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應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禪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
勇於敢做,就會有殺身之禍;勇於不敢做,則可以保全性命。勇的這兩個選擇,有一個有利,有一個有害,上天總是表現對其中一個選擇的厭惡,誰又知道其中的原因呢?
自然的規律是:不用爭鬥而善於取勝,不說話而善於迴應,不需召喚而自動到來,慢慢吞吞而善於安排。它就像一隻無邊的大網,好像很希疏,但天下沒有一件事被它遺漏。
道友們有不同解讀,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指正。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844152672
-
2 # 味哎兒
感謝悟空小秘出題關護了。本意仍是整篇核心:無包裹著有或有來源於無的論證,但單章詞意則是中國活命哲學的起源源頭出處,即,只要活著不必爭,先死者爭敗,另一個是華人遇事不迎正面對待而繞於側面處理應對方法的源頭出處。明則保身但求無過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都是其推演出的處世方式,莫認真是原理。由此章可聯佛學空即色與色即空一致。終極呈:有消失成無。萬事萬物都如此。因而不必爭,時間到了無爭而勝,這是無爭可達無不爭程度完成的現象。現實裡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源於此。而忍與讓則是其發掘發展。不知這樣解對不。給個贊。評一下,悟空問上嘮一下。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我認為,這句經文講得是鬥爭藝術!
勇字,從甬從力,係指有蠻力和志氣的人和事。
但是,要取得鬥爭的勝利還得有勇有謀!漢朝的劉邦與楚霸王爭天下,得天下的是蕭何韓信劉邦,而英勇無謀的楚霸王只能自殺於烏江!
原先劉邦先進咸陽本可以稱王,如是的話必被楚霸王斬首,則殺!只因為後來之不敢,才活下來了!靠得是張良,陳平……等一般謀士。
以上僅是通俗解析而己,真正要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的話,還得去黑格爾的邏輯學的存在論中找解析。存在論講到:存在的質,量和度。就是這個“度”,才讓我明白:做任何事要想成功,而且“功成身退”都應當有勇有謀,還要有個“度。”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這裡的“不敢”與“敢”之間就有一條無形的“分度線”,過了則可能完蛋(失敗,殺),不過分不過度不過線,活力就能儲存……。
隨手寫來,文不盡意,能邦助大家提高些認識就滿足了!2018.9.2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