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珠海木公
-
2 # 矽釋出
在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表明,人格的三個要素 - 力量,共情和誠實 - 可以透過觀察面部特徵來推斷出來,但隨後的研究大部分駁斥了這一說法。
2009年2月在“ 新科學家 ”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報道說,有研究論文試圖找出人格特徵和麵部特徵之間的聯絡。對90名冰球運動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顴骨之間的距離相和額頭與上唇之間的距離在統計意義上與該隊員因暴力犯規行為而受到懲罰時間相關。
2010年,機器學習在面部識別領域引人注目。例如研究人員聲稱,只有透過觀察臉部的寬度,才有可能預測上身力量和一些人格特質(侵略傾向)。2017年,一項有爭議的研究聲稱,一種演算法能夠“比人類更精確地檢測到性取向”(81%的男性測試案例和71%的女性測試)。據BBC新聞報道,“這項工作被指責為”危險“和”垃圾科學“。在2018年初,研究人員,其中兩位在谷歌工作的人工智慧專家(面部表情識別兩人之一)發表了一項據稱矛盾的研究,該研究基於對8000名使用亞馬遜Mechanical Turk眾包平臺的美華人進行的調查。這項調查產生了許多有助於透過一系列是/否問題來區分同性戀和直接受訪者的特徵。這些特徵實際上與形態學相比,與梳理,演示和生活方式(化妝,面部毛髮,眼鏡,自拍角度等)有關。
還有人提出其他線索來駁斥相面主義者的主張。例如,人類的思維傾向於從面部表情(例如臉紅)和外貌推斷情緒,並假定其具有永久性特徵。另外,如果一個人由於面部特徵而將一個人歸類為不可信賴的人,並將他們視為不可信,那麼這個人最終會以不可信的方式對待持有這種信仰的人(自我實現的預言)。
當然能。相由心生,而人臉識別和人臉大資料(工作,收入,性格及職業測試等資料)結合,應該能預測一個人大概的職業優勢。當然遺傳特點也一樣。但是,精度需要資料的積累。現在人臉識別的技術已經超過人類的識別能力,未來隨著資料的積累和不斷學習,對人的判斷優於常人是可以實現的。而普通人對直系血緣關係的識別是有一定準確性的,所以,人臉識別的發展,對血緣關係的識別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