的點:

    一 是和麵後醒發的時間要夠,20多℃的溫度下至少要40分鐘以上,可以直接看,麵糰變成原來的2倍大就是發好了。

    二 是包好後,要二次醒發10-15分鐘。

    三 是上鍋的時候,鍋是熱的,但是蒸饅頭的篦子(蒸籠)如果是鐵質的,這個篦子要是冷的,另外,最好拿棉材質的一塊氈布溼潤後墊上再放饅頭蒸,這樣面不會被燙,熟了也容易出鍋。

    四 是上鍋後大火一會兒要調成中火,基本15分鐘就熟了。

    五 是蒸熟關火以後,鍋蓋再蓋5分鐘再出鍋裝出來,這樣不會塌陷(這條做麵包也都適用)。

    這幾個細節注意到,整出來的饅頭包子就肯定是白白胖胖,暄暄軟軟的了。

    希望回答的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史上最荒唐的太上皇,北周宣帝宇文贇到底有多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