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掌荷

    Noodles的最後一笑,為影片粗礪的黑幫寫實風格加入了一脈詩意的氣息,與其說是留白的魅力,不如說是藏拙的智慧。如此厚重沉痛的電影該以何種方式結束?以少年的憂鬱?以中年的沉痛?以老年的感傷?顯然,以淡然一笑作結,正好模糊了現實與夢幻二元對立的界限,契合著影片的深處主題,看似突兀卻婉轉動人。所以倏忽一笑恰好是對整部影片、整個人生的一次圓滿結尾。

    這是一部命題深刻的電影,關於愛情,關於友誼,關於一代人的美國夢。影片以noodles的詭祕一笑來定格結尾,多久以來,成為眾多觀影者心中紛紛猜忌的謎團,於是大家分別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影片的熱愛與懷念,種種結果,不一而足。的確,中年時代這一笑打破時間順序結構剪輯在了影片的結尾,確有它獨特的包蘊。對此,我認為其笑由淺入深涵蓋了三層意味:

    其一,對鴉片的迷醉。

    很明顯,noodles是躺下吸食鴉片之後才笑的,這也是發生在他剛得知兄弟的死訊之後。當他以為向警方告密可以挽救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兄弟時,沒想到卻換取了兄弟的橫死,他的內心充滿了愧疚與自責等複雜的情緒,於是他來到鴉片館尋求緩解,才有了那一笑。他希望通過吸食鴉片進行自我排解,來淡化現實中的自責與悲痛,於是當身心陷入了飄忽迷離的狀態時,外界的一切風聲鶴唳便都消逝了,所以表面看來那僅只是一種對身與心得到釋放的滿足的笑。

    其二,對人生的感懷。

    在厚重的主題下,以一笑作結的確略顯單薄,然而又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淡淡一笑便有了具象的符號意義,就像黑暗中的一縷明快的色彩,有無奈,有沉思,但更多的是感慨。他的想法與結果的呈現讓他成為一個悲慘的笑料,所以這看似“喜憂參半”的一笑,是對自己告密而害死兄弟的愚蠢行為的嘲笑,同時也是對人生多變、命運弄人的一種感慨。他在鴉片迷離放空的催化下,回憶起曾經傷心快樂的日子,那時候的兄弟還在,於是在滿臉褶皺的滄桑中拼湊出了那樣流暢自然的笑,過濾掉了現實的絕望與驚懼,留下的滿是人生中無盡的悵惘與留戀。

    其三,對美國夢的嗤笑。

    《美國往事》展現了兩個主題。表層主題是友誼與愛情,noodles與Max的友誼,noodles與deborah的愛情;深層主題便是若隱若現的美國夢。影片通過表層主題的展現昇華出深層主題,呈現的是一代人的美國夢的破碎狀態。

    萊翁內導演曾經的手記曾深刻地闡釋了:美國是現實與夢幻的混合。《北京人在紐約》的扉頁也寫著“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她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她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美國,是一個現實與夢幻的交織地,可以讓你漫步雲端,也可以將你扔入寒冰地獄,那裡一方面是坐擁高位的自由與權力,一方面是空有軀殼的病態與頹唐。而美國夢便是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從而躋身高位獲得成功,在當時是人人的信仰。

    這個夢更是深刻地濃縮在了max和Deborah身上。現實與夢幻的混合交替,在影片中彼此相悖,在現實的美國上二元對立,使生活在其上並熱烈追求的他們看似擁有卻形同失去。在影片中,Max的野心無處不在,在團隊裡稱大指揮表現其極強的掌控欲與自我意識,而後更是“巧妙”詐死以脫身、踏步政界來洗白,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躋身進了上流社會,成功地踐行了他的美國夢。但他身處天堂卻如同下墜深淵,他深刻地察覺到自己的罪惡,所以到了最後潦倒的時刻,他只希望由自己最後的兄弟來結果自己的生命,但他終究失去了那段深厚的兄弟情誼,所以最後懺悔式地選擇了投身垃圾車進行自我了結。他的人生看似成功卻是失敗的,他泯沒了良知,失去了最珍貴的友誼,他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屍體,他的人生已然被金錢與勝利所異化,是扭曲而變態的。而Deborah呢?完全是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接受者與踐行者,她從小便擁有著一個“明星夢”,同時也渴望通過個人奮鬥來實現那個美麗的夢。於是,她在麵包房勤奮地練舞、苦學法語、甚至做了曾經讓自己十分厭惡的“貝利部長”的情人。她不顧一切做到了,她成了百老匯的知名演員,但她卻十分迷離與落寞,因為那似乎與她追求的光鮮並不相似。曾經多麼高傲的一個人,如今卻淪落為一個政客情人的地步,尤其在風霜之後面見了noodles,她心底的頹敗與傷感就像爬在眼角的皺紋一樣,即使在厚厚的妝容下也無法隱藏,終於暴露在了曾經愛過的noodles眼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亮劍》電視劇有哪些歷史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