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東籬
-
2 # zj史海拾貝
《亮劍》是一部經典的紅色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主人公李雲龍敢打敢拚、敢愛敢恨的鮮明個性,深受觀眾喜愛。但《亮劍》也存在著明顯的“硬傷”,主要有兩點:
第一,亮劍精神不是軍魂,而是軍魂組成的一部分。狹路相逢勇者勝,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也要敢於亮劍,敢於戰鬥到最後一人,這種敢於亮劍的精神是不畏強敵的戰鬥精神。我軍的軍魂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這才是永遠不變的軍魂。偉大領袖毛主席著名的“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就是為了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第二,政委不是管生活的。電視劇中為了突顯李雲龍的個性,他和政委趙剛有一段對話,說趙剛就是管生活的,這是大錯而特錯的。我軍實行的是“雙首長制”,政委和團長同為部隊的首長、是同級,團裡是堅持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而且政委是黨委書記,是班長,黨委作出決策後,屬於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由政委抓落實,屬於軍事工作,由團長落實,政委作為書記,還有最終的拍板權。在《亮劍》中,政委趙剛就好像是團長的配角,團裡的工作,一切都由李雲龍說了算,這一點很不真實,也不符合歷史。在我軍的歷史上,有名的政委像鄧小平,時任129師政委,羅榮桓,時任l115師政委,關嚮應,120師政委,這幾位政委,個個也都赫赫有名,並不是只管生活的。
當然,電視劇畢競是藝術,有不完美的地方,但這樣的“硬傷”最好不要有,否則,給人是一種誤導,對政工幹部也是一種不尊重。
-
3 # 樑鵬飛
《亮劍》畢竟只是一個電視劇,而且還是一個商業電視劇,它拍出來主要是為了讓觀眾看得爽,不是為了還原歷史,所以在很多細節方面都有一些問題。
和這些處處講究的老派軍事題材影視劇相比,《亮劍》只能算是一個半吊子玩家,比如演員方面主要也就是李雲龍等幾個主演靠譜,很多群演根本就沒法說,其它製作的細節方面那就更不用說了,很多湊合的地方。
所以《亮劍》在很多方面其實有點瑕疵,在歷史細節方面錯誤還比較多。
舉幾個例子說明吧。
比如《亮劍》中的山本特種部隊,就有很多不靠譜的地方。
《亮劍》裡面說,山本特種部隊全體是去德國接受訓練,裝備全部德式武器。這在歷史上就基本上不成立。
因為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好,軍事交流基本上就沒有。
在二戰前期,德國專注於打英法,日本專心侵略中國,那個時候兩國還不是盟友。尤其1940年之前日本還和美國、英國拉拉扯扯,天天從美國進口石油、鋼鐵這些戰略物資。
後來日本在珍珠港偷襲了美國,南下攻陷了英國、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這才和英美兩國翻臉,由於有共同的敵人,才和德國結盟。這是二戰後期的事情了。
而在結盟以後,日本和德國兩國隔得太遠,海上交通基本被美國控制,日本和德國軍事交流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在德國接受軍事訓練的山本特種部隊,這個設定比較扯,基本上在歷史上沒有這個可能。再說山本部隊的裝備,歷史漏洞就更多了。
大家看,山本手上拿的衝鋒槍,這個經過軍迷研究,是美國1943年研製,1944年以後才大規模裝備美軍的衝鋒槍。《亮劍》裡面山本特種部隊的故事發生在1940年左右,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衝鋒槍。
至於山本肩上掛著的手雷,也是美國貨,德軍也沒有這樣型別的手雷。
所以《亮劍》中關於山本的情節,有很多都不符合歷史。
不過話說回來,拍電視劇又不是為了還原歷史,這種道具方面做個樣子,有那個感覺就行了。畢竟大多數觀眾也不是專業人士,也根本不知道這是假的。第二,《亮劍》裡面很多部隊編制人數方面都存在問題。
在我軍方面,李雲龍的獨立團在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把分散在附近發展的各個營集中起來,張大彪給李雲龍彙報,說全部武裝力量算起來,有上萬人了。
就連李雲龍也感到驚訝了,自己手下居然發展了這麼多人。
當然這裡面還要算上一些地方武裝,並非全部是正規軍,不過話說回來,八路軍在敵後發展抗日根據地,本來就不是太正規的野戰軍。
但是無論如何獨立團短短2年就發展出上萬人馬,這個也實在有點誇張。畢竟按照八路軍正規編制,一個師也就才1萬多人,下轄2個旅4個團,外加師部直屬警衛團以及其它部隊,算下來,每個主力團也就2000多人。
至於像李雲龍這種獨立團,還有之前的新1團,都是自己發展出來的武裝,沒有算進編制內,人數更少,大概1500人就不錯了。
要說李雲龍短期就把部隊擴大到1萬人,這實在有點藝術誇張了。
當然李雲龍是主角嘛,給他點光環也是應該的。
至於李雲龍的老對手楚雲飛的部隊編制,也是很誇張。
按照編制,楚雲飛屬於閻錫山的部下。山西經過太原戰役、中條山戰役之後,閻錫山的部隊損失很大,就算按照正規編制也楚雲飛一個團也就3000人不得了。
不過楚雲飛部下錢伯鈞想要投靠日本人,他說自己這個營有2000多人。楚雲飛的團有5000多人。
這就實在太誇張了。
要知道,國民黨軍在抗戰時期可不像八路軍那樣自由野蠻發展,他們是要拿軍餉的,沒有軍餉哪裡搞來這麼多人?
至於八路軍的戰鬥力當然也有適當誇大,比如經常和日軍一個聯隊(相當於一個團)正面對抗,這就比較誇張了。因為當時日軍武器裝備遠遠好於我軍,訓練質量也高,一般來說日軍一個主力聯隊戰鬥力甚至抵得上我軍一個師。
所以抗戰為什麼打得這麼艱苦,實在是我軍戰鬥力不如敵人。但是你拍電視劇,如果把自己人拍得這麼弱,那觀眾肯定不愛看,而且還要拍主要是我軍打贏的仗。
所以《亮劍》裡把我軍戰鬥力進行了適度誇張,這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亮劍》裡面還有一些歷史細節上的錯誤,但總的來說,瑕不掩瑜。畢竟這是拍電視劇,可以進行一些藝術加工,而且人家開頭就說了根據歷史改編,再說大多數觀眾也分不清這麼細節上的問題。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吹毛求疵。這些歷史漏洞也不影響《亮劍》成為一部經典電視劇。
-
4 # 白雲九段
《亮劍》作為熱播劇重播了很多次,每一集我都看了又看 ,和同樣題材的電視劇相比它的確有高明的地方。但是它還是美中不足,有很多硬傷。我把它總結如下:
第一,獨立團隸屬於129師386旅,這在電視劇中有明確的交代。而129師主要活動於晉東南、晉南、冀南、豫北一帶,而電視劇中的李雲龍的獨立團卻是活動於晉西北地區。查遍八路軍軍史,晉西北主要是賀龍元帥的120師活動的地方。這是第一處硬傷。
第二,解放戰爭時期,李雲龍的獨立師又歸華野領導,這又是一處硬傷。因為129師的部隊抗日戰爭結束後,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後又改編為中原野戰軍,也就是後來人們俗稱的劉鄧大軍。查遍軍史,沒有一支部隊脫離劉鄧大軍而歸華野的。
第三,小說結尾李雲龍是自殺。當然,電視劇並沒有演到文革就結束了,只是演到1955年授銜。一般我們認為,李雲龍的原型是王近山將軍(中將銜)和鍾偉將軍(少將)。而這兩位將軍在文革中雖然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沒有一個自殺的。但作者讓將軍受盡了窩囊而自殺,其夫人也不堪重負而自殺。不知作者是何用意?
第四,作者為了突出李雲龍的英勇善戰足智多謀而不惜貶低上級領導。例如李家坡之戰,這一戰是以關家腦之戰為原型的,此役主要有386旅的部隊完成。日本軍隊確實是一個大隊,而八路軍以數倍於敵的部隊卻久攻不下,劉伯承元帥,陳賡大將都要求撤圍而去。但彭德懷元帥則堅決要求全殲,於是劉元帥就上前視察,而讓陳賡大將採取掘土為壕的辦法取得了勝利。查遍軍史,沒有團級幹部在這一戰中高過劉伯承元帥的。這又是一處硬傷。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小說,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這一小說創作原則我們都知道。但源於生活的大致細節不能錯。同時,小說創作還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一個人為主,在綜合其他人的生活來進行創作。因此,像這樣涉及到我軍高階將領的小說我認為還是儘量真實一點為好。
以上陋見,僅供參考,若有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
5 # 橫戈瀟瀟
對很多人推崇之至、言必稱抗戰劇經典的《亮劍》(老版,新版更不值得一提),我是很不以為然的。當然,不排除它有獨到之處,相比其他抗日神劇,它創作上還算下足了功夫,但這些,絲毫不會讓我改變對它的看法。
語言粗俗。主角動輒老子如何如何,你小子如何如何,“老子”、“你小子”成了口頭禪。好似不說這些,就不接地氣似的。已經身處一定職位的部隊領導,非要弄得像梁山好漢那樣的形象,一口一個“弟兄們”,這是人民軍隊嗎?
舉止粗野。看主角的舉止,哪像一個領導幹部?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是說當時的幹部戰士基本上是農民出身,必然說話、辦事粗獷、不講究,影視劇裡刻意表現得匪氣十足,好像只有這樣才接地氣,才像工農幹部,非常謬誤。看過很多將領、老革命的回憶錄、傳記,完全不是那樣的,我們的幹部形象都像《亮劍》那樣,蠻不講理、獨斷專橫,可能嗎?
一言堂、獨斷專行。軍隊是在黨的領導下的軍事組織,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拋於腦後,把政治委員排斥在決策之外、當擺設,作為軍事主官,大權獨攬,這是我們的軍隊嗎?
行文至此,作為曾經在部隊多年的老兵,深感現在反眏軍旅的影視劇值得一看的屈指可數,像經典老電影《南征北戰》、《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那樣的精品,以後是很難看到了,遺憾!
-
6 # 我就是我地球上只有一
亮劍》作為熱播劇重播了很多次,每一集我都看了又看 ,和同樣題材的電視劇相比它的確有高明的地方。但是它還是美中不足,有很多硬傷。我把它總結如下:
第一,獨立團隸屬於129師386旅,這在電視劇中有明確的交代。而129師主要活動於晉東南、晉南、冀南、豫北一帶,而電視劇中的李雲龍的獨立團卻是活動於晉西北地區。查遍八路軍軍史,晉西北主要是賀龍元帥的120師活動的地方。這是第一處硬傷。
第二,解放戰爭時期,李雲龍的獨立師又歸華野領導,這又是一處硬傷。因為129師的部隊抗日戰爭結束後,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後又改編為中原野戰軍,也就是後來人們俗稱的劉鄧大軍。查遍軍史,沒有一支部隊脫離劉鄧大軍而歸華野的。
第三,小說結尾李雲龍是自殺。當然,電視劇並沒有演到文革就結束了,只是演到1955年授銜。一般我們認為,李雲龍的原型是王近山將軍(中將銜)和鍾偉將軍(少將)。而這兩位將軍在文革中雖然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沒有一個自殺的。但作者讓將軍受盡了窩囊而自殺,其夫人也不堪重負而自殺。不知作者是何用意?
第四,作者為了突出李雲龍的英勇善戰足智多謀而不惜貶低上級領導。例如李家坡之戰,這一戰是以關家腦之戰為原型的,此役主要有386旅的部隊完成。日本軍隊確實是一個大隊,而八路軍以數倍於敵的部隊卻久攻不下,劉伯承元帥,陳賡大將都要求撤圍而去。但彭德懷元帥則堅決要求全殲,於是劉元帥就上前視察,而讓陳賡大將採取掘土為壕的辦法取得了勝利。查遍軍史,沒有團級幹部在這一戰中高過劉伯承元帥的。這又是一處硬傷。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小說,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這一小說創作原則我們都知道。但源於生活的大致細節不能錯。同時,小說創作還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一個人為主,在綜合其他人的生活來進行創作。因此,像這樣涉及到我軍高階將領的小說我認為還是儘量真實一點為好
-
7 # 金棠文化
可以這樣說,《亮劍》是近些年來拍得最成功的軍旅電視連續劇。但在人物刻劃等細節上,確實存在硬傷。首先,李雲被刻劃成充滿痞子氣的人物。他左一口老子,右一口老子的,面對新來的政委,他當面叫板罵街,哪象個共產黨軍隊的團長,活脫脫一個被收編的土匪頭子形象。其次,曾被回憶他過草地時縱兵搶糧,由團長被撤職當炊事員一事極不真實,這是有損當年紅軍形象。如果當年李雲龍真的命令部隊就地搶老百姓的糧食,按紅軍的紀律,早被斃了,哪還會有後來亮劍的故事。再次,在抗日戰爭嚴酷對敵的形勢下,部隊處於隨時待命狀態,哪有象李雲龍這樣的八路團長,經常盤腿坐在炕上飲酒,好象長期休假,猶如一酒鬼。
回覆列表
電視劇《亮劍》,觀看以後讓人激動,讓人興奮。但激動之餘冷靜一琢磨,又叫人的內心裡不那麼舒服;興奮之外仔細一品味,又讓人的感覺中有點不是滋味……觀眾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劇中的瑕疵——“硬傷”!
趙剛同志沒有發揮政治委員的作用,只管吃、喝、拉、撒等生活方面的細碎之事,明顯的有“失職”之嫌。我人民軍隊一開始就特別注重“黨指揮槍”,“黨支部建在連上”。政治委員同時又是同級部隊的“黨委書記”,全劇始終沒有趙剛召開黨委會的鏡頭。此乃最大的“硬傷”。
李雲龍的形像,總讓人感覺是個——“酒耬子”。千般地飲、萬般地喝,喝點小酒說糊話,大有——“酒痞子”之嫌,是塑造英雄人物的敗筆性的——硬傷。
李雲龍同志為全劇第一號主角,但他的言行舉止時而讓人生疑,尤其是藉著那個酒勁,罵罵咧咧、吵吵鬧鬧,忘乎所以,“不服天朝”,我行我素,頗有些“俗套俗氣”,更顯有點“匪裡匪氣”——讓人心裡不那麼舒服。
人民軍隊來自人民,服務人民;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腳踏著祖國的大地,揹負著人民的希望”,冒著敵人的炮火,向前!向前!!這才是我們人民軍隊的——“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