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本質上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大致從1861年1872年,強調建立翻譯館、新式學堂及派遣留學生來吸納西洋的火器、機器、科學知識,培養技術和外交人才。如設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開辦洋炮局,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製造局、選派幼童赴美留學。
本階段主要強調發展軍工企業,師夷長技以制夷
2、第二階段: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財富是權力的基礎--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要富有。新式國防遠比傳統國防花費大,必須有更好的交通體系、工業和企業做支撐,這一階段除了軍工產業外,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發展一些追求利潤的企業,如輪船、鐵路、開礦和電報,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織呢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電報總局等。這是典型的“官督商辦”模式,企業的資金來自於私人資金,但是出資入股的商人被排斥在經營之外,經營權則掌握在官府指定的官員或沒有股金的個人手中。
3、第三階段:1885年到1895年期間,對陸海軍建設的重視延續了下去,1885年組建海軍衙門,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水師。同時開辦輕工業以求國富的想法也越來越得到認同。如建立海軍衙門、張之洞開設織布局和鐵政局、大冶鐵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李鴻章開辦倫章造紙廠、貴陽制鐵廠、創立火柴公司等等。
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標誌著洋務自強運動的失敗。
歷史評價: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它們只代表了非常膚淺的現代化嘗試,其活動的範圍侷限於:火器、輪船、機器、通訊、開礦和輕工業,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學、藝術和文化的嘗試。自強的努力僅僅觸及了現代化的表皮,而沒有獲得工業化的突破。但是它標誌著工業化的開始,並在中國播下現代化的種子,具有很多深遠影響,促進了上海、南京、廣州、天津等大都市的發展、新的工人階級的形成、新的管理和實業階層的誕生等。
洋務運動,本質上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大致從1861年1872年,強調建立翻譯館、新式學堂及派遣留學生來吸納西洋的火器、機器、科學知識,培養技術和外交人才。如設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開辦洋炮局,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製造局、選派幼童赴美留學。
本階段主要強調發展軍工企業,師夷長技以制夷
2、第二階段: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財富是權力的基礎--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要富有。新式國防遠比傳統國防花費大,必須有更好的交通體系、工業和企業做支撐,這一階段除了軍工產業外,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發展一些追求利潤的企業,如輪船、鐵路、開礦和電報,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織呢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電報總局等。這是典型的“官督商辦”模式,企業的資金來自於私人資金,但是出資入股的商人被排斥在經營之外,經營權則掌握在官府指定的官員或沒有股金的個人手中。
3、第三階段:1885年到1895年期間,對陸海軍建設的重視延續了下去,1885年組建海軍衙門,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水師。同時開辦輕工業以求國富的想法也越來越得到認同。如建立海軍衙門、張之洞開設織布局和鐵政局、大冶鐵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李鴻章開辦倫章造紙廠、貴陽制鐵廠、創立火柴公司等等。
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標誌著洋務自強運動的失敗。
歷史評價: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它們只代表了非常膚淺的現代化嘗試,其活動的範圍侷限於:火器、輪船、機器、通訊、開礦和輕工業,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學、藝術和文化的嘗試。自強的努力僅僅觸及了現代化的表皮,而沒有獲得工業化的突破。但是它標誌著工業化的開始,並在中國播下現代化的種子,具有很多深遠影響,促進了上海、南京、廣州、天津等大都市的發展、新的工人階級的形成、新的管理和實業階層的誕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