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養生正當時
-
2 # TonyDeng
黃仁宇“大歷史觀”的概念,本身是對的,只是他自己得出的結論,我不以為然。也就是說,大歷史觀這個方法論本身,受制於立場,即價值觀。
-
3 # 沙漠裡的擺渡人
在我看來,黃仁宇的《萬里十五年》倒更像是小說演義,學術性的內容還是不夠深入,雖然有對明朝末期社會的分析、朝政的剖解、從皇帝到閣員、其他官員的心態描摹,但是也只能當做小說來看。另外作為一名學者,從事研究首先要客觀冷靜,不偏不倚。我是個粗人,不懂那麼多,講的不對,大家甭笑話。
黃先生的大歷史觀是指:以一個時間基點為原點,前後各推一段時間,梳理整個大歷史段的重要事件,最終要有“站在隧道外的觀感”。具體到萬曆十五年,即為1587年為基點,以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海瑞和李贄等歷史關鍵人物為代表,著重挑選具備後世參考價值和社會歷史性的事件進行闡述。
明清兩代為中國封建制度畫上了一個句號。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從明成祖設立內閣,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明清政治達到專制頂峰。明代的“仁宣之治”、隆慶新政和張居正改革為後世治國者所稱道。經濟上,從張居正改革的一條鞭法開始,到清代中期的攤丁入畝政策,農業人口激增,農業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農耕文明達到極盛。
在江浙一帶,則出現了以僱傭關係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萌芽,製造業、紡織業等成為解決地方人口就業的重要產業。軍事上,統一多民族國家背景下的邊防矛盾呈現由內向外轉移的過程。行省制度得以完善,中國疆域空前遼闊。
北方諸鎮的邊防措施萬里長城得以修復,火器越來越多的應用於軍事領域。募兵制和地方武裝在鎮壓內部起義時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化上,程朱理學高度統一,八股制度一方面選拔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同時也鉗制了知識分子的思想。