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就對這些知識非常熟悉,她識字不多,對於任何一個節氣都非常熟悉,什麼“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等有關節氣的俗語更是張口就來。在鄉下,如果一個莊稼人不知道24節氣,不知道某個節氣到來該幹什麼農活,會被鄰居們嘲笑,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莊稼人。
如今很多村莊都只剩下老弱病殘了,年輕人基本上沒有在家種地的,因為在外打工,不管做什麼都比種地收入高。糧食不值錢,玉米小麥都是幾毛錢一斤,辛辛苦苦好幾個月掙的幾千塊錢,去掉成本後所剩無幾。
沒有人種地,24節氣就有些尷尬了,因為24節氣本來就是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經驗積累,一代代流傳下來。
如果以後沒有了土地,不能夠在田野幹農活,就不能夠體會24節氣所帶來的具體變化。如果這種現狀聽之任之,估計到那時24節氣就會成了書本上的知識,只能供孩子們想象罷了。
如今很多年輕人說到24節氣,只會想到吃的某種食物,比如“冬至餃子夏至涼麵”,實際上24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很多,其意義也絕不僅僅是吃。
年輕人學習認知節氣,可能每天在寫字樓穿梭也沒什麼用,卻讓人更加親近自然,敬畏自然,讓人明白一切事都要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和諧才是永久之道。
當然,有一些傳統節氣比如清明,在國家法定節日的推動下,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連一些小學生都知道了清明要踏春掃墓悼念逝去的親人。還有秋分這個節氣,已經被國家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專門為農民設立一個節氣,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相信至少清明和秋分這兩個節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會消失,還能讓人更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我的母親就對這些知識非常熟悉,她識字不多,對於任何一個節氣都非常熟悉,什麼“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等有關節氣的俗語更是張口就來。在鄉下,如果一個莊稼人不知道24節氣,不知道某個節氣到來該幹什麼農活,會被鄰居們嘲笑,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莊稼人。
莊稼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不懂節氣如今很多村莊都只剩下老弱病殘了,年輕人基本上沒有在家種地的,因為在外打工,不管做什麼都比種地收入高。糧食不值錢,玉米小麥都是幾毛錢一斤,辛辛苦苦好幾個月掙的幾千塊錢,去掉成本後所剩無幾。
沒有人種地,24節氣就有些尷尬了,因為24節氣本來就是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經驗積累,一代代流傳下來。
遠離土地的24節氣,只能靠想象彌補如果以後沒有了土地,不能夠在田野幹農活,就不能夠體會24節氣所帶來的具體變化。如果這種現狀聽之任之,估計到那時24節氣就會成了書本上的知識,只能供孩子們想象罷了。
如今很多年輕人說到24節氣,只會想到吃的某種食物,比如“冬至餃子夏至涼麵”,實際上24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很多,其意義也絕不僅僅是吃。
年輕人學習認知節氣,可能每天在寫字樓穿梭也沒什麼用,卻讓人更加親近自然,敬畏自然,讓人明白一切事都要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和諧才是永久之道。
當然,有一些傳統節氣比如清明,在國家法定節日的推動下,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連一些小學生都知道了清明要踏春掃墓悼念逝去的親人。還有秋分這個節氣,已經被國家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專門為農民設立一個節氣,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相信至少清明和秋分這兩個節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會消失,還能讓人更瞭解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