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erson執筆清書

    一般而言,人們對語言資訊的處理有四種方式:聽、說、讀、寫,相對於聽、說、讀,寫作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大家經常感覺到:聽得清、說得好、讀得懂,但卻寫不出。寫作似乎陷入一種困境,原因何在?筆者以為這根源於寫作的以下三個特性。

        一是精細化。聽、說、讀都可以大而化之,觀其大略,可以只要根和莖,“粗枝大葉”。試問大家都讀過很多書,有誰可以原原本本一字不差複述其中的一篇?難度太大了。但是我們卻領會了其中的主要意思和精神實質,獲取資訊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寫作就不同,沒有誰寫論文只寫提綱,寫作必須精分細化,要完備詳盡,要枝繁葉茂,唯恐意思表達不完整,理論闡述不周延,要把提綱的主要意思演繹表述得淋漓盡致。所以有人形象地說:“說話是意識的汽化狀態,而寫作則是意識的固化狀態。”

        二是系統化。聽、說、讀都可以零敲碎打:聽者可以只聽自己願意聽和聽得懂的,不一定要照單全收;言者可以只說自己想說的,可以意猶未盡,只說其中一部分,甚至點到即止,留下暗語;讀者則更具有選擇權,一本書完全可以只閱讀其中的重點章節,沒有必要從前到後一字不漏讀完。當今社會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籍遍佈,速讀、泛讀、瀏覽等閱讀方式尤顯重要。而作者就不一樣,小至一篇文章,大到一部作品,必須保證結構完整嚴謹,內容排列有序,意思集中連貫。

        三是邏輯性。聽和讀都可能斷章取義,說則可能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甚至出現前後矛盾,邏輯性經不起推敲。寫作則要求較高的邏輯性:寫記敘文要求寫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寫說明文要求介紹事物的性狀、特點、功用、價值;寫議論文要求立論、論證、結論;寫政論文和策論文則要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現象、分析問題和現象的成因及危害、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可以說每一種文體都有其內在的邏輯規定性,要符合事物固有的發展順序和常人的思維程序。

  • 2 # 時尚素食包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一、針對自己的情況列出學習計劃,按計劃執行。

    二、找一些自己喜歡的老師向他們請教。

    三、自己不會提高的,找培訓機構培訓一下。

    四、多與班上成績好的同學交流,向他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堆青銅樹哪次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