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水勞人
-
2 # 八磚學士
你說的《運命論》,我預設是三國魏時代的文學家李康所作的散文。
《運命論》只是1篇散文,體量很小,不方便單獨成書,所以買不到。要想讀到這篇文章,可以購買《文選》(李善注、五臣注)或者《藝文類聚》。當然,網上也可以搜到。
各種文選
各種藝文類聚
李康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國家治亂和士大夫的關係問題。他主張“五德更運”,認為各個朝代按五行更始,以次相代——這其實也是漢人篤信的“五德終始”理論,來自戰國時代的鄒衍。
“五德終始”也叫“五德轉移說”,是一種歷史迴圈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著有《終始》《大聖》十餘萬言,“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認為自從開天闢地以來,五德(即五行)周而復轉,每個朝代的統治者恰好與五德相配,以後的朝代也應與之相因,而推演下去的徵兆是應驗的。但是,其著作今天都散佚了,今天只能在《呂氏春秋·應同篇》考察他的從黃帝轉移到文王的五德說。
舉個例子:
黃帝屬土,夏禹屬木代黃帝而興,是木克土;
商湯屬金,代夏而起,是金克木;
周屬火,代商而立,是火克金。
他預言“代火者必將水”,“色尚黑”。所以秦統一後以水德,尚黑色。
李康其實延續了這個分析,他認為這種“運”不是傑出人物靠個人努力所能改變的。個人的出處窮達貴賤又受個人命運的“命”與時代命運的“時”擺佈。他列舉歷史上正反面人物與事件,就是想證明上面的推論。
關於士人的出處問題,他強調“聖人所以為聖者,蓋在乎樂天知命矣”,“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但又強調雖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但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是為了“遂志而成名”。
所有的書買到買不到都一樣,雖然是精神食糧,但沒有白麵大米更現實。所以買不到的書太多了,絕版的書也不少,能買到的書更多了。至於《論命運》未必寫的正確,買到了又能怎麼樣?還不和原來一樣嗎!只有常識性的書,才對我們現實生活有幫助,所以我們要多讀常識性的書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