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宛如清揚
-
2 # 護理札記
只能說一句話
劉備做人光明磊落,以德服人,讓人心服口服。
諸葛亮,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諸葛亮不出山,諸葛亮不會死那麼早,諸葛亮的2個兒子也不會因為打仗死去。
劉備能請諸葛亮下山,看來,劉備的確是個有德之人。
-
3 # 風綿
本人感覺劉備和諸葛亮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吧,從三顧茅廬請下孔明後,促膝長談,形影不離,請教治國之策,此時師;而後孔明的計策百般妙用之後才到了友和臣的地步,才有了後來的拖孤之說。
-
4 # 想回家的歧途遊子
劉備曾經說,我得孔明,如魚得水。劉備諸葛亮是魚水之交。正如前面幾位朋友提到的那樣,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負,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政治理念,所謂志同道合。因此,名為君臣,實為師友。
-
5 # 火樓背小黃
伯樂和千里馬,伯牙和子期。亦師亦友!患難之交。
可以說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也可以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沒有諸葛亮的劉備,絕不會成就一番偉業,而沒有劉備的諸葛亮,一身的才華也將無處施展。先不提結果。大蜀只佔據了一半的人和,天不利蜀,地要亡蜀。奈何諸葛亮有逆天的本領,也難將一統三國。
如跟換年代和時機,諸葛亮何不會成為張良,劉伯溫一樣的開國名相啊!雖最近沒完成一統。但是憑藉智謀,忠誠!諸葛亮已是萬古流芳,成為中國足智多謀的代言人。試想如果諸葛亮投奔曹魏或是孫吳,會有此等作為嗎?我想一定不會。只有在劉備這位志同道合的領導下,他的光芒才能四溢。功績才如此偉大!
君臣之禮以外,如何理解劉備和諸葛亮的兄弟情?
劉備是君,諸葛亮是臣,這種關係貫穿著他們的人生。歷史上的劉備諸葛亮和演義中的劉備諸葛亮的事情有許多不一樣,所以兩人的感情也許會因此有不同,但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誰也不能拍著胸脯說自己的就是絕對正確的,尤其是情義這東西,很難說。我傾向於相信,他們是互為知己的情義。
從劉備的角度來說,諸葛亮這個軍師出了相當多的主意,他也用了不少,都取得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在劉備眼中,關張二位是手足,諸葛亮可抵大腦,都不能缺。所以劉備臨終才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白帝託孤,意義重大,或許劉備心底深處真有那麼一點試探的意思,但我個人覺得這未嘗不是兩人情深的證明,劉備知諸葛亮,一生以道義為先,必然守信。
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追隨劉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早在他離開草廬時,就曾經說過:“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諸葛亮無疑是個聰明的人,他人心思,想必也可如明鏡一般明悟,看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想必他的心裡,對劉備也是感激的。
諸葛亮的《出師表》流露出來的情感相當純粹,令人動容:“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劉備或許不是聖人,諸葛亮可能也不是神人,但他們也許真的情深意重,互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