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論史
這個問題不錯。年羹堯平定西北羅卜藏丹津之亂的軍隊是由綠營兵、八旗兵、外藩蒙古兵、土司兵四個部分組成的,其中來自陝、甘、四川的綠營兵在數量上佔絕對多數,是平定羅卜丹津之亂的主力,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一點透過年羹堯的滿文密摺就可以知道,詳細記錄年羹堯軍隊結構、人數的奏摺有兩份。
第一份滿文密摺寫於雍正元年的九月十八日,題為〈奏報羅卜藏丹津渡黃河折〉,這是年羹堯剛到西北籌邊,加強防禦時開列的準備兵員的數目,調動兵力如下圖。
在這份奏議裡,年羹堯調川陝總督督標1300人,固原提督標兵1000人,西寧總兵麾下標兵2500人、土司楊汝松之兵2000人、四川提督標兵和松潘總兵官標兵2000人。共計兵丁8800人,其中綠營兵就高達6800人,佔全軍總數的77%,剩下的全是土司兵,根本就沒有八旗軍和蒙古軍。
第二份滿文密摺寫於雍正元年十一月十四日,題為〈奏聞剿賊諸事折〉,奏摺內講明年羹堯此時已經在西寧城擊退了羅卜藏丹津數次進攻,擊敗了西寧的各路叛番,西寧完的防禦萬無一失後,準備厚重兵力從西寧、松潘、甘州、布隆吉爾四路圍攻徹底剿滅羅卜藏丹津,調動兵力如下圖。
西寧、松潘兩路兵力構成為:西寧總兵官標下兵丁2000人、西寧滿洲兵為500人、川陝總督標下兵丁2100人、固原兵丁1000人、寧夏兵丁1500人、督標下兵丁子弟200人、寧夏送馬匹之兵丁223人,四川提督嶽鍾琪所率綠營和土司兵合計6000人。西寧、松潘一路總兵力為13523人。其中土司兵2000、綠營兵500把守西寧各邊口,此路實際參與圍剿兵力為11023人。由資料可知西寧一路有綠營兵7023人,去掉留下駐防的500綠營兵,參與進攻的綠營兵為6523人,滿八旗兵則只有500人,西寧一路綠營兵佔比高達92.8%。而嶽鍾琪的四川一路由綠營兵、土司兵共同組成,兵力結構不詳,我就不妄言了。
甘州一路兵力構成為:蘭州兵1000人、大同兵1000人、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部蒙古兵丁1000人、榆林總兵官李堯領其標下兵丁及後來增兵共計1000人,甘州一路共出兵4000人,綠營兵3000人。綠營兵佔75%。
布隆吉爾一路兵力構成為:布隆吉爾出兵1000人、吐魯番出兵2000人、巴爾庫爾出兵2000人,總共5000人,除布隆吉爾駐防1000人外,實際參與進攻4000人,這一路是滿八旗、蒙古八旗、綠營兵組合的混編部隊,兵力結構不詳。
由此可知四路出兵的共19023人,光是西寧、甘州兩路就有綠營兵9523人,如果再加上松潘、布隆吉爾兩路的綠營兵,保守估計綠營兵佔比一半以上總是有的。所以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之亂的兵力主要為綠營兵,在實際作戰的中也是陝甘、四川綠營兵參與度最高,出力最大。如下圖〈奏報整頓地方肅清叛逆折〉。
而在這場戰爭中不調集大量滿八旗兵參與,這很明顯就是年羹堯的意思,像從西藏撤回的京師八旗兵138名,就被年羹堯以“出來日久,馬匹、軍械缺乏”,打發回了京師。而在總攻時呼叫的500名西安的滿八旗兵也是在雍正要求下,年羹堯才讓他們加入攻擊隊伍的。
原因無非就是兩點:一、陝西、甘肅、四川的綠營兵居各省綠營兵之冠,康熙帝曾謂陝甘綠營兵“天下綠旗兵,無如陝西強壯”,鎮壓羅卜藏丹津夠用了,再大量調動八旗兵,尤其是京師八旗兵顯然是沒必要的,頗有小題大做之嫌。二、八旗兵的餉銀及月糧的額度,都是要遠遠高於綠營兵的,一個八旗兵的費用可以養三個綠營兵(以前問答提到過),一旦呼叫八旗軍,朝廷和軍中的負擔勢必成倍上升,耗費更多的錢糧。所以,能花300塊錢搞定的事,為什麼要花900元搞定呢?事實上,年羹堯主要就是考慮到了糧餉問題才儘量少呼叫八旗兵的。也怕所謂“臣之所以不請調京城滿兵者,路途遙遠,所費錢糧太多”。
綜上所述,年羹堯鎮壓羅卜藏丹津之亂的主要力量是陝西、甘肅、四川的綠營兵,八旗兵幾乎很少。
引用文獻:《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清聖祖實錄》
回覆列表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說下清朝兵制的事。
<八旗兵>
滿清起家靠的是八旗兵馬,這是滿清統一東北和入主中原的主力。但是,八旗兵馬最多時只有二十來萬人。這些兵裡面,除了滿洲旗人以外,還有漢八旗和蒙古八旗。也是因此,有人說滿清實行的是24旗制度。
滿清一統天下以後,將八旗兵分為兩部分:京營八旗和駐防八旗。“京營八旗”又叫“禁旅八旗”,負責駐守京師,由上三旗兵馬組成。駐防八旗由下五旗兵馬擔任,分駐全國衝要城鎮,作為鎮懾地方的武力。
<綠營兵>
清軍在入關的時候,收編了很多漢兵。這些兵參照明朝軍制,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制單位,號稱綠營兵。綠營兵的責任是協同八旗兵,駐守京師和鎮守地方。駐守京師的綠營兵,被稱為巡捕營,隸屬步軍營統領。(通俗說,就是歸九門提督統領)。
等到三藩之亂時,八旗兵已經腐敗不堪。康熙平定三藩的主力部隊是四十萬綠營兵!
等到乾隆時,綠營兵在全國有六十六鎮、一千一百六十九營,共計64萬人。
<勇字營>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清廷發現八旗兵和綠營兵都腐朽不堪了。於是,清廷就開始允許地方總督搞團練,鎮壓太平軍等起義。湘軍,淮軍等都是太平天國時期編練的。也是因為太平天國,漢族重臣開始重掌兵權!
<新軍>
甲午戰爭中慘敗後,清朝開始編練新軍:全用洋槍洋炮,編制和訓練盡仿西方軍隊。當時,滿清計劃在全國編練36鎮新軍。讓清廷意外的是,革命黨人滲透到新軍隊伍,發動武昌起義推翻清廷。可惜,在新軍中,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實力最強。滿清指揮不動袁世凱,革命黨打不過袁世凱。最終,袁世凱當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年羹堯平定西北的主力,應該是綠營兵!在上面我們已經簡單說了清朝各個時期的軍隊情況。年羹堯平定西北時,滿洲、蒙古、綠旗各軍肯定是都有的。但是,主力肯定是靠綠營兵。八旗兵屬於滿族各將領親兵,哪能隨意“消耗”。上陣殺敵,幹苦力活的還是綠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