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見見遠

    2016年,我因胸口突發劇烈疼痛住院檢查,沒想到醫生最終的診斷結果,是由於體內溼氣過重誘發急性疾病。出院後,我開始重視排溼,我遵循醫生的建議,在家人的監督下,咬牙堅持歷經一年時間,結果沒用一粒藥,將體內的溼氣排除的乾乾淨淨。

    那天上午,我坐在電腦前處理檔案,突然胸口一陣劇烈的疼痛,不能動彈,也沒法開口,幸好被同事及時發現,把我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最後診斷為體內溼氣過重所致。

    現在回想起來,跟我的工作和平時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我的工作每天都要跟電腦打交道,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面前,讓我養成了不愛動的壞習慣,就更別提運動健身了;平時我喜歡暴飲暴食,飲食上挑三揀四,不愛吃素菜,喜愛葷菜和辛辣油炸食物,隔三差五還要跟朋友吃火鍋喝啤酒;平時的生活作息極其不規律,經常晚睡熬夜,導致身體各器官長時間高負荷運轉;還有就是喜歡喝碳酸飲料,基本不喝白開水和茶葉水;等等以上種種不良習慣,讓我的體重一路飆升,導致了溼氣在我的身體內不斷的衍生滋長。

    醫生檢查發現的症狀有:

    1、臉部有點浮腫,臉色呈淡灰色,缺少光澤,眼袋下垂,有黑眼圈;

    2、醫生髮現我的舌苔厚重而且舌體肥大,舌頭邊緣有齒痕;

    3、嘴脣乾燥,而且伴有口臭;

    4、頭髮油膩,有脫髮,和少許白髮;

    5、體重嚴重超標;

    結合醫生的詢問,我自己發現的症狀有:

    1、健忘、伴有頭暈,經常感覺全身乏力;

    2、手臂的關節有疼痛感,最明顯的表現在酒後的第二天,感覺身體內部解救功能降低;

    3、經常咳嗽,很難痊癒,痰多而且嗓子不舒服;

    4、睡覺愛打呼嚕,一直誤以為是體胖所致;

    5、大便黏膩不成型,每次粘在馬桶裡面,很難沖洗乾淨,後來醫生說這是溼氣重最明顯徵兆,卻被我輕易的忽視了;

    1、堅持鍛鍊身體

    醫生建議我必須要加強運動,不但能排除體內溼氣,還能增強體質,抵禦疾病,一舉多得。正常情況下,白天要上班沒時間運動,每天晚上我強迫自己跑步一小時,咬牙堅持,每次跑完步都是大汗淋漓,排除了身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溼氣,增強了心肺功能。隨著跑步時間的不斷延續,明顯感覺身體一天天好起來;

    2、休息好、拒絕熬夜

    哪怕是工作再忙,再大的事也要放下來,也要保證晚上十點之前入睡,只有充分的休息,才能讓身體內各器官正常協同運作,形成合力共同為身體排除溼氣貢獻力量;

    3、採用拔罐的方式,溼氣得到有效排除

    專門從網上買了真空拔罐器,按照醫生的建議,每週拔罐一到兩次,讓身體裡面的靜脈變得更加通暢,同時也具有分解脂肪以及減肥的效果,有效排除體內的溼氣。拔完罐後,整個人倍感輕鬆,神清氣爽;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本來就很好吃的我,突然讓我與喜愛的美食說再見,心裡的不捨是難以言表的。但是沒有辦法,要想祛溼,要想有個好身體,就必須要控制住自己的嘴。所以,按照醫生的要求,我堅決拒絕暴飲暴食,遠離油炸辛辣食品。妻子主動給我搭配合理健康飲食,選擇具有利水祛溼功效的薏米紅豆幫助我排除溼氣,增強了脾胃的消化能力,加快了新陳代謝,有效的清理了胃腸道,更好的排出了我體裡的溼氣。飲食習慣和食療對有效祛溼真的很重要。

  • 2 # 一本針筋

    近來關於健脾祛溼的養生話題越發引起大家的重視,確實溼氣重對身體影響很大,不僅影響脾胃運化,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大便黏膩、還讓人氣色不好,乏力容易睏倦,對生活和工作都有消極影響,因為祛溼勢在必行。

    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溼氣比較重。

    為什麼身體裡有溼?

    溼的概念很廣,包括痰、瘀等。古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分為內溼和外溼。

    內溼:更多的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平時愛吃肥甘厚膩的,喜歡吃生冷的,造成我們的脾失健運,溼自內生,而表現出來的溼氣重,其根源在我們的脾。

    外溼:多因天氣潮溼、淋雨涉水、坐臥溼地所致,夏天溼氣很重,易因溼邪治病。

    溼氣重?怎麼自我判斷呢?

    可能有些人經常能聽到有人說,最近身體比較困重,想睡覺、沒什麼精神等等,這也是溼氣重的表現。當然,肯定遠還不止這些。

    越來越懶、身體乏力、早晨貪睡又起不來、頭髮昏、頭髮油膩、打不起精神來、感覺很累、怎麼睡都睡不夠、經常大便不成形、虛胖水腫、小肚腩越來越大、偶爾冒溼疹等等,這些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當然也會引起我們關節上的一些問題,比如腰痠、膝蓋發軟、上樓沒有力量。

    脾的生理功能

    我們都知道,脾主運化,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並進一步轉輸至全身和臟腑組織器官的作用。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輸布水谷精微以營養全身的功能,而且脾還對水液具有吸收、轉輸和佈散的作用,是人體水液代謝的一個重要場所。你說脾對身體重要不重要?

    那麼痰為什麼也會導致體內生溼呢?是因為我們機體水液代謝出了問題,痰是一種病理產物。一般認為溼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

    怎樣才能祛溼呢?

    當然,大家平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有一個充足的睡眠。

    1、細嚼慢嚥、七八分飽:細嚼慢嚥,之前沒有注意,吃得太快,吞入空氣漲肚不說,飯後還更容易餓。當我們的唾液包裹著食物,徐徐嚥下,吸收好了,真的變成有益的氣血,而不是讓人昏睡的垃圾。

    2、戒掉生冷:脹氣的人,脾胃虛寒,脾陽不足,沒有辦法推動氣往下走,便會脹在肚子裡,如果再吃涼飲冷,虛寒更甚,就會更加脹氣。

    3、避免碳酸飲料:有的人認為喝汽水能助人打嗝,打嗝雖能令人感覺舒服,但大部分的氣仍在腸內。嗝~~~~

    所以,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還是很重要的。

    當然,除了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如果在家的話,我們又該怎麼祛溼呢?

    艾條,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可以通我們對穴位的艾灸,也能達到祛溼的作用。

    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體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為量取穴位的長度單位。

    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四指併攏,四指橫量作為3寸。

    [2]、命門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兩腎之間,當腎間動氣處有培元固本,強健腰膝。命,指生命,門,指門戶,為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用艾條灸20~30分鐘即可。

    [4]、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主治:胃痛、嘔吐、痢疾、噎膈等胃腸病證。下肢痿痺、心悸失眠等。用艾條灸20~30分鐘即可。

    1、孕婦的腹部和腰部不可灸

    2、女性經期慎灸

    3、過飢、過飽、過勞、醉酒等不可艾灸

    4、凡高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 3 # 中醫周醫生

    體內溼氣大,是現代人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這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大,平時不能規律飲食,所以才導致脾氣不足,或者平時久坐,運動量不足。

    中醫講脾主肌肉四肢,也可能出現脾虛的情況,而脾有運化水溼的作用,所以當脾氣虛的時候,身體內就會產生溼氣,溼氣可以理解為人體內代謝的垃圾,就是因為脾主運化的功能減退所導致的,這是一種亞健康狀態。

    體內有溼氣表現在哪些方面?

    身體疲倦乏力,四肢發酸發沉、食慾不振、手腳冰涼、面板起疹、身體髮油等現象,口腔的變化一般比較明顯,就是舌頭腫大,舌苔發白厚膩,口乾口澀口臭等。

    最經典的五種溼氣重的表現就是:精神萎靡不振、面板起疹、雀斑加重、四肢痠痛、腸胃不佳,同時還會伴有水腫的出現,普通的減肥方法是不管用,肚子一天天的增大,就形成水桶腰等問題。

    要想祛溼,就要做到一泡、二不、三穴、四湯

    1、一泡

    中醫認為,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

    取藿香、蘇梗、薏仁、茯苓、法半夏、白朮、豬苓、花椒、甘草,將這些藥先用水泡半小時,然後大火煮開再改成小火煮15分鐘,然後連中藥一起倒入泡腳水中,保持水溫在45℃左右。

    泡腳盆最好選擇深一點的,這樣能夠裝更多水,沒過腳踝最好。腳盆裡的水涼了及時續水以保持水溫,時間以身上微微出汗為止。

    2、二不

    不貪涼: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是最佳解暑選擇,但是由於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噯氣、腹脹等症狀。

    不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溼疹等疾病的發生。3、三穴

    中醫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溼。常用於祛溼的穴位有以下三個:

    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溼排出去。這個穴位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按揉2次,每次3分鐘。

    足三裡穴:調理脾胃,驅趕內溼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按揉2次,每次3分鐘。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溼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4、四湯

    養生粥湯也可健脾胃、祛溼氣。推薦日常飲食可多飲用紅豆薏仁粥、芡實蓮子粥、山藥冬瓜湯、鯽魚湯,有很好的清熱利水、滋陰祛溼功效。

  • 4 # 辰銳9

    只要是個活人就得吃飯喝水。體內有水液溼氣再正常不過了。

    飲食在臟腑吸收營養後,通過汗液,大小便排出吸收不了的。迴圈往復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營養。

    去溼氣主要通過汗和小便。看個人體質是補還是瀉。麻黃,澤瀉能除溼,同樣的黃芪,附子也能除溼。方法原理很多看各人情況。

  • 5 # 狂野的青春

    現代人比較常見!1,每天適量運動,散步也行!2,常年喝溫水!不喝冰水!3,頭部,肚臍,腳底注意保暖(一年四季)4,不用空調,不進空調房裡!

  • 6 # sally-Wu

    天氣溼熱, 體內油脂和多餘的水分沒有充分排出來。

    紅豆薏米水,親測很有效。薏米稍微幹炒一下,再和紅豆煮水,不新增糖,鹽。

    也可以適當加一點芡實進去。

    少吃辛辣,生冷冰涼食物,夏天出汗和洗澡後身體要把水珠擦乾淨, 不能讓身體還溼溼的就吹空調或者風扇。

  • 7 # 第六代水管美特康

    經常飲酒,熬夜,久座,肉食超量,食用涼食冷飲造成體內溼氣。解決辦法,每天飲酒不超一兩,不熬夜早睡早起,勤活動,禁食涼食冷飲,多食多種青菜素菜,控油量控鹽量控糖量

  • 8 # 掛號通

    堅持適當的運動,讓通過排汗的方式也可以增加溼氣的排出效果。同時也可以緩解生活的壓力,如果在條件允許下,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的練習,可以達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散步、游泳或者是快步走。都是不錯的選擇,有助於身體的迴圈可以增加體內新陳代謝,促進溼氣的排出,從而提高自己的身體抵抗力。

  • 9 # 新洲

    我告訴你去溼氣最好辦法就出汗,泡腳或者泡澡後喝水出汗,然後走路做家務出汗,堅持三個月可以觀察自己的肚腩小了就成功了……其他該吃什麼就吃,特別提醒出汗的時候不能吹風和冰涼的水,咬喝溫開水或者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30歲已婚少婦,主動找網友聊天,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