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商網
-
2 # 小胖帶你逛寶雞
隨著農業機械化,在關中這片土地上,已經很難看到“麥客”的身影了。
他們有著精幹的身軀、黝黑的面板。為了生活。拿著一把鐮刀,幫助土地多的人戶來收麥子,趁著這個時候為家裡賺點錢。
麥客大多數來自於甘肅,他們的行程大致是從關中東部的潼關,一路向西。因為越往西走,麥子成熟的稍晚。到了六月底回家的時候麥子也熟了,就開始收割自家的麥子。時間大概為一個月,行程超過兩千裡。
現如今,收割機已經代替了手工收割。在農村,拿著鐮刀去割麥子的人也很少見。更別說影視劇中出現的黑娃形象。麥客確實是一個體力活,高溫下,還要強忍著埋頭苦幹。而且這些年物價上漲,人工價更高,手工收割不僅費事,而且花費較大。“麥客”這一行業已經不復存在。
-
3 # A關中湖
在關中平原,每到夏收,都會有麥客,他們辛苦的為關中平原那些麥子特別多的人家趕收麥子,現在因為收割機的出現,讓麥客的生存空間變小,因為收割機收割麥特別快 麥客就叫的人很少了,作為麥客的人也很少出來了。
不過還是有些山地收割機沒有辦法收割,還得人收割,所以還是有少部分地方需要麥客,再說現在人們生活基本上都好一點了,以前的麥客都是收入不是很多,家裡生活不是很好,就是靠著麥收季節出去割麥給家裡來個收入 也可以給家裡省點糧食。現在生活好了,麥客也少了,我前幾年還看到有麥客,就是不知道今年還有沒有麥客。
-
4 # 強哥在前進
現在隨著機械化的普遍性,基本不會有那種人力收割的情景了,不過相對於山區來說,由於大型機械的侷限性,還是有這種手工收割的場面的。
麥客,簡單地說,就是指夏季麥收季節專門幫他人收割麥子而獲得報酬的短期勞動者。關中地區為每年夏收季節麥客的最大集散地。以前,大多數麥客來自甘肅,他們成群結隊,揹著包袱,拿著鐮刀,從大荔到西安,再到鳳翔、漢中,最後再取道回家。
現在,每逢夏收季節的關中平原,成百上千的新麥客——機械收割機,早已將昔日的老麥客替代。黑娃那樣的麥客身影,只有藉助於文學或影視作品瞭解了。
2005年,有媒體曾做過關中麥客的調查,當時在關中一些地處半山區的地方還能看到麥客的影子,這些麥客大多是陝南商洛的農民。由於商洛的麥子成熟較晚,他們趁著這個時間外出給人割麥掙點錢。
如今,麥客已經難覓蹤影,即使有需要手工收割的麥田,也只能主家自己割了。一方面,割麥子這活比打工累多了,而收入卻不高,現在的年輕人根本看不上這活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收割機奔忙在田間,有時候找不到活反而賠了路費。
手工割麥的場景,藍田的一些山區還能看到,大多數是上了年齡的老農人,年輕人會這個的已經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