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辨識仿春秋玉器,就要會辨識真品春秋玉器,不識真怎可辯假?仿品有高低之分,差別很大,沒有統一標準。真品雖因手工琢玉有不同程度的變異,但典型的春秋玉器,器型、紋飾、雕工等方面特徵突出,多上手真品,標準反而容易掌握。有了對春秋玉器的深入瞭解,碰到贗品,自然可以辨識。
高古玉收藏的真諦,在於識真。從真品入門,是正路,從仿品下手,是邪道。仿品層出不窮,歷朝歷代,特徵不一,逐一研究,太累。
春秋玉器上承西周,下啟戰國,在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典型春秋玉器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辨認不難。但早期與西周類似,晚期與戰國難分,可視為過渡型而非典型器。
春秋玉器器型以片雕為主,其中璧、璜、瑗、玦、琥為主,玉琮、圭、戈、刀等較少。小的動物造型也多為片雕飾件,圓雕件極少,小型玉勒子是個例外。其他器物如帶鉤、劍飾偶見。
春秋玉器的紋飾精細繁密,具有圖案化抽象化的特徵。常見紋飾有各種雲紋、渦紋、蟠虺紋、臥蠶紋等,西周時期的寫實紋飾明顯減少。
春秋玉雕工上有兩大絕技,後世莫及。一是淺浮雕,一是精細飄逸的陰刻紋線。以這兩種雕工琢出精細繁密、頗具神秘感的紋飾,曲折盤繞、變幻莫測。刀工圓潤藏鋒,刀痕盡化。鏤空雕極少。
大多春秋玉器質地優良,多為和闐玉,雜玉較少。單純根據玉質及沁色無法斷代,僅可輔助辨真偽。
下面幾件玉器,基本上反映了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戰漢幾個階段中玉器紋飾由簡到繁,又由繁到簡的發展脈絡。
1. 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玉璜,近幾何形紋飾及略帶一面坡痕跡的刀工提示此件仍未完全擺脫西周的影響。
2. 春秋玉玦,對剖,紋飾仍有西周的影子,但刀工已跳出了一面坡的窠臼。
3. 春秋玉琥,紋飾較為密集,變形勾連/蟠螭紋,已然是典型的春秋風格。
4. 春秋玉璜,兩端外廓小出脊,蟠虺紋飾密集,呈淺浮雕狀。此件為典型春秋玉璜,可視為標準器。
5. 春秋玉龍佩,紋飾特徵似玉琥,但整個器形似乎稍晚,接近戰國。
6.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玉龍形佩,紋飾雖較疏朗,整體來說仍為春秋風格。
7.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玉璜,外廓有出脊,砣工陰線工並用,紋飾疏朗,兼有春秋戰國特點。
8. 戰國龍形佩,谷紋多見於戰國或漢。
9. 戰漢龍鳳佩,複雜的出廓見於戰國晚期至漢。
要想辨識仿春秋玉器,就要會辨識真品春秋玉器,不識真怎可辯假?仿品有高低之分,差別很大,沒有統一標準。真品雖因手工琢玉有不同程度的變異,但典型的春秋玉器,器型、紋飾、雕工等方面特徵突出,多上手真品,標準反而容易掌握。有了對春秋玉器的深入瞭解,碰到贗品,自然可以辨識。
高古玉收藏的真諦,在於識真。從真品入門,是正路,從仿品下手,是邪道。仿品層出不窮,歷朝歷代,特徵不一,逐一研究,太累。
春秋玉器上承西周,下啟戰國,在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典型春秋玉器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辨認不難。但早期與西周類似,晚期與戰國難分,可視為過渡型而非典型器。
春秋玉器器型以片雕為主,其中璧、璜、瑗、玦、琥為主,玉琮、圭、戈、刀等較少。小的動物造型也多為片雕飾件,圓雕件極少,小型玉勒子是個例外。其他器物如帶鉤、劍飾偶見。
春秋玉器的紋飾精細繁密,具有圖案化抽象化的特徵。常見紋飾有各種雲紋、渦紋、蟠虺紋、臥蠶紋等,西周時期的寫實紋飾明顯減少。
春秋玉雕工上有兩大絕技,後世莫及。一是淺浮雕,一是精細飄逸的陰刻紋線。以這兩種雕工琢出精細繁密、頗具神秘感的紋飾,曲折盤繞、變幻莫測。刀工圓潤藏鋒,刀痕盡化。鏤空雕極少。
大多春秋玉器質地優良,多為和闐玉,雜玉較少。單純根據玉質及沁色無法斷代,僅可輔助辨真偽。
下面幾件玉器,基本上反映了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戰漢幾個階段中玉器紋飾由簡到繁,又由繁到簡的發展脈絡。
1. 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玉璜,近幾何形紋飾及略帶一面坡痕跡的刀工提示此件仍未完全擺脫西周的影響。
2. 春秋玉玦,對剖,紋飾仍有西周的影子,但刀工已跳出了一面坡的窠臼。
3. 春秋玉琥,紋飾較為密集,變形勾連/蟠螭紋,已然是典型的春秋風格。
4. 春秋玉璜,兩端外廓小出脊,蟠虺紋飾密集,呈淺浮雕狀。此件為典型春秋玉璜,可視為標準器。
5. 春秋玉龍佩,紋飾特徵似玉琥,但整個器形似乎稍晚,接近戰國。
6.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玉龍形佩,紋飾雖較疏朗,整體來說仍為春秋風格。
7.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玉璜,外廓有出脊,砣工陰線工並用,紋飾疏朗,兼有春秋戰國特點。
8. 戰國龍形佩,谷紋多見於戰國或漢。
9. 戰漢龍鳳佩,複雜的出廓見於戰國晚期至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