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進入一家創業型公司,公司一直在招收新人,當時只有4個員工,都是剛招進來不久的。由於專案還沒有開始啟動,入職半個月除了搞搞團建喝喝酒啥的也沒有正式的工作可忙。入職差不多10天已經喝了三場,我本人生活中不愛喝酒,屬於那種沒特殊情況滴酒不沾的型別,原因呢,除了不喜歡喝多會頭疼那種感受,還有就是酒喝多了身上會癢,再有就是喝太多酒對身體不好,我很注重身體健康和體型。可是現在我發現,這家公司的老闆們喜歡喝酒,還時常給我們灌輸“酒喝得越多,錢賺得越多”的思想。當時我們剛入職的四個員工中,有一個同事,酒量一般(曾經三瓶百威吐的那種),群裡聊天不時飆出一句“在喝酒啊”,“約酒啊”之類的,然後在酒桌上喝的時候又經常叫慫,說自己酒量不行,接著過不久就又找人玩骰子喝酒,又不怎麼會玩,老是輸,沒兩下就喝吐了。醉沒醉我不知道,就是他一直在強調自己看得清現在是幾點幾分,證明他很清醒,沒有醉。其實他的這些職場上的酒桌行為,本不關我的事,問題是他這樣做老闆們更喜歡帶我們出去喝酒了。
回覆列表
-
1 # 的確良也是布
首先宣告,我是一個不勝酒力的人,職場裡的酒場我是能躲就躲,能不喝就不喝,如果必須要喝,也是自己把握好自己的酒量,儘量不當眾出醜。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悠久的酒文化,特別是白酒。從古至今,關於酒的詩句更是不勝列舉。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等等等。
在中國職場,拒絕喝酒會造成職場上的劣勢從客觀表面到細微之處都有所體現。即便你的工作與酒精無關,也不會體會不到這點。因為拒絕喝酒,不喝酒的人常常會抱怨說他們“無法完成交易,甚至無法啟動早期商談,就因為自己不熱衷於暢飲。”社會科學家將其稱作“社交資本”:一個人的適應力中可發掘的經濟潛力。
對於女性職場人來說,按照以往的雙重標準,不喝酒的女性實際上還可能從中受益。“人們始終希望男性扎堆在一起、表現得野性,但對熱衷於此的女性卻難免皺眉。”克雷普薩克提到很少有女病人抱怨不飲酒阻礙了她們的事業發展。“在職場中,女性可能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而受歧視,但不包括喝酒。”
研究結果仍然支援此觀點:不喝酒的人更難攀登公司的晉升階梯。其它許多調查都顯示只喝一點酒的人比完全不喝的人掙得多,不過酒鬼要比飲酒節制的人掙得少。
但是隨著國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特別是健康。我感覺近幾年職場上對酒的熱衷程度有所降溫,人們更傾向於去喝咖啡或者去喝茶,而不是去喝酒,去酒桌上談生意。我認為這是社會的進步。
身體是自己的,生意沒了可以再談,工作沒了可以再找,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