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越自我8542
-
2 # 躺之可得
圖一,存書之十分之一。
圖二,枕邊書。存書千分之一。
圖三,剛買的。存書之萬分之一。
那天,跟女兒說,想把書捐了。她回道,她還沒看多少,現在不看不等於以後不讀,書不怕多,越多越好!
女兒處閱讀興趣和能力旺盛期,自己也買了不少書。因我把書基本打包封了,常買重,如卡夫卡《城堡》,波伏瓦《第二性》等,好在譯家不同,當版本對照吧。
書收得雜,文史哲藝科雜誌期刊甚至雞湯理財類(老婆買的有些不捨得扔),歸總一句,讀的少,但每本都認真翻過一下。
所以,從心裡我真可以嘲笑很多大V――雖然言辭上懶得去表述。
借于謙《觀書》做結: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
3 # 大海陽光5
我的藏書也有一批,有部分藏書甚至有五十年以上歷史,過去我一直為有這些今後可能再也買不到的書藉而驕傲,並且十分的診惜。曾經擁有,曾經驕傲,然而依據社會的前進,人們覌唸的改變,紙質書己經越來越離人群赿遠,今後誰還去看紙質書?將來當我離開這個世界以後,我這些視為珍寶的書藉,將會落個什麼下場呢?唉!那將不是我能作主的了。
-
4 # 曉箏兆聞d2
我所認識群體,藏報愛好者也藏書,通卅區長有先生,專集老古版線裝書,朝陽區範光永民國時期書刊珍為珍貴,我的朋友看看戲劇專收集節目及影像資料,評過東高地十大藏書家,他是火箭技術研究所沈先生,五六歲以上的人編愛藏書人不少。留給下一代,有喜歡不喜歡,傳承是問題?孔夫子舊書網受歡迎,定期有活動,交換書籍
-
5 # 落拓青衫956
一直鍾情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群經之首,萬法之源”的《易經》文化尤其偏愛。浸淫於易學二十餘年,其間收集購買了一些易學書籍,通過長期的學習探研,深感中華易學之博大精深,同時也受益良多。現已由當初的愛好,學習轉入實戰階段。
-
6 # 小熊巴拉克
自己只是從事網站編輯的一員,在多個網站擔任過編輯、高編、責編、副主編、主編等職務。自己也不是藏書世家,不過就是喜歡看人文類的書籍,自己買的書籍,有的是書店買的,有的是網上買的,有的是書攤上收購的舊書。總之現在碎片化閱讀時間裡能夠看看書,增長知識和提升素養,都非常不錯。
-
7 # 何小河
書買了不少,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安置的地方。今年回家一定要弄一面牆出來,好好的歸置一下。出門在外,不過現在看電子書比較多,方便便宜,除非有特別喜歡的,就會割肉。
回覆列表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俄羅斯.高爾基)。幾十年來,買了一些書籍,約有一千多本,主要以歷史和文學為主。其中,歷史人物傳記的書籍佔了大半,從馬恩列斯毛到重要的歷史人物及軍事家、文豪、巨賈、影星、歌星等約有500多個。說到藏書,《傅雷譯文集》(15卷)應該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文集》裡法國巴爾扎克的全部作品都收入其中。安徽出版社在1982年第一次出版該套精裝《文集》時,全國的發行量只有三千套。有懂行的朋友說,你這套書現在價值不菲。
唉,時過境遷,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愛看書?我的這些藏書今後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