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ddz以書潤心
-
2 # 開業花籃鮮花花束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同時又是有名的奸臣。《三國演義》把曹操的文學和藝術形象推向了頂峰,使得後人對於曹操形象在塑造,再難超越《三國演義》。毛宗崗父子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評價為“古今奸雄第一奇人”,並把曹操和諸葛亮、關羽稱為“三絕”。“奇”和“絕”便是對《三國演義》中呈現出的曹操形象特徵的總體概括。《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是作為劉備形象的反面存在的《三國演義》這部作品的宗旨在於宣揚“帝蜀寇魏”的儒家倫理觀念,整部作品的創作傾向完全使按照“尊劉貶曹”的情感取向來做故事編排和設定人物形象的。
-
3 # 史海泛舟123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人,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論三國的梟雄,曹操必中其榜首。雖然後世對其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曹操在三國時期能以一舉“挾天子以令諸侯”讓自己處於優勢而不落於下風,這樣的人不可謂不有膽有謀。
論政治,曹操用人不看門第,只看才能,實行“九品中正制”,打破舊社會門第觀念,吸入大有才之士,改善吏治;抑制豪強,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豪強不法行為;大力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推行農業發展,穩定了社會秩序;保留了漢獻帝的皇位,以漢家正統號召。論軍事,曹操以武起家,他深諳兵法之道,熟讀兵書,著有《兵書摘要》和《孫武兵法》十三篇,至今仍流傳;治軍嚴謹,法律嚴明,而且他善於用人,更善於用兵,是難得的將帥之才。論文學和詩詞,曹操也是能獨得一地的。他帶領“七子、三曹”建立了建安風骨,繼承漢樂府詩歌傳統,普遍使用五言詩,開創了流派,不同於其他帝王的悲涼、婉約派,他的詩詞既浪漫又體現帝王之氣,令人心悅誠服,這一流派的創立也使得建安具有了時代所賦予的特殊風氣與傲骨。
正所謂人無完人,曹操也存在許多令人詬病之面。為人生性多疑,其實這一點是帝王普遍存在的缺點,畢竟帝王往往都是孤獨的,隨時提防身邊之人,曹操自然也不能例外,但奇葩的是他不但對身邊的人,連對自己也是不例外的。敗走華容道就體現了這一點。曹操為人還自大。每次勝利之後的失敗就反映了他不喜身邊之人揣度自己,更不許謀士反對自己。目無君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論他是以什麼心態做出這個決定,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皇帝有絕對的地位,曹操如此,正反映了他的心態,畢竟皇帝也死於他手。
總的來說,曹操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一生了,雖有過,但功大於過。他於東漢末年統一北方,對經濟的生產,社會秩序的恢復和社會的風氣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4 # 析人史
曹操,史稱魏武帝,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相信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的這些稱號,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一代梟雄!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開始嶄露頭角,直到與劉備,孫權等三分天下。歷史上有名的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曹操成為一代梟雄也是因為在他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比較有原則,真性情之人。
而在當時,軍閥混戰,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百姓遭屠,土地荒蕪,倖存者都背井離鄉,可謂是:“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不可勝數”。面對這種慘象,曹操在世時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來恢復經濟,政治上懲辦豪強、唯才是舉、尚禮重法,穩定局面!
曹操其實在歷史上都享有盛名,後世評價也是不拘一格,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筆者個人認為曹操是一個真性情,直性子,此乃真君子是也。
-
5 # 路邊路頭社
曹操是三國時期歷史重要人物歷來被定位為一代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一種戰略。況且天子無能,國家治理不好,導致民怨沸騰,進而群雄並起,也是事實。歷史需要也必然會產生力挽狂瀾的人物。
說曹操奸,是相對於歷史上不少的忠臣來說的。可是,那些試圖恢復懦弱的君主的權勢的忠臣,卻都得到悲慘的遭遇,成為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的小浪花。為什麼?是不是因為,他們在逆勢而為,他們在忠於一股腐朽的勢力,忠於一股只顧個人或小集團享樂不顧民生的勢力?我們提倡忠,從大到小應該是:忠於人類,忠於民族,忠於國家,忠於進步;如果皇帝是英明的,應該忠於他,如果是腐朽的,應該站到反對他的陣營。曹操,剝奪了天子的實權,順應了當時的形勢,代表了相對先進的勢力。
曹操為什麼能稱雄,不可否認他頗有謀略,更可貴的是,他善於用能人,敬佩重用忠義之士,如果他只是一個董卓之類的狂妄邪徒,他不會取得後面更大的成功。他愛惜人才,哪怕是他敵對陣營的人才,他都表現出極大的包容,他對關雲長,趙雲的喜愛,就是典型的例子;對郭嘉,典韋早逝的痛惜,甚至超出了對自己兒子的愛。他佩服的人,一是忠義,二是智勇。對於那種賣主求榮的小人,即使是出賣原來的主子投降到他的陣營,他也會毫不留情予以處決。呂布有勇,但立場飄忽,曹操處決了他。陳宮是堅決反對他的,忠於原主,曹操為其忠義所感,處決時還親自送行,並有不忍之唏噓。可見他英明的一面,並善惡分明。
當然,曹操身上也有一些不值得提倡的東西,殘忍,多疑,不擇手段等等。客觀來看,他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
6 # 無人車來也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曹操則是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如何評價《三國》裡面的曹操?這是一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
我們一起來看看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這是一個社會矛盾紛繁複雜,激烈動盪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群雄逐鹿的時代。曹操是亂世中人,亂世之中求生存,謀發展,定乾坤,人最聰明,計策最多,人物也最富有色彩。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說明了曹操的才能,但是決定他成為能臣還是奸雄
的是時勢,所謂時勢造英雄。
1.曹操生於亂世,早有報國之心。
在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中,曹操在銅雀臺大宴文武群臣之時便已表明,即“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平生願足矣”;
在第五十六回“治風疾神醫身死”中,他也明確地表示:“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由此可見,曹操的大志就是恢復漢室,拯救黎民於水火。
2.曹操年輕時就懷有“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社會理想,並且自覺踐行。
他 20 歲便舉孝廉,當上了洛陽的北部尉,洛陽北部尉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小官,但曹操很看中自己的第一份差事。
上任伊始,為了搞好社會治安,他將自己管轄的城門修繕完好,並製作五色大棒,懸掛於城門兩邊,然後申明禁令,有犯者,不避豪貴都要受到處罰。當時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也因違反禁令而被曹操依法辦理。
初入仕途的曹操即表現出了嫉惡如仇,公正無私的一面。
3.曹操以身赴國的精神品格在與董卓的鬥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董卓進京獨攬大權後,給整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司徒王允與群臣在王允家中密謀除掉董卓,沒想到平時自認為是忠臣良將的文武官員一個個只知道哭哭啼啼,全無半點對策。而這個時候只有曹操一人站出來,並“扶掌大
笑”,將這幫哭哭啼啼的大小官員好一頓數落。
曹操之所以會笑,是笑他們的懦弱無能,同時亦是他豪爽多智的體現。而此時的曹操還僅是一個驍騎校尉而已。
曹操不僅會笑,更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英勇和對漢室的忠誠。他甘願以身犯險,以獻寶刀為名行刺董卓,雖然事情失敗了,但曹操的以身赴國與眾諸侯的各懷異心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足以證明他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於水火的雄心壯志和赤膽忠心。
二 、捨我其誰的王者氣質在群雄逐鹿的時代,只有像曹操那樣有著雄才大略和高度自信的王者之風的人才能真正左右歷史的發展。而這又與他選賢任能、識英雄、重英雄的人才觀念是分不開的。
1.“重視人才的羅致和使用,是曹操獲得重大成功的條件之一,也是他思想中的光輝點之一。”
曹操陣營裡的許多人才都是從敵人的營壘中過來的:
主要謀士郭嘉、荀 彧來自袁紹帳下;
張遼、張合分別來自呂布和袁紹的陣營;
而龐德、陳琳等皆是被俘而來。
陳琳原是袁紹的書記,曾為袁紹作檄文討伐曹操,曹操看了陳琳的檄文“毛骨悚然”,但仍笑著稱讚陳琳的文采。及至袁紹兵敗,陳琳被擒,曹操因憐其才,而命為從事。可謂因才而愛,一笑泯恩仇。
2.曹操愛才,渴求人才甚至到了忘形的地步。
在第三十回“戰官渡本初敗績”中,袁紹的謀士許攸在官渡之戰前夕投奔曹操,正準備脫衣睡覺的曹操一聽許攸來投,連鞋都未及穿上就直接奔出軍營迎接許攸:“遙見許攸,撫掌大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
此種“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追求人才的行為,恐怕世上也少有。
曹操真正做到了唯才是舉,任人唯賢。”
對於那些歸降自己的人才,曹操以禮相待,委以重任;對於那些不歸降自己但懷有忠義之心的人,曹操也敬重有加, 決不強人所難。
關羽入夥的時候約定三事,曹操照單全收,並在其歸降後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可謂禮數週全。怎奈關羽一心追隨劉備,不但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還過五關斬六將。要是換作他人恐怕早已把關羽人頭留下,那能讓他走得這麼輕鬆。而曹操則剛好相反,他認為關羽出走是出於忠義思想,反而對關羽更加敬重,不但以禮送行,還遣使千里送關牒。
3.曹操不僅能招攬人才,尊重人才,而且還獨具慧眼,能夠發現人才,甄別豪傑,於英雄未發跡之前就以禮相待。
在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中,曹操請劉備到府中做客,席間煮酒論英雄,曹操“一笑”淮南袁術是“冢中枯骨”;“二笑”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三笑”張繡、張魯、韓遂等都是碌碌無為之輩,不足掛齒;並認為劉表徒有虛名,孫堅“籍父之名”都非英雄,當今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劉備。
在第六十一回“孫權遺書退老瞞”中,曹操領兵至濡須察看軍情,于山坡之上遙望孫權戰船,見其隊伍整齊、威風凜凜,不禁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及至孫權遣使齎書勸說曹操退兵,並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罷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大笑曰:“孫仲謀不欺我也。”隨後即班師回許都。
可以說,曹操在談笑間就已把天下英雄看遍。這數次的“笑”,更體現了他善於發現人才,慧眼識珠的伯樂品質和遠見卓識。
三、 高深的政治智慧曹操一生,戰功赫赫,功德巍巍。“破黃巾、擒呂布、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統一北方。在當時,他的實力無人能及。因此很多人認為他會代漢而立。
確實,曹操具備了代漢自立的基本實力,況且當時漢朝氣數已盡的思想早已深入社會的各個階層。
例如:南方的諸侯孫堅私藏傳國玉璽,出身高貴的袁術也曾經動過稱帝的念頭,呂布還說過“漢家城池,諸人有分”。在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當地百姓簞食壺漿的迎接曹操,足可以見民心已服。
1.曹操從來沒有過要代漢自立的想法,起碼在他有生之年決不如此。
在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中,曹操在銅雀臺大宴群臣,令武將以騎射為樂,文官進佳章以紀勝事。眾文臣在詩章中多有稱頌曹操功德巍巍,合當受命之意。為此,曹操向部下袒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笑著說:“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何復望哉。”可謂一笑而過,沒有半點留戀。
在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中,孫權上書表示稱臣並希望曹操早登大位。曹操看過書信之後也只是“觀畢大笑”,認為孫權這樣做是將他放在火爐上烤。並再次表明了態度:“吾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於王,名爵已極,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曹操這番話應當可以作為世人對他的誤解的最好迴應。
2.曹操不僅數次拒絕他人勸他受九五之尊的建議,而且還禁止他人傳言所謂他應“代漢而有天下”之意的徵兆的事:
一是曹操從山東到京師護駕,侍中太史王立祕密告訴劉艾說他仰觀天文,知道大漢氣數已盡,代漢而有天下的就在魏。曹操聽到了立即叫人告訴王立,不要多言;
二是官渡之戰勝利後,有數位近百歲父老相迎,還說曹操正應和五十年間就有一位真人出現的天象預言。對此,曹操也只是笑一笑:“何敢當老丈所言”。
3.曹操迎漢獻帝到許都一事,一直被人誤以為是他要代漢而立,曹操也因為這件事而背上了一世的挾天子的罵名。
孫權、劉備都曾罵曹操為“漢賊”,但可笑的是,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篡位。反倒是孫權和劉備都在曹操死後各自稱帝,而這也恰恰印證了曹操所說的“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
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預言。
由此可見,曹操迎天子以令不臣的做法確實是高瞻遠矚。
實際上,曹操的魏武帝稱號是在他死後由兒子追封的。雖然他生前權傾天下,卻並未廢漢帝而自立。從這一點上看,曹操可算是一個思想比較傳統的人。
四、 強悍的梟雄性格俗語有云:“劉玄德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不過恪守祖業而已。”而曹操卻不一樣,他能夠統一北方是靠自己的辛苦打拼、出生入死換來的。
第一次大笑是在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時。曹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馬上仰面大笑,言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結果卻引出趙雲的伏兵,只得狼狽而逃;
第二次是在葫蘆口埋鍋造飯之時,又是仰面大笑,他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沒有在此處安排伏兵,結果又引來與張飛的一場混戰;
第三次是在華容道的天險處,笑諸葛亮和周瑜到底是無能之輩。結果還是引出了關羽的伏兵,如若不是關羽仁義放走他,恐怕三國故事就要改寫。
這三次大笑足以證明曹操在面對失敗時,甚至是嚴重的失敗時也能夠從容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曹操的笑體現了一種意志,一
種敗而不餒的頑強精神及向上的人生態度。”
2.在亂世中稱雄,不同於治世為傑。要想成就霸業,有時候需要一點非常的手段。作為一個有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恰恰是一個在非常時候行非常事的非常人物。作為政
治人物,曹操難免也會有政治家的權術和“陰謀”在內。
在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中,禰衡對曹操不能重用自己感到不滿,在曹操的宴會上出言不遜,將曹操和他的部下臭罵了一頓,曹操動怒,殺心漸起,
於是派他到荊州公幹。不久之後,曹操聽說禰衡在江夏被黃祖所殺當即一笑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從這一笑可以窺見曹操玩弄權術的奸詐一面。他的笑,可謂暗藏刀斧。
3.曹操狡詐的性格特徵在他的用人策略上也有鮮明的體現。
無疑,曹操是一個愛才、惜才的的統帥,但是,他的整個用人思想又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其目的只是為了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
在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中,蔡瑁、張允二人來降,曹操命他們掌管水軍。謀士荀攸認為他們二人是“諂佞”之徒,不應給予重用。但曹操卻笑著說:我難道不知道嗎?只是我們來自北方,不熟水性,不習慣水戰,所以暫時留用他們二人,待事成之後別有理會。可見,那時候,曹操的“笑”裡已經有了處理二人的念頭,
不過為了權宜之計,才假裝很欣賞他們的樣子,並令他們掌管水軍,暫為己用。
這個“權宜之計”的“笑”真是狡詐之極,體現了曹操“奸邪”的一面。
可以說,作品中的這兩處的笑都體現了曹操用人思想的兩面性,即“能用者,誠待而用,不為我用或不欲用者,虛以寬容,待機而黜或殺之”。
小結《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特定環境下的有著特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形象生動、豐滿、真實可信:
一方面,他有頭腦清醒、足智多謀、知人善用、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優點;
另一方面,他也玩弄政治家的權術,以自我為中心剷除異己,為達目的用盡了手段。
這兩方面的性格特點相互相容,體現了曹操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的有血有肉和真實豐滿。
親,你怎麼看啊?
-
7 # 北京往事
引用兩位偉人的評價吧
毛澤東對曹操持正面評價,他不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還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曹操是一代軍事大家,對中國軍事思想作出重大貢獻;曹操謀求集權,禮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兼併無令弱民兼賦等諸多經濟主張,以及力除社會陋習、以先王之道為教和文學主張,都是對中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8 # 高興的二狗子
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
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
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
寬巨集大量又心胸狹窄
總結一下
大家風範小人嘴臉
英雄氣派兒女情懷
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
9 # 簸箕娛樂
電視劇《三國演義》形象而又生動的將歷史故事向大家做出了呈現,裡面有諸多的歷史名人,曹操就是主要的人物,如何來評價《三國》裡的曹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褒貶不一,在我看來曹操是一個英雄人物,我從以下三方面加以說明。
曹操不畏艱險,敢做敢當,做事幹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只要他看中的事情,就一定會付諸於行動,哪怕失敗也在所不惜。從以下兩個情景加以說明
1、行刺董卓
2、隻身前往入會盟
曹操外剛內柔,有情有義,凡跟隨他的人他都很善待,注重細節,做了許多讓眾將士心存感激的事情從以下兩個情景加以說明
1、為陳宮落淚
2、料理關羽後事
曹操智慧超群,心思敏捷,目光長遠,能想到許多的別人想不到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胸懷異常寬廣從以下兩個情景加以說明
1、官渡大捷燒書簡
2、割發代首傳視三軍
綜上所述,《三國》中的曹操是一個有血有肉、重情重義、智慧超群而又心胸開豁的厲害人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才有了魏國開國的華麗篇章,後人對他評論頗多,褒貶不一,但這都不能磨滅他在當時那個時代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光輝。
-
10 # 劉小可影視屋
曹操在名著【三國演義】中基於作家”尊劉貶曹”的思想,他變成一個奸詐,狡猾,陰險的惡勢力的代表,然而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中,曹操卻是一位梟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首先曹操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前的哪些方面呢?
第一,公元196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
第二,面對破敗的社局面,他招募流亡農民,利用荒田令軍隊從事耕作以自給,使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
第三,注意選拔人才,三次釋出求賢令,用人唯才,此外,他還下令抑制豪權,興辦太學。
曹操的這些關於發展生產,照顧人民生活疾苦和發展教育的政策,在封建統治階級當中是十分開明和進步的,也肯定是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歡迎的。而曹操能在眾多諸侯中脫穎而出,與他的軍事才能是分不開的。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他很善於指揮打仗,謀士郭嘉在分析“十勝之議”時評價,他能“以少克眾,用兵如神”。
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曹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正確分析形勢,聽取謀士意見並親臨前線指揮,最終才能取得勝利。這場戰爭勝利,決定了統一北方的大勢非曹操莫屬。
曹操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並稱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又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拓者,曹操的文學創作以詩歌最為著名,內容多為描寫親身經歷的戰爭生活,其中有不少感時之作,反映了漢末社會的動亂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對於這樣的曹操,你覺得他是“一代奸雄”還是“一代梟雄”呢。
-
11 # 泡泡喵
我個人認為在《三國》裡的曹操把歷史上的曹操反面話,其實曹操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壞,他是一代梟雄而不是一代奸雄,這兩個是有本質區別的,電視劇裡面顯得更奸詐。數千年以來,崇拜曹操的人不計其數,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魯迅那句話,“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寧叫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真的這是曹操最為所知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寧可我負了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是一種自我利益至上的價值觀。諸葛亮也曾評價過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以說對曹操是非常生動的寫照。“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也是曹操比較著名的一句話,這是曹操在赤壁之戰戰敗之後說出的一句話,當時有人稱,曹操戰敗便如喪家之犬,曹操並並用這句話來回擊這些人。意思就是你們只說我戰敗,卻不回想我之前所做的,忽視了我之前建立的功勳。如果沒有我曹操,你們還能在這裡對我冷嘲熱諷嗎? 這裡也體現出曹操的英雄氣概。“我之行事,何須人辯“這句話也是很符合曹操個性的,意思就是我曹操做事從來不考慮別人,只有我自己的道理,也不需要別人對我的事情來指手畫腳。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我無愧於天,無愧於心就足夠了。總之,曹操是一個英雄,一個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
12 # 青雲R
曹操,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縣人。父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繼任濟南相。四年,辭官還鄉。次年,受詔為典軍校尉,復得軍權,奔赴洛陽。時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衝擊下搖搖欲墜。六年,董卓入朝專權,曹操拒其拉攏,聚兵5000,與各地豪強一樣擁兵割據。次年,參加討董聯軍,任奮武將軍,擁袁紹為盟主。十餘萬聯軍觀望不前,曹操孤軍奮進,戰敗而還,遂決意獨立發展。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鎮壓黑山軍白繞部,佔據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三年,被濟北相鮑信等擁為兗州牧。繼軟硬兼施,收降青州黃巾軍30餘萬,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同時又收編了不少的地主武裝,如許褚、任峻、李通、李典、呂虔等部,逐漸形成為一支足以和袁紹搞衡的軍事力量。曹操立足兗州後,盤踞南陽的袁術向北擴張,勾結割據幽州的公孫瓚,對其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曹操審時度勢,表面仍從袁紹,以爭取支援,先擊潰公孫瓚,繼迫袁術敗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報殺父之仇為名,貿然進攻徐州,縱軍屠殺數萬人,因糧盡,於次年春退回兗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兗州大部被呂布等乘虛奪佔,經艱苦奮戰,方收回失地。納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志·荀傳》)之策,吸取教訓,鞏固兗、豫二州根據地。建安元年(196),率軍至洛陽,靠近漢獻帝,受封建德將軍、鎮東將軍,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參預朝政。不久,迫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任大將軍,總攬軍政。在許縣及交通沿線實行屯田,足食強兵,減輕民賦。此後三年,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之策,相繼擊敗張繡,擒殺呂布,遂與兵多地廣的袁紹抗衡。建安四年,曹操為抗擊袁紹南進,預作周密部署,爭取戰略主動。次年,乘袁紹遲疑不決、劉備新據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機,率軍擊敗劉備,將其趕出徐州,避免了兩面受敵。當袁紹統兵10萬進屯黎陽(今河南浚縣境)時,曹操鑑於敵眾己寡,先以聲東擊西戰法解白馬之圍,繼退至延津南擊敗追兵,大挫袁軍銳氣,再回師官渡(今中牟縣境),待機破敵。後採納部屬建議,堅意拒守,並相機先後襲燒袁軍故市糧車和屯於烏巢的糧草,乘勢發起攻擊,殲袁軍7萬餘,致袁紹此後一蹶不振(見官渡之戰)。繼而乘勝北上,吞併冀、青、幷州,進擊幽州。十二年,曹軍受阻渤海濱,曹操佯稱緩進,率軍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帶),攀崎嶇小道直指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擊敗袁氏殘餘勢力及與之勾結的烏桓王蹋頓(見曹操攻烏桓之戰),統一了中國北方。次年,揮師南下,輕取荊州。又率精騎晝夜兼程追擊,大敗劉備於長坂(今湖北當陽境),直下江陵,以圖進佔江東。由於驕傲輕敵,加之軍中流行時疫,且不習水戰,以致被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於赤壁(見赤壁之戰),被迫退回中原。接著,戰勝朝廷內逼讓兵權的政敵,致力於鞏固北方,同時大治水軍。十六年,成功地進行了渭南之戰,全據關中。又轉向東與孫權爭奪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戰的勝利,遏制了孫權攻勢。從此,曹魏在淮南的優勢逐漸形成。二十四年,赴漢中,拔曹軍出困境,集中兵力於荊州,並著手離間孫劉聯盟,欲各個擊滅。繼唆使孫權襲殺蜀漢名將關羽,使曹軍在荊州戰場轉危為安,迅速形成優勢。正當軍威大振之時,病卒洛陽。長子曹丕繼位為魏王,廢除漢獻帝而自立,定都洛陽,國號魏。
首先曹操是三國時期一位才能出眾而又深察時弊的地方階級傑出的政治家。他在建立曹魏政權的過程中,鑑於東漢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蔽,豪強跋扈的情況,為了適應封建兼併戰爭的需要,鞏固其封建統治,先後實行了以發展社會經濟、加強中央集權為目標的政治、經濟措施。在經濟上主要是實行了屯田制和租調製,同時還頒佈了和這套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兵制——士家制。屯田制是在豪強混戰、土地荒蕪、人口減少、出現大量無主荒地的情況下實行的。屯田種類分為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保持著原有的軍事編制,由各軍將史自行管理,大司農派農官監督,屯田的兵士稱為“田兵”;民屯的屯田區,不屬地方郡縣,由典農都尉、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管理,錄屬於中央大司農。在當時農民流亡、遍地饑荒的歷史條件下,屯田制的實行,不僅解決了曹操在統一北方戰爭中軍糧的問題,而且對於當時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了進一步保證兵士的來源,以適應兼併戰爭的需要,曹操建立了一種兵役制度——士家制度。規定:凡是兵士之家,另立戶籍,父子兄弟,世代為兵,平時屯田,戰時為兵,士死,其妻由封建政府配嫁,通婚也限於士家之間;如果兵士逃亡,罪及妻子。為了適應當時自然經濟增長,商品經濟萎縮的趨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平定河北地區後,頒佈了新的接稅賦——租調製。規定:按畝收租,按戶出調“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新的租調製,比起東漢末年賦稅徵調混亂繁重的狀況稍微減輕了一些。政治措施方面主要是嚴懲士族官僚,打擊地方豪強,實行“唯才是舉”的選舉制度,用以加強中央集權。首先曹操以“整頓風俗”“破浮華交會之徒”為名,先後殺掉一些依仗門第清高、狂妄自傲、品評朝政計程車族官僚,如孔融、楊修、崔琰、魏諷等,同時曹操還根據法家“信賞必罰”的精神,整頓史治,把“功能”作為選拔官史、考核官史的準則,即所謂“唯才是舉”,藉以打破過去士族官僚憑藉門第壟斷選舉的局面。為了打擊那些橫行鄉里,不遵守曹魏法令的地方豪強,曹操在平定河北後即下令州郡督察豪強,並任命一些以“強悍“著稱的官史,如王修、楊沛等,對橫行一方的豪強加以嚴懲。曹魏一系列打擊豪強大族政策的實行,一時之間,收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實效,東漢中葉以來權柄下移的狀況暫時有了扭轉,而且整頓史治,東漢末年那種政治極端腐敗,政令不一的狀況也有了初步的改變。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曹操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佔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說:“是兒欲著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慾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稱讚周文王說:“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說曹操:“雖名託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敵,當然不會說曹操好話。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汙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可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其次,曹操善於用兵,能從諫如流,集中群臣智慧,是三國時期與諸葛亮齊名的軍事家。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作為軍事家的曹操,首先是個實幹家。董卓這亂時,曹操曾持刀入相府行刺,未成曹操出走關東,與關東州牧,郡守謀討董卓。曹操不膽能廣開言路,察納雅言,他自己本身也足智多謀。官渡之戰中,曹操為解除後顧之憂,乘袁紹不備,發兵東向擊破響應袁紹的劉備,然後回師官渡,採取以逸待勞的作戰方針,準備迎擊南下的袁軍。接戰之初,曹軍旗開得勝,連斬袁軍大將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後來又利用袁紹輕敵無備,實行輕兵偷襲的戰術,燒了袁軍屯積的糧草,乘其軍心動搖之際,一舉殲滅了他的主力。雖然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但在赤壁之戰中也曾被少所勝。但那是有其客觀原因的。其一,曹軍遠道跋涉,士兵不習水戰,軍中還流行時疫,戰鬥力受到很大的削弱;其二,劉備、孫權聯軍,順江而下,縱火燒曹,則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曹操又誤信人言,將戰船連為一體,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才敗走華容道。曹操也算虛懷大度的,如他說天下只有他和劉備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連聽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其時劉備正是曹操的甕中之鱉。既然同是英雄,就當惺惺惜惺惺,讓其生存,相與馳騁沙場,決勝千里,一顯雌雄,若以陰謀詭計或一時機緣毀壞英雄,這事本身就不是英雄這所屑。這一點非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可比。曹操戎馬倥傯一生。用兵靈活,長於選將用將,治軍嚴整。嚴格訓練,賞罰分明,座騎驚入麥田,當場割發代首以肅軍紀。體恤將士,贏得軍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書十萬餘言。又集錄諸家兵法為 《接 要》。所著《孫子略解》(即《孫子注》),開創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其“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因事設奇、任勢制勝的“詭詐論”,注重後勤保障和加強水軍建設的遠見,頗受後世推重。他的軍事著述大部亡佚,中華書局輯校的《曹操集》,彙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書。最後,曹操父子三人還都是為人熟知的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正如蘇軾說的一句“橫槊賦詩”,就使曹操壓倒當時一切人物,諸葛亮也好,周瑜也好,兩心相照,甚至共同把曹操的戰船燒了,並因之釀成殺機,但“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類的詩,卻一句也作不出。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魏書》)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鍾嶸《詩品》)與時事有某種關聯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詩,作於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董卓入洛陽作亂;後一篇寫關東各州郡興兵討卓,又各懷野心,互相殺伐,在內容上緊相承接。詩篇以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歷史過程,因此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鍾惺《古詩歸》)。尤其可貴的是,在《蒿里行》詩中他以同情的筆調,寫出了廣大人民在戰亂中所罹的深重苦難:"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苦寒行》作於建安十一年,詩篇描寫冬日太行山區的酷寒、荒蕪、險峻,形象生動,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感受。《步出夏門行》作於建安十二年徵三郡烏桓時。該詩包括"豔"(前奏)及四解。"豔"著重寫了詩人出征時的複雜心情。一解"觀滄海",寫進軍途經碣石時的觀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寫歸途中見聞;四解"龜雖壽",寫取得了這場重要戰役勝利後的思想活動。其中"觀滄海"描寫大海景象,"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氣勢磅礴,格調雄放,映襯出詩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闊大胸懷。"龜雖壽"以一系列生動的比喻,表達詩人對人生及事業的看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詩人貫徹終生的積極進取精神的真實表白。以表述理想為主的詩歌有《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前兩篇寫詩人的政治理想。他設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採、恩威並用的賢君良臣政治。這在漢末社會大破壞的現實背景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賢,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詩句,來抒發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以冀成其大業的心情。遊仙詩有《氣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說的,所以他寫這些詩當別有所寄,不能據此把他與秦皇、漢武的求仙等量齊觀。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中都是輓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詩,都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曹操的散文多是應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書三大類。其代表作有《請追增郭嘉封邑表》、《讓縣自明本志令》、《與王修書》、《祀故太尉橋玄文》等。這些文字的共同特點是質樸渾重、率真流暢,寫出了曹操的獨特聲口。如《讓縣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奮鬥經歷,分析當時形勢,剖析自己的心志,其“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等語,寫得極其坦率而有氣魄。從東漢以來,散文出現了駢化的趨勢,至漢末而漸顯;一般散文作者開始講求對偶、注重用典。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質實明練的文體,在當時獨樹一幟。魯迅曾稱讚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見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劉勰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心雕龍時序》)。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曹操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曹操廣屯田,修水利,倡節儉,輕徭薄賦,抑制豪強,為天下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無休止的爭權奪利,無意義的軍閥傾軋又慘殺了大批降卒和勞力,更深地加重了百姓的痛苦,阻滯了社會的進步。伸出去力圖改革的大棒打在了自己的腦袋上,田野裡只有多些白骨,多些流民,多些啼飢號寒的哭聲而已。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戰爭是殘忍,而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軍閥之間征戰的犧牲品。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後漢書·陶謙傳》)足見當時殺人場面之慘烈。太殘忍了,這件事暴露了曹操內心深處的兇殘。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汙點。曹操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行,曹操的雙手沾滿了黃巾軍的鮮血。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雖然‘聖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論調,但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佔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雖然不是很壞,可在道德問題上,是應該予以譴責的。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孔融、楊修、崔炎等對曹操有極大貢獻的手下也盡死其手。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尊劉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曹操是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先頭兵,他應該有一個輝煌的結果。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應該是充實的圓滿的。但他矛盾的本性決定了他在關鍵問題上決斷的底氣不足。《魏氏春秋》中記夏侯敦曾極力勸操應天順民立魏去漢。曹操卻答說:"若天命在吾,吾當為周文王矣。"在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他用小小的自我滿足打了個迴旋,狠狠地拉了歷史老人的後腿。當時的天下大勢,的確需要曹操來作一個果決地亮像,倘若果真如此,後來的歷史必然是另一番景象了。但曹操卻沒有這一點真勇敢,他是牢牢立足於舊基礎上的花朵,徒有燦爛之色,根子卻是腐朽的。所以,曹操的鞭撻宇內只不過是清掃歷史殿堂的必然行為,他本人充其量不過是個盡責的傭人,一個新舊時期轉換過程中接力長跑持第二棒的中間先手而已。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曹操是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但也僅僅如此而已曹操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看來,曹操好像有好幾張臉,但又都長在他身上,一點都不矛盾,這真是一個奇蹟。實際上,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
-
13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曹操做事有點不地道不講究!
先回答問題,如何評價《三國》裡面的曹操?這個問題有點大,我只是從性格中說曹操,曹操做事有點不地道不講究!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最經典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是他的性格中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說曹操做事有點不地道不講究!關於“不地道”,就是做事說話不恰當、不合適的意思。說不講究就是不講義氣了不夠朋友。
曹操最大的問題是不地道。袁紹給大將軍何進出主意,要殺進宦官,太后不同意,何進於是招董卓進京。曹操知道後說:宦官是從古就有的,問題的關鍵是皇帝不應給他那麼大的權,使他們到了今天的地步。既要殺宦官,把領頭的殺掉就完了,一獄吏就解決問題了,何必招外面的將領呢?想把宦官都殺完,事情必然要洩露,我已經看到了他必然會失敗。當時的曹操和袁紹什麼關係?朋友的關係。但曹操從來沒有把袁紹當成朋友。
還有一件事,我們都知道的。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投降。曹操得意忘形,《三國演義》上說:曹操想嫖妓,問左右:“此城中有妓女否?他的侄子曹安民知道他的意思,就說“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繡叔張濟之妻也。”曹操聞言大喜,即命侄子曹安民帶五十名士兵,去取鄒氏。鄒氏說:見那人和前夫一樣風光。曹操說:見美人不由我心神湯漾。嫖妓不避子侄,曹操這人不講究。
有人可能就產生疑問了,以曹操的身份,身邊能少了美女?即便沒帶,想嫖妓,當時的南陽也號稱人口百萬的,找幾個美女也不是什麼難事,怎麼就找了一個寡婦,殘花敗柳的,品味這麼差?
這你就不懂曹操了,問題是,這個寡婦不是普通的寡婦,他是已故張濟的妻子、張繡的嬸子。這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心理征服,他要滿足的是一個勝利者對失敗者征服的快感。
這事對張繡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於是,張繡選擇了降而復叛。大將典韋戰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送了命,曹操本人也受了傷。
這事還不算完,連帶的是曹操嫖妓的事被夫人知道了,曹操的這位女人無法容忍曹操的不忠,而回了孃家,從此再也沒有和曹操過一天的夫妻生活。夫人離他而去,無奈曹操只好把卞氏立為夫人,這位卞氏就是曹丕、曹植的生母,也是出身娼妓。
曹操不講究的事情不止一件,曹操攻下冀州,曹丕捷足先登,先到了袁尚府,見了美麗非凡的袁熙的妻子甄氏,就派兵守住了袁府,曹操後到見袁府有兵把守,問誰曾入此門來?守將回答說:世子在內。曹操喚出曹丕,訓了一頓。袁紹的妻子劉氏出來拜見說:要不是世子曹丕在此,袁府也不能保全了,我們願意把甄氏獻給曹丕做妃子。曹操就命令把甄氏叫到面前,看了看說:真是我兒婦也。
史書上說到這件事時,用了“先後”二字,曹丕先到,曹操後到,這“先後”二字讓人感覺怪怪的,大有曹丕十幾歲的毛孩子都有和老子搶女人的感覺。曹操後來的不怎麼喜歡曹丕,不知和這事有沒有關係。再者,孩子們的事,他們自己願意就行,沒聽說當老公公的還得看看兒媳婦漂亮不漂亮的。這事有點意思吧,父子兩人都看上甄宓了,只是兒子先到而已。
-
14 # 我是公子小白
關於如何評價《三國》裡面的曹操?本人有一下些許拙見。
不可否認,曹操不僅僅是一位出眾的為學巨匠,而且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孫盛《異同雜語》雲:“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可以說,曹操窮極一生,為人處世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不免帶有濃厚的軍事學色彩,或者應該說,兵家思想始終支配著曹操的思想。
兵不厭詐的曹操兵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詐立世,即《孫子兵法·始計》所云:“兵者,詭道也。”曹操接受了這種思想,他說:“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所以,在戰亂的建安時代,他以兵家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採取非常手段,表現出強者風範。
《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魏書》雲:“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群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曹操迎奉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政治上的主動權。雖然歷來褒貶不一,但必須承認,這些做法不失為曹操的一種英明韜略。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曹操在與群雄周旋中主動進攻,雖然吃了不少敗仗,但他敗而不餒,終於削平群雄,統一北方。他殺呂伯奢,編借夢中殺人而冤殺侍衛,借王垕頭以安軍心,藉口“雞肋”事以擾亂軍心之罪名斬殺楊修。削髮代首,望梅止渴等世人所說的“奸詐”作為,是他身處亂世,為防不測之行為,是他“兵以詐立”的軍事思想之靈活運用。按常規論,不應該如此,但戰亂年代,非常時期,又不能不如此。
“英”即智計的絕妙張揚戰亂年代,沒有那麼多的道德誠信可言。要講道德誠信,只有不要戰亂,或者說只有在和平環境中和法制前提下公平競爭,否則難以做到。所謂的奸詐行為,正是他以攻為守的主動進攻性格使然,是建安時代由大亂達到大治的必然選擇。如果不以正統思想論之,看似“奸詐”,實際上恰是“英明”韜略之處,是曹操“英”即智計的絕妙張揚,它充分地表現出這位大英雄的才智和膽略。
綜上,作為“古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成績了歷代才俊的聰明智慧,用來實現自身從政的需要,進而積蓄勢力,把封建社會的正常秩序、法則和道德,統統置於自己的駕馭之中,以實現自己統一中國之霸業的政治雄心,他所作非常之事,所建非常之功,表面看來是不可思議,逆天而行,實際上是建安亂世所賦予他的一種本能,恰符合社會歷史執行的客觀規律。他的所作所為體現了一個在混亂的年代,真正的英雄所應具有的素質、處世態度及社會責任。他所代表的正是前進時代所期望的。
-
15 # 晚來風L
大家好,我是晚來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三國裡的曹操給大部分人的印象奸詐陰險狡猾好色無情等等,但是我卻覺得曹操是亂世裡的救世主,末日裡的拯救者!
我什麼這麼說呢?我有這麼幾個理由。
一,曹操具有堅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個性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火不斷,人民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有一個強力人物來整合,曹操正式順應那個時代出現的人物。從刺董卓失敗,青州起兵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開始,曹操就經歷的無數血雨腥風,生生死死。
濮陽大戰差點被呂布燒死、赤壁之戰被孫劉聯軍大敗、潼關被馬超逼得割須棄袍、漢中被魏延一箭射在人中,可謂九死一生,然而無論經歷多少艱難挫折,為了天下大治,為了百姓安居,南征北戰,不敢稍有懈怠。古來成大事者無不具有堅韌性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歷經困苦不改初衷的心智。
二,曹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
曹操對人才非常重視,留下了許多美談。官渡之戰,在聽聞袁紹謀士許攸來投,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而且大禮拜之。為了關羽,不顧身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提裙,下馬恭迎。在知道關羽要去尋找劉備的時候,雖然萬分不捨,但是為了成全關羽的大義,依然贈金相送。愛惜呂布的人才武功,如果不是劉備從中作梗,必然會盡釋前嫌,傾心接納。為了讓徐庶來投,不惜以其母要挾,雖手段有點卑劣,但也是愛惜人才的體現,在徐庶終身不為其設一謀的前提下,始終禮待之。
三,曹操樂觀豁達
曹操是個非常樂觀的人,屢次失敗,卻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和馬超的大戰中,每聞馬超增兵添將,他不僅不慌,反而大笑。眾將問其原因,他卻說敵人聚集越多,他就可以聚而殲之,省卻了以後的麻煩。其實他何嘗不知敵人的強大,可是為了安撫諸將,不得已而已。在從馬超手裡死裡逃生之後,他絲毫無懼,竟然笑著說,“好厲害的馬兒”,這是讚揚,也是對馬超的蔑視。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殺的那麼慘,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他卻毫不氣餒,三次大笑,體現了他樂觀無畏的性格。
四,曹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曹操智謀深遠,在當時亂世,如果沒有超強的智商,恐怕早就覆滅了。總體來說,早期的曹操對戰爭的走向和把握十分精準,在官渡之戰中,面對那麼強大的敵人,他運籌帷幄,成竹在胸。正是在他的帶領下,他的軍隊一掃北方諸多勢力,統一了北方。一生討董卓,殺呂布,破袁術,滅袁紹,北征服烏桓,南驅劉備,一生征戰無數,戰功卓著。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五,曹操的文學成就
曹操還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無論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博大胸懷,還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激情豪邁,或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不已,都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曹操三父子並稱三曹,是建安文學的鼻祖。
六,曹操的汙點
當然了,人無完人,曹操的多疑殘暴嗜殺也為他打上了奸雄佞臣的標籤。人都是多面性的,在各個時期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早期的曹操,禮賢下士,寬容忍讓。禰衡擊鼓罵曹那麼恥辱的事情,他可以忍;楊修屢次自作聰明揭其短他可以忍;陳琳的伐曹檄文罵了他的祖宗十八代他也可以忍,這是多麼寬容的胸懷啊。
可是到了後期,隨著權利和地位的提高,他變得不近人情,任性枉殺。在曹操要稱魏王的時候,荀彧出於公心,只是勸曹操暫緩,就被曹操猜忌憂鬱而死;因為孔融反對其討伐劉備,被他滿門抄斬;楊修也因雞肋事件被他砍了頭;名士崔琰婁圭也被他所殺。
人都是多變的,曹操也不例外,他有缺點,也有優點。有成績,也有汙點。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作者儘管把曹操刻畫成梟雄,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作者對他的才能是佩服的。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個反面角色,一提起他,我們的心中都是奸詐,陰險,疑心重等反面形象。而實際上,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統一北方,伎混亂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對於結束東漢末年的戰亂功不可沒。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演繹了一段"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歷史,你了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權。
實際上曹操對於稱帝,也是很有顧慮的。所以他生前一直沒有稱帝,"漢賊"這個稱號,他是很反感的。
他在文學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對建安文學起到了建設性的作用。
他的很多詩歌還在被後人廣泛傳誦。《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對酒》,他的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光明磊落,胸襟寬廣,不斷進取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