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趙括應該是沒怎麼跟趙奢上戰場的。基本上都是在研究兵書,沒什麼實戰經驗。
趙奢本來是趙國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稅,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
平原君被狠狠的打臉,當然不幹了,要殺趙奢洩憤。趙奢當然不服了,以國家大義來忽悠平原君。平原君反而當起了伯樂,覺得趙奢很有才能,就把他推薦給了趙王。
趙王要趙奢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後來秦國進攻南韓,將趙國閼與給圍了。趙王先後召見廉頗和樂乘,問他們能不能去救,這兩個都說很難救援。趙王又問趙奢,趙奢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於是趙王便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結果趙奢大破秦軍,解閼與之圍。趙王賜趙奢為馬服君。
注:樂乘的事蹟有點怪。·《廉頗藺相如列傳》裡樂乘在長平之戰之前已經在趙國。《樂毅列傳》裡又說樂乘是長平之戰後,隨燕軍伐趙,被廉頗抓獲歸趙的。
不知道是我原文理解有誤還是這中間幾十年樂乘身上發生了很多故事,亦或是太史公筆誤。
言歸正傳,從趙奢的事蹟可以看出,趙奢是半路出家,並不是從開始就是戰將。主要是在閼與之戰一戰成名,成為一代名將。
戰國雖亂,趙國並非年年征戰,趙奢成名之後也沒有他帶兵的記錄,而且沒多久就死了,上戰場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多。趙括就更不可能常年跟在趙奢身邊打戰。
趙奢評價趙括:
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藺相如評價趙括:
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趙母評價趙括:
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原王勿遣。”
趙奢對他兒子的評價,就是說趙括沒有戰爭經驗,意識不到帶兵打仗的殘酷性。我們現在經常針對某些戰役,侃侃而談。兩千年前倒下去一個趙括,兩千年後又站起來無數的趙括。當然,趙括有一點比我們強,他確實是花了很多時間去鑽研兵書的。
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就更直接了。他敢這麼說,那趙括肯定是沒什麼經驗的,更沒有戰功,名過其實。
趙母不懂軍事,但她服侍過趙奢,對趙奢的帶兵風格還是很瞭解的。
趙奢帶兵與士兵們同甘共苦,獲得的賞賜全都分給手下,全心全意領兵,不過問家事。
趙括做了將軍後趾高氣昂,官威十足的。不能與手下同甘共苦,得到的賞賜全部獨吞,與趙奢帶兵風格完全相反。
趙括真要是常年跟在趙奢身邊,帶兵不至於這麼差勁吧?那個時代,戰爭陰謀詭計還比較少,戰場上最重要的就是士氣。所有名將們最注重的就是與士兵同甘共苦,共享封賞,來提高士兵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軍隊整體士氣。
我覺得趙括應該是沒怎麼跟趙奢上戰場的。基本上都是在研究兵書,沒什麼實戰經驗。
趙奢本來是趙國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稅,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
平原君被狠狠的打臉,當然不幹了,要殺趙奢洩憤。趙奢當然不服了,以國家大義來忽悠平原君。平原君反而當起了伯樂,覺得趙奢很有才能,就把他推薦給了趙王。
趙王要趙奢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後來秦國進攻南韓,將趙國閼與給圍了。趙王先後召見廉頗和樂乘,問他們能不能去救,這兩個都說很難救援。趙王又問趙奢,趙奢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於是趙王便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結果趙奢大破秦軍,解閼與之圍。趙王賜趙奢為馬服君。
注:樂乘的事蹟有點怪。·《廉頗藺相如列傳》裡樂乘在長平之戰之前已經在趙國。《樂毅列傳》裡又說樂乘是長平之戰後,隨燕軍伐趙,被廉頗抓獲歸趙的。
不知道是我原文理解有誤還是這中間幾十年樂乘身上發生了很多故事,亦或是太史公筆誤。
言歸正傳,從趙奢的事蹟可以看出,趙奢是半路出家,並不是從開始就是戰將。主要是在閼與之戰一戰成名,成為一代名將。
戰國雖亂,趙國並非年年征戰,趙奢成名之後也沒有他帶兵的記錄,而且沒多久就死了,上戰場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多。趙括就更不可能常年跟在趙奢身邊打戰。
趙奢評價趙括:
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藺相如評價趙括:
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趙母評價趙括:
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原王勿遣。”
趙奢對他兒子的評價,就是說趙括沒有戰爭經驗,意識不到帶兵打仗的殘酷性。我們現在經常針對某些戰役,侃侃而談。兩千年前倒下去一個趙括,兩千年後又站起來無數的趙括。當然,趙括有一點比我們強,他確實是花了很多時間去鑽研兵書的。
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就更直接了。他敢這麼說,那趙括肯定是沒什麼經驗的,更沒有戰功,名過其實。
趙母不懂軍事,但她服侍過趙奢,對趙奢的帶兵風格還是很瞭解的。
趙奢帶兵與士兵們同甘共苦,獲得的賞賜全都分給手下,全心全意領兵,不過問家事。
趙括做了將軍後趾高氣昂,官威十足的。不能與手下同甘共苦,得到的賞賜全部獨吞,與趙奢帶兵風格完全相反。
趙括真要是常年跟在趙奢身邊,帶兵不至於這麼差勁吧?那個時代,戰爭陰謀詭計還比較少,戰場上最重要的就是士氣。所有名將們最注重的就是與士兵同甘共苦,共享封賞,來提高士兵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軍隊整體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