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情默默的兔子
-
2 # 香山夜讀
嚴格來說這些都是中日韓都有的漢字,只是這些漢字在漢語中很少用,被北韓人拿去表音了。還有一些是南韓國字(한국제 한자/韓國製漢字)是時候拿出當年驢小毛的吐槽“漢語拼音”的圖了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專家董志翹教授表示,“黁” 字唐代才出現,近代柳亞子在詩詞中還使用過。用的時候多和 “溫” 組詞,有著 “香氣” 的意思。清代詩人龔自珍的一首詩中,還有過 “一番心上溫黁過,明鏡明朝定少年” 的句子詩句。而 “怾” 這個字《漢語大詞典》裡有過收錄,標註的內容的確是 “韓用漢字”,注音為 “ki”,用於山名。 因為是韓用漢字,所以沒有標明聲調。北韓半島在諺文發明之前,用的是被稱為“鄉札”、“口訣”、“吏讀”的表記方法,用漢字(或漢字的一部分)來表示北韓語助詞的發音,類似於日本的萬葉假名。現在日常用語極少使用,僅限語言學討論。給一張口訣文字表,這裡面有一些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漢字。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有一些漢字是和制漢字和南韓製漢字,後來在Unicode修訂的時候加入了擴充套件漢字列表,如畓(水田)、媤宅(妻子住的房屋)、垈地(宅基地)。有人說到李世乭,在南韓南韓漢字裡面,放在下面的 “乙” 的讀音是終聲 -ㄹ(l),漢字演變為讀音方式。例如乭 (돌、dol、是要表達出有石的含義和讀音的固有語)、乫 (갈、gal、“加” 的讀音가(ga) 是終聲ㄹ(l) 後面的付加讀音)。這些例子在人名等固有名詞中經常使用。我懷疑驢小毛這個圖中的漢字是直接抄維基百科上的“北韓國字列表”,然後再選幾個字,把諺文轉寫成不倫不類的“羅馬拼音”。
嚴格來說是韓語是真有羅馬字表記法的,常用的有馬-賴式和文觀部2000年式(국어의 로마자 표기법/國語의 로마字表記法),前者目前只有北韓在使用,南韓普遍使用後者。語言學上通常採用耶魯北韓語拼音轉寫。
回覆列表
韓語屬於拼音文字,裡面絕對沒有漢字了。倒是在南韓的歷史文獻裡,有不少漢字,不過,現在的南韓人能不能看懂,就只能問南韓人了。
至於日語,裡面的漢字都是使用日語發音的,但是書寫還是漢字書寫。而且因為受中國歷史文化影響太深,裡面的漢字確實多得沒法說清楚了。而且,日本還自己造漢字,所以,對於問題,其實很難有人能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