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密探

    鄭和是明朝時期一個偉大的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也名垂千古。但是,鄭和這個太監,其實擁有著一個悲劇人生。鄭和本來是個色目人,本姓馬,年輕時的鄭和本來有一番宏偉志向,但是明朝進攻雲南的時候,俘虜了他。

    從此,鄭和便受了宮刑,成了一個性別不明的人。鄭和被送到朱棣手下當差,朱棣對這個小夥伴十分欣賞,於是他的官途一片大好。如果他不是個太監,過於也會登上朝堂。

    在永樂年間,有包括鄭和在內的三個太保,這些人都是朱棣的功臣。於是人們便開始稱呼鄭和為“三保”,久而久之,這種說法就越傳越廣,“三保”便成了鄭和的代稱。不過這種說法實在是有些牽強。

    其實,鄭和在進宮之前有個小名叫“三寶奴”,《明史.鄭和傳》中有此記載。元朝時期,平民百姓取小名大都會在後面加上個“奴”字。所以,鄭和這個小名就被人所熟知,久而久之,便被叫成了“三寶太監”。

  • 2 # 三叔小記

    最初的時候,鄭和不姓“鄭”,他姓“馬”,“鄭”是永樂皇帝朱棣的賜姓,可見他的恩寵有多麼隆重。

    那又怎麼跟三寶扯上關係呢?有人說,他的小名不就是三寶嘛,不就是三寶太監,想一想,成立不?這是對人有多麼大的不尊重。

    之所以叫三寶,還是因為他的佛徒,信奉佛法,還成了和尚姚道衍的弟子,法名叫福善。在佛中,常稱佛寶、僧寶、法寶為三寶,加上鄭和又是太監,所以稱“三寶太監”,這是一種尊稱。

    而縱觀鄭和的功績,能夠擔當,七下西洋,這是何等的壯舉!

  • 3 # 濃情蜜意西班牙

    鄭和本姓馬,名文彬,字和。1371年,他出生在雲南昆陽(今晉寧)寶山鄉知代村的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家庭裡。鄭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故取小名三寶,又稱三保。

    12歲那年,他被明軍擒獲,遣送南京,經過閹割,進入宮廷充當太監。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將馬和賜給四子燕王朱棣。馬和“從燕王起兵靖難,出入戰陣,多建奇功。”朱棣稱帝后,提拔他為“內官監太監”,永樂二年,因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故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內官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宣德六年欽封鄭和為三保太監,現在,在東南亞一些地方,對鄭和還有“三寶公”的稱呼。

    而著名的鄭和研究專家、南京大學的潘群教授對鄭和為什麼叫三寶太監這一問題,曾提出過新的觀點。他透過詳細考察史料,認為“三保”其實是當時統治者對被俘虜後做奴隸的人的統稱。在《元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元朝稱外族俘虜皆為“三保奴”。他指出,元朝末年統治雲南的梁王是蒙古貴族把匝瓦密,1381年,朱元灣派30萬大軍征討雲南,史稱“太祖平滇”。正是在這場戰爭中,鄭和父親故世,十二歲的鄭和被明軍俘虜,並慘遭閹割。明初沿用元朝舊稱,稱其為“三保奴”是十分合理的。而明人王登在《客越志》中稱;“桃花渡為永樂中太監三保奴出西洋處。”這也是一個旁證。

    關於如何從宦官一步步走上外交舞臺:

    朱棣自己的陣營裡,事實上有不少宦官鞍前馬後,立過戰功的裡面,有名可查的就有狗兒、李興、鄭和、馬靖等,所以朱棣上臺後,論功行賞,提拔並重用宦官,同時他也害怕會有失意的宦官像出賣建文帝一樣出賣自己,所以不惜背叛祖訓,拉攏宦官。

    但像鄭和這樣有為的太監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宦官素質低下、狂妄無知、飛揚跋扈。

    而少年時就在朱棣身邊長大的鄭和則不同,他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能。

    另一方面,鄭和知識豐富,熟悉西洋各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鄭和下西洋前,鄭和曾出使暹羅、日本,有一定的外交活動經驗,特別是永樂二年出使日本,透過鄭和的外交活動,建立了外交關係,簽訂了貿易條約,深得皇帝心。

  • 4 # 青島小曼搞事情

    馬和出生在元明易代、干戈動亂的時期.元末著名回族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信奉伊斯蘭教,對佛教也曾支援,甚至提倡.他在雲南曾修建佛寺.馬和幼年即受到佛教影響.他14歲那年,被明軍擒獲,遣送南京,經過閹割,進入宮廷充當太監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將馬和賜給四子燕王朱棣.馬和“從燕王起兵靖難,出入戰陣,多建奇功.”朱棣稱帝后,提拔他為“內官監太監”,“賜姓鄭”,始名鄭和.

    1403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師和尚道衍引鄭和受菩薩戒,取法名福善.鄭和成為佛門弟子.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故人們也以“三寶”為佛教的尊稱.鄭和既信奉佛教,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三寶太監”

    朱棣時期,陸海兩方面對明朝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改變了被動防禦戰略,主動出機,陸上方向實施遷都、親征漠北;海上方向組建了鄭和舟師,震懾和打擊倭寇和反明勢力,並從海上實施戰略包抄,對西北方向進行戰略上的牽制,從而減輕明朝北部的壓力。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衝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剿滅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

  • 5 # 口袋裡的喵

    鄭和是明朝時期著名的Nautilus,外交家。他是明朝的一位宦官,他原先不姓鄭而是姓馬,叫馬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他的父親馬哈和他的祖父都曾不遠千里前往麥加朝覲,所以很受當地人尊重,被當地人稱為哈只,是巡禮人的意思。

    元朝初年時,馬和的祖先移居雲南,是元朝雲南王麾下的貴族,明朝朱元璋為了消滅雲南的元朝實力於是發動了明平雲南之戰,當時十幾歲的馬和被明軍俘虜並被閹割成太監,被充作軍中秀童,後輾轉來到北平燕王朱棣的府上。

    朱棣當時為了提高自己身邊親信的文化水平,讓許多有學識的官員到府中授課,天資聰穎、的馬和很快便成了學識淵博的人。

    當時馬和非常聰慧,體格又非常健碩,朱棣交給他的任務每每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所以朱棣非常器重他。

    後來在幫助朱棣奪得皇位的靖難之役中,立下戰功,所以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予馬和當做姓,來表彰他所以下的戰功,從此他便改稱鄭和。同時朱棣又將他升做內官監太監,相當於正四品官員。因他小名叫三寶或三保,所以在當時大家又把他稱作“三保太監”或“三寶太監”。

    因為鄭和小時候一直在明軍內服役,又在軍營中長大,後來輾轉之下鄭和又來到了朱棣的燕王府,朱棣派人叫他們學識,又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所以鄭和是一個非常有謀略和懂兵法的一個人,他又在靖難之役之中屢立戰功被朱棣視作自己的心腹,所以後來朱棣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的軍銜,交於他二萬餘名官兵交給指揮,七下西洋。

  • 6 # 老麥說說

    在很久以後的史書記載中,鄭和這個名字被無數次的提及,並被冠以“英雄”的美譽,可是,誰還記得雲南滇池邊那個有著悲慘童年的叫做馬三保的小娃。

    是的,馬三保,小名或許叫做三寶之類。三寶的父親叫做馬大哈,奧錯了,不好意思,馬哈。是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年輕時候朝聖過聖地麥加。而且在此後的很多年,這位馬大哈父親就給三寶娃娃灌輸他是如何乘風破浪、踏浪而行去朝聖麥加的盛景,於是,在三寶小小年紀裡就種下了一顆神聖的種子,等他長大了,他要做一個勇敢的男人,乘風破浪,去朝聖麥加。

    可是,殘酷的現實沒有給他長大的機會,甚至被剝奪了做男人的權利。那是1381年,鄭和十二歲,這一年朱元璋攻破了雲南。馬三保作為被俘兒童,接受了“割禮”,他成為了太監——然後,大家都叫他三寶太監。

    成為太監的馬三保被編入明軍隊伍,追隨隊伍南征北戰,血光四濺的戰場使他慢慢的忘記了被閹割的痛楚,或者說他正是要用這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悲慘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悲慘,長槍與大刀,代替了本屬於他這個年齡段的豬豬俠和變形金剛玩具。在瘋狂的戰場中,沒人會保護他,他學會了自強自立,他變得越來越弒殺,越來越殘酷。

    黃沙漫天裡,風雪遍地裡,他一次次的死裡逃生,堅強的在戰場中活了下來。然後他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改變他後半生命運的人——朱棣。

    朱棣第一次看到馬三保的時候,感到內心一驚,因為從他稚嫩的臉上,燕王朱棣麼有看出一個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稚嫩與恐慌,反而是一種堅毅與決絕。他成了朱棣的貼身侍衛。從此常伴朱棣左右。與朱棣一次次的出生入死,讓朱棣對這個年輕的後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個可以成就大事的人才。

    之後,就是那場註明的靖難之戰,朱棣造了自己親侄子的反,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成功登基。而在這次戰役中,馬三保隨朱棣出生如此,立下了汗馬功勞。

    成功登記後的朱棣,沒有忘記馬三保,分封他為監上監,也就是太監中的太監,不對,應該是太監中的戰鬥機——終極太監。這還不夠,朱棣又給了他更大的榮耀,為他賜姓"鄭"——皇帝賜姓,這無疑是莫大的榮幸——馬大哈家祖墳冒起了一陣青煙。自此,馬三保改名為——鄭和,一個被永久載入史冊的名字誕生了。

    這至高無上的榮譽,讓馬三保,對了,應該是鄭和,熱淚盈眶,遙望家鄉的方向,放聲大哭——所有的苦痛與屈辱,都是值得的。

    若干年之後,更名為鄭和的馬三保,迎來了他生命中又一個最重要的時刻——下西洋。這是朱棣對他的信任,也是對他的重託,他帶著為大明楊威、尋找建文帝、開闢海上貿易的多重使命出發了。

    三十多年的時間,先後七次下西洋,讓鄭和這個名字被永久的載入了史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跳槽之後工作難度加大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