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樂幼教
-
2 # 靜待花開1314
別人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有這種觀念的,一般都是要強的,攀比性的的父母。
別人有的,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買,得分什麼情況,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當然應該給孩子一些好的物質條件,但不要給孩子傳達攀比之心。
要讓孩子知道,買東西是想要,還是需要,如果單純的只是想要,物質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買,如果家裡已經有很多了,也可以選擇不買,不能溺愛孩子,例如玩具、衣服一類的東西。如果是需要,就必須要買,就像學習用品之類的,孩子需要了,家長就要給孩子買。
存在即合理,既然有這麼一種教育理念,說明這種教育理念也是影響了一部分人的。
但本人不是完全贊同這一教育理念。
1、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立的個性,呈現不同的狀態,如果別的孩子有,你也給自己的孩子創造同樣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滿足,那麼不是把孩子往共性上面推嘛,那孩子還如何發展自己獨有的個性呢?
2、別的孩子有了新玩具,你也孩子馬上也有了,別的孩子有新衣服,你的孩子也有了。那麼請問到底是孩子想要呢?還是家長想給呢?很明顯這是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心理或不服輸的心態。
3、別的孩子有,那是別的孩子需要或別的家庭需要,而你的孩子也有了,這是孩子的需求嗎?這是家庭的需要嗎?別的孩子去學習游泳,你就把孩子送去游泳了嗎?不是的,而是應該看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
綜上所述,本人偏向於不贊同這一教育理念,適時也可借用,但不能完全借用,需要根據自家的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